中国驻外大使:ASML卖给中国一台光刻机,其利润相当于20万吨猪肉

最近中国驻爱尔兰大使赵希源在爱尔兰电台节目里扔出一句实打实的话:荷兰ASML公司卖一台光刻机给中国,赚的利润顶得上爱尔兰出口20万吨猪肉。

这话听着简单,可一扒拉开,里面全是中美欧贸易战的酸甜苦辣。爱尔兰人靠猪肉对华出口过得挺滋润,结果美国一卡脖子,半导体管制就把这块蛋糕搅黄了。赵希源这番点拨,不光戳中了爱尔兰的痛点,也让全球瞅见高端科技设备那惊人的价值链。

光刻机这玩意儿,本是芯片制造的命根子,现在却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中国这边呢,进口受限,只能咬牙往自主化上冲。技术封锁不是长久之计,合作才是王道。

大使直击贸易失衡的痛点

赵希源这话说出口,马上在国际媒体上炸了锅。2025年8月18日,他在爱尔兰电台的《新闻访谈》节目里直言不讳,美国的出口管制让爱尔兰对华贸易直线下滑,尤其是猪肉出口这块儿,2023年就明显掉队了。

爱尔兰作为欧盟猪肉大户,本来和中国市场搭得挺牢靠,每年出口量稳稳的,带动了不少农场和物流链条。可美国一挥手,半导体领域的限制就波及周边,爱尔兰企业订单少了好几成。

赵希源拿ASML举例,一台光刻机的利润就等于20万吨猪肉。ASML的DUV光刻机一台卖出去上亿欧元,利润率高得吓人,而猪肉出口呢,2023年爱尔兰对华量也就那么点,平均价位拉平后,确实对不上号。这事儿搁谁身上都窝火。

爱尔兰经济小而精,依赖出口,尤其是农业和科技两头。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是块大肥肉,猪肉刚好是拳头产品。结果呢,美国商务部从2022年开始层层加码,先禁EUV,后盯上DUV,荷兰政府只能跟着走。

2023年9月,荷兰外交部调整政策,不再公开敏感商品出口细节,正好赶上华为Mate60手机发布,那芯片工艺一亮眼,华盛顿那边坐不住了。

赵希源的意思很清楚:西方有些国家习惯了中国弱小时的样子,现在中国技术起来了,就开始各种借口卡脖子。媒体炒作、智库报告,全是想搅浑水,让国际合作变味。这不光伤了爱尔兰的钱袋子,也让全球供应链抖三抖。

这失衡不是一天形成的。美国从特朗普时代就开始推“芯片法案”,2022年拜登政府跟进,砸4500亿美元补贴本土半导体,还拉盟友下水。荷兰ASML首当其冲,作为全球光刻机老大,它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越来越重。

2024年ASML年报显示,中国大陆营收占比高达36.1%,比前一年还涨了点。可管制一紧,2025年上半年,DUV出口许可就卡壳了。赵希源点出的猪肉比喻接地气,就在于它把抽象的科技利润拉到老百姓能懂的层面:一台机器的钱,能养活多少猪农?

爱尔兰人听完这节目,估计不少人开始琢磨自家企业的出路。贸易这东西,本该你来我往互利,现在却被安全名义搅和成一锅粥。赵希源的表态,其实是在提醒大家,别让外部压力毁了正常生意。

光刻机垄断下的全球供应链隐忧

光刻机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芯片生产的“照相机”,把电路图案印到硅片上。没有它,先进芯片就造不出来。ASML为什么这么牛?它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EUV光刻机全球就它一家卖,DUV也占八成份额。这垄断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国际合作的产物。

ASML从1984年起步,本是飞利浦的子公司,靠着和德国蔡司、日本尼康的联手,才搞出激光光源和精密镜头。结果呢,美国一看中国芯片起来了,就开始拆台。

2023年10月,美国商务部直接给荷兰施压,撤销部分DUV许可,ASML的1970i和1980i型号直接中枪。中国企业当时正抓紧囤货,仓库里堆满设备,可一夜之间,订单就黄了。

这供应链的隐忧,搁全球企业眼里都是心病。ASML前CEO彼得·温宁克不止一次公开说,中国市场是不可或缺的,2023年他还联合美国芯片公司游说华盛顿松绑。

为什么?因为中国需求猛,2024年ASML从中国拿到的订单就超预期,营收里中国部分占了大头。英伟达这巨头也不例外,它开发H20芯片,就是为了绕过管制卖给中国,虽然性能打折,但好歹能收15%的关税补充美方资金。

2025年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谈里也承认,等中国芯片性能追上美国,就能放开出口。这话听着像台阶,可实际操作呢?管制层层加码,2025年9月7日荷兰贸易部又扩禁ALD设备,从4月1日起生效。ASML北京办事处忙着核清单,客户电话打爆,可许可就是批不下来。

这博弈的本质,是技术霸权的拉锯。美国智库报告直指中国光刻机供应商上海微电子只占旧工艺4%市场,落后ASML和尼康一大截。可中国已经在材料和封装上超了日本部分环节,问题就卡在先进设备上。

ASML的机器贵不说,还得配进口光源和软件,全链条依赖西方。管制一出,不光中国遭罪,荷兰企业营收直降,研发资金自然缩水。2025年ASML预警,许可证难续,股价应声跌了点。全球芯片产业本就紧巴巴,现在按下暂停键,中国企业囤货行为看着怪,可人家也是被迫自保。

赵希源的比喻在这里就显灵了:一台光刻机值20万吨猪肉,这不光是钱的事儿,还是产业链的命脉。断了它,欧洲小国经济跟着晃荡,美国自己也得掂量掂量。

ASML的开放生态,本来是它的杀手锏,85%的零部件靠全球供应链。可现在呢?美国一拉盟友,生态就裂了缝。中国市场潜力大,需求涨得飞起,ASML丢了它,营收掉20%不是开玩笑。

温宁克退休前就敲警钟,荷兰政府也得头疼:一边是美国压力,一边是自家企业叫苦。这隐忧不解决,全球半导体就别想稳。赵希源点破的,正是这种失衡的荒唐:技术合作本该共赢,现在却成零和游戏。

中国芯片自主路上的实干与挑战

中国芯片产业这几年,实打实往前拱。受管制逼着,自主可控成了硬道理。上海微电子这几年砸钱研发,2025年旧工艺占有率超4%,虽落后,但步子稳。产业链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封装,都在贯通,中芯国际和华虹这些晶圆厂,接收已批设备后,就开始国产替代。

华为Mate60的7nm芯片一出,全球都傻眼了,那工艺靠DUV多重曝光搞定,证明中国有招。话说回来,这路走得不容易,美国从2018年就开始卡华为,2022年扩展到全行业,荷兰日本跟着限售。结果呢?中国企业转向本土供应商,实验室里测试原型,精度一步步追。

ASML的EUV技术,全球就它一家,涉及上万专利,中国想破局,得从基础光刻起步。彭博社报告说,中国落后20年,这话听着扎心,但也激发干劲。2025年7月,国产光刻机在部分环节试产,量产线渐次启动。

政府层面,十四五规划砸重金,补贴本土企业,产业链本土化率年年涨。比起美方补贴4500亿,中国这头更注重实效,鼓励企业联手攻关。英伟达的H20虽卖进来,但中国本土芯片如寒武纪、海光,也在AI领域占位,性能虽追不上,但性价比高,市场反馈不错。

管制这雾越来越浓,但中欧合作的空间还在。2025年10月,ASML新CEO上任,继续推对华战略,荷兰政府也得平衡美荷关系。赵希源访谈播出后,爱尔兰媒体转载多,政要开始反思:猪肉出口掉队,科技合作也得护着。

欧盟层面,2025年上半年通过芯片法案,补贴本土制造,但也留门给中国市场。ASML的维修中心一建,设备维护就稳了,中国企业少点后顾之忧。话说这破局之道,就在互信上。赵希源强调,西方媒体炒作污蔑,只会扰乱生意,正常贸易才是硬道理。

未来呢?中国自主化加速,2025年底,国产DUV原型或出,产业链贯通后,进口依赖降。ASML营收虽受影响,但中国需求拉全球增长,温宁克的话没错:切断合作,大家都亏。英伟达绕弯卖H20,证明市场拉力大。美国耶伦的台阶,也暗示松绑可能,但得看中国性能追平。

中欧这边,爱尔兰大使馆推动经贸会,2025年9月研讨会,谈光刻维修和猪肉新渠道。逻辑上,管制是短期痛,合作是长远利。破局关键在对话和规则。中国的实干,让管制失效。技术无国界,封锁挡不住创新。中国路子对,稳中求进,全球供应链早晚回归正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科技   中国   光刻   猪肉   大使   利润   爱尔兰   美国   荷兰   芯片   管制   全球   中国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