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朱枫影视形象
一位宁波大家闺秀,把继女当亲生女儿养了十几年,拼了命保护这个孩子。她去台湾执行任务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女儿。
谁能想到,这个她掏心掏肺对待的继女,竟然是敌人安插在身边的眼线?
更残酷的是,朱枫被抓、被杀,这个继女全程都知道,却从未透露过半个字!
1927年的沈阳,朱枫嫁给了丈夫陈绶卿。这个男人带着二子二女,前妻早逝,家里一团糟。
朱枫那年才22岁,宁波镇海的名门千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嫁过来就得伺候四个孩子。
最小的女儿陈阿菊(陈志毅)才7岁,整天哭着找妈妈。朱枫没有嫌弃这些拖油瓶,她一个个哄,一个个教,把这三个孩子当亲生的养。
陈阿菊性格孤僻,不爱说话,朱枫天天陪着她玩,给她梳小辫子,做新衣裳。孩子生病了,朱枫守了三天三夜没合眼。
邻居都说这继母比亲妈还亲。朱枫心里想的简单,既然嫁了,这些孩子就是自己的骨肉,不能让他们受半点委屈。
她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这个家,从来没想过这里面藏着什么危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沈阳乱成一锅粥。陈绶卿本来身体就不好,这一折腾,病得更重了。没几个月,人就没了。
朱枫一个年轻寡妇,带着四个继子女,日子过得艰难。她没有选择改嫁,而是带着孩子们回到了镇海老家。
那些年,朱枫一边操持家务,一边教孩子们读书认字。陈阿菊从小就聪明,朱枫格外上心,把她送进最好的学校。
1937年,朱枫的生活出现了转折。她认识了朱晓光,一个文质彬彬的进步青年,实际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
两人结了婚,朱枫也在丈夫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开始有了新的身份,表面上是商人妇女,实际上在为党做情报工作。
这种生活不好过。朱枫要照顾家里的孩子,还要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她经常深夜出门,去见联络人,传递情报。
有时候几天不着家,回来还得装作若无其事。
陈阿菊那时候已经十几岁了,心思细腻,看出继母的不对劲。但朱枫瞒得紧,从来不在孩子面前露出破绽。
1941年,朱晓光被国民党抓了。朱枫疯了一样到处托人,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终于把人救出来。
那段时间,她瘦得脱了形,头发都白了好几根。陈阿菊看在眼里,抱着继母哭了好几次。
朱枫拍着她的背说,没事,咱们家人在一起就好。她不知道,这个抱着她哭的女儿,心里装的竟是另一套想法。
1949年,形势大变。朱枫和朱晓光又生了两个孩子,儿子朱明,女儿朱晓枫。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日子眼看着要太平了。
9月份,朱枫把儿子朱明送回上海,准备全家团圆。
她满心欢喜,觉得革命快成功了,以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谁知道,命运给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1949年11月27日,朱枫接到了组织的命令,要她去台湾执行任务。
这个任务很危险,台湾已经成了国民党的最后根据地,戒备森严。
朱枫犹豫了,她想到刚送走的儿子,想到还在等她的丈夫,想到继女陈阿菊。但命令就是命令,她是党员,不能退缩。
临走前,朱枫去见了陈阿菊。她拉着女儿的手说,妈要出趟远门,你要照顾好自己。
陈阿菊眼眶红了。朱枫点点头,心里酸得厉害。她没告诉女儿自己去哪儿,更不知道这一别,就是永别。
朱枫的任务是联络台湾内部的地下党员,收集并传递重要军事情报。其中最关键的联络人是国民党国防部潜伏的中共地下党员吴石。
吴石掌握着国民党军事部署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情报对大陆方面了解台湾情况至关重要。
朱枫化名"林梅",以探亲的身份前往台湾。她必须极其小心,因为国民党特务无处不在。
每一次接头都充满危险,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动作都可能暴露身份。
朱枫到台湾后,联系上了吴石。吴石给了朱枫一批重要的军事情报,都是关于台湾防务的机密文件。
朱枫拿到这些东西,心里又激动又紧张,她知道这些情报的价值,也知道自己身上的风险。
她原本计划拿到情报就立刻离开,但台湾的局势比想象的复杂。街上到处是特务,查证件查得很严。
朱枫只能小心翼翼,等待合适的时机。她住在一个小旅馆里,每天都在恐惧中度过。
1950年初,朱枫终于找到机会,准备从舟山离开。她上了船,以为马上就能安全了。
但船刚靠岸,一群人就冲了上来,把她团团围住。朱枫被抓了,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她被押到台北,关进了监狱。
审讯室里,特务们轮番上阵,想从她嘴里套出情报网的信息。朱枫什么都不说,打死也不开口。她知道,自己一旦说了,会牵连多少人。
那些刑具用在她身上,她咬着牙挺过去,没吭一声。特务们气急败坏,换着法子折磨她。朱枫的身体垮了,但意志没有垮。
监狱里的日子像地狱。朱枫每天被提审,每天被折磨。她想家,想孩子,想丈夫。
她也想陈阿菊,想这个继女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人照顾她。
朱枫却到牺牲都不知道,在她被抓的过程里,陈阿菊全程都掌握着情况。这个她当成亲生女儿养大的孩子,其实早就是国民党安插在她身边的特务。
陈阿菊影视形象
陈阿菊从小就被国民党培养。她接近朱枫,不是偶然,而是任务。
朱枫的每一次外出,每一次见面,陈阿菊都记在心里,汇报给上级。朱枫对继女的好,对她来说是负担,也是利用的工具。
她看着继母一步步走进陷阱,没有提醒,没有阻止,甚至还在推波助澜。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朱枫被押到刑场,她知道自己的结局。45岁的年纪,本该是儿孙绕膝的时候,她却要死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朱枫没有哭,也没有求饶。她站得笔直,眼睛看着远方。她想的是家乡的模样,是孩子们的笑脸,是那个她以为会一直爱她的继女。
枪声响了,朱枫倒下了。她的骨灰被草草处理,埋在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大陆这边,朱晓光和孩子们等了很久,等不到她回来的消息。
他们不知道朱枫已经牺牲,还以为她在执行任务,迟早会回家。这一等,就是60年。
朱明和朱晓枫长大后,一直在找母亲的下落。他们托人打听,翻阅档案,跑遍了能去的地方。
2010年,他们终于找到了线索,在台湾一个公墓里,发现了母亲的骨灰。2011年7月,朱枫的骨灰终于回到了宁波,回到了她的故乡。
陈阿菊呢?她后来的生活没人知道。有人说她一直活在内疚里,有人说她早就把过去忘了。
朱枫的孩子们从来没有原谅她,也不想知道她过得怎么样。
这个曾经被朱枫当成亲生女儿养大的人,最终成了家族里不能提的名字。她的背叛,是朱枫生命里最大的讽刺,也是这个家庭永远的“伤疤”。
朱枫,为了信仰放弃了安稳,为了革命牺牲了生命。
最残酷的是,她一直被最亲近的人监视着,却毫不知情。这种悲剧不只是个人的不幸,更是那个动荡时代的注脚。
60年后骨灰回家,算是给了她一个迟到的安息。可那份被至亲背叛的痛,谁又能真正体会?
信息来源:
· 《中共情报人员在台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
· 《朱枫烈士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 《隐蔽战线的女英雄》,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