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引言:曾经红遍全国的老牌国货“双星”,最近因为一封公开信又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84岁的创始人汪海发声控诉:儿子、儿媳、孙子三人合伙“逼宫”,不仅堵他家门,还冲进公司抢公章、抢资料,几十年的家业,竟然变成了家族混战的“战场”。
汪海
当年红极一时的国货品牌
如今风光不再
很多80后、90后都记得,双星鞋可不只是双普通运动鞋,那可是当年校园里的“标配”。
黑底绿标的经典款,走到哪儿都能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双星几乎家喻户晓,那句“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的霸屏电视广告,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这份辉煌,离不开汪海的带领,1974年,他退伍后进了经营困难的国营第九橡胶厂,从基层一步步做起。
1983年成了厂长后,他大胆改革,提高产能,改进产品,开拓渠道,引入现代的管理方式。
图源:网络
靠着这些,企业起死回生了,到90年代初,双星年销量破3000万双,连续15年全国第一,实打实的成为了“中国鞋王”。
但辉煌没能一直持续,进入21世纪后,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像耐克、阿迪这样的国际大牌趁机抢占了市场,本土的李宁、安踏、361°等等,也迅速崛起,形象更加年轻,打法更厉害。
而双星的产品却被消费者吐槽过时,缺乏创新,逐渐被年轻人冷落。
2007年,双星鞋服业务从青岛双星集团中剥离,成立了双星名人集团,正式走上民营化之路。
图源:网络
但尽管尝试了电商、直播、IP联名等各种方法,反响都不大,在主流电商平台上,双星鞋普遍价格在六七十元,款式保守,根本吸引不到那些追求时尚和功能的年轻人。
现在的双星,几乎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虽然品牌还在运营,也还有一批老用户,但基本沦为了“情怀牌”,不再是主流选择,从巅峰走向边缘,双星的落寞反映了许多国货品牌在转型中的尴尬,当然也是一代传统企业不断挣扎求变的缩影。
一封公开信揭开家族多年矛盾
2025年4月,一封署名“汪海”的公开信在网上炸了锅。
图源:汪海公开信
这位年过八旬、曾经被称为“青岛鞋王”的企业家在信中控诉儿子、儿媳和孙子三个人想要通过极端手段夺权,还具体描述了“被软禁”、“抢公章”、“砸监控”的惊人细节,真是给人看傻眼了。
汪海说自己在家里被孙子汪子栋“软禁”两个小时,电话线被拔掉、自己和外界的联系中断。
这时候,儿子汪军和儿媳徐英带着人冲进公司总部,翻箱倒柜、破坏监控,目的就是抢公章,还阻止董事会召开。
三天后,三人又搬走了存放重要商标和人事资料的档案柜,幸亏警方及时出手才把资料追回来。
这事儿一出来,网友们都不淡定了。
一方面是因为剧情太“魔幻”,简直像宫斗剧,另一方面,这三人可是出自一个曾经象征中国制鞋业辉煌的家族,这样的落差当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图源:百度
据知情人透露,这场风波是因为汪海对管理层的调整,他觉得儿媳在财务上的表现不行,决定罢免她的职务,这让徐英等人感受到了威胁,也就点燃了这场“夺权之战”。
舆论爆炸后,当事人的态度可不一样,儿媳甚至说“不知道是不是汪总写的信”,把事情变得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不管信是不是汪海亲自写的,里面暴露出的家族矛盾已经露出了点儿苗头,曾经祖孙齐上镜,展现企业传承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呢,现在却是公开撕破脸。
老一辈不愿交棒,年轻人急于掌权,在制度尚未健全的背景下,这场冲突可以说是迟早的事儿。
图源:网络
这不只是个“家务事”,更是许多家族企业都会遇到的难题,亲情一旦变成权力斗争,企业很难会有安宁的日子,汪海的这封公开信,不光是控诉,也是一次警醒。
看起来像放权
实则火药味十足
其实回头看,这场“内斗”并不突然,早在2022年就埋下了伏笔。
当年,汪海将大部分股权转让给儿媳徐英控股的公司,对方成了第一大股东,占股超过了56%,而汪海自己只保留了不到22%的股份,表面上算是“放权”了。
正常来看,家族分工挺明确的:汪海任董事长兼法人,儿子做董事,孙子任总经理主要抓运营,儿媳掌管财务,一家人搭班子,看起来挺和谐。
图源:天眼查
但实质上,这种分权存在隐患,股份虽然转了,但汪海并没完全放手,仍参与重大决策、掌控人事调配。
年轻人当然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去推动改革,这种“挂着退位名头却继续插手”的状态,很容易出问题。
汪子栋在外频频亮相,被称为“双星少东家”,然而徐英把控财务,多次和汪海在资金安排上意见不合,汪海就感觉自己慢慢被边缘化了,年轻一代也觉得“被架着办事”,双方信任崩塌。
图源:双星名人鞋服官方号
最终,2025年4月,汪海开始调整管理架构,撤掉徐英的职务,这一动作可就成了导火索,引发了一连串的高强度“反击”:软禁、突袭、抢章、搬资料,一套操作可谓是行云流水。
这说明,所谓的“放权”,如果没有清晰的制度做保障,也只是表面文章,一旦信任破裂,亲情难保,传承就特别容易变味儿。
双星的这场混乱,不禁让人重新思考:家族企业到底该怎么“传班”?
公章成了争斗核心
家族企业暴露治理危机
一家人为了“公章”大打出手、惊动警方,听起来像电视剧,其实是真事儿。
图源:网络
这场围绕一枚公章的争斗,表面看是情绪爆发,从深层次来说那就是制度失灵的表现。
在家族企业里,公章不仅仅是个盖章工具,而是实打实的“权力象征”。
谁掌握它,谁就有话语权,能拍板、签字、调人、动钱。所以啊,一旦公司治理不清晰、继承不顺畅,公章就成了控制权的焦点。
汪海虽然是法人和董事长,但在运营上却被“架空”:儿子掌管董事席位,儿媳管账,孙子管运营,这三个人形成新权力核心。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呢,这暴露出了十分严重的问题: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制度,高管任免、资金调度、重大决策竟然靠“谁拿到公章”来决定,这在现代企业管理里,可是非常不正常的。
最让人感慨的是,汪海最后只能通过发布公开信来上网寻求支持,而不是通过内部机制去解决问题,这说明公司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靠着亲情维系的架构一旦崩塌,企业也就离失控不远了。
双星这场公章之争,可以说是一次制度缺失的家庭剧变,当然它也提醒了所有的家族企业:再大的品牌、再亲的家人,也敌不过一个不完善的制度,权力不能靠情感维系,企业命运不能寄托在一枚公章上。
写在最后
双星这出闹剧,真的挺让人吃惊的,本来是个大家都熟悉的老品牌,小时候谁还没穿过一双双星鞋?可现在,却因为一封公开信、几场内部斗争,被推上了热搜。
图源:网路
创始人汪海年轻的时候能扛起一整家国企,带品牌做到全国销量第一,可到了晚年却沦落到被孙子堵门、被儿子带人抢公章的地步,真的让人感到唏嘘。
到底谁做得不对、谁更过分,我们不好评判,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么闹下去,不管谁最后坐上了老板椅,双星的名誉一定会受伤,家丑外扬,消费者看在眼里,心里当然会打退堂鼓。
说到底,家族企业最怕的就是没规矩、没制度,一切靠“亲情信任”来维持,一旦信任没了,就全乱了,公司可不是家庭聚会,靠抢和赌气解决不了问题。
大家还会因为情怀继续支持这个品牌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首席商业智慧
更新时间:2025-05-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