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美国大豆主产区迎来收割季,但与往年的热闹不同,今年的田间地头显得格外沉寂。
自5月以来,中国连续四个月停止采购美国大豆,一度占美国大豆出口一半以上的中国市场,如今归零。
这一举动不仅让美国农民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也让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承受巨大压力。
即使是这样,美国国土安全部却仍然坚持:即便政府资金耗尽、机构停摆,关税依然要收。
为什么美国还这么“硬气”?
近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中美农产品贸易问题明确表示,
“美方应采取积极行动,取消相关不合理关税,为扩大双边贸易创造条件,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这句话是对美方的正面回击。过去四个月,中国没有采购一粒美国大豆,原因不再遮掩。
不撤关税,就不下订单。
中方打出“拒购大豆”这张牌,正面迎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
这一动作,精准打击了美国农业的“命门”。
据报道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新一季美国大豆已经开始出口了,然而对华销售额这一栏却是零,与去年同期的订单量形成鲜明对比。
去年这个时候,中国已预订650万吨美国大豆。
今年,仓库爆满,港口冷清。农民眼睁睁看着豆子烂在仓里,政府却让他们“再等等”。
等什么?
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告诉记者他会把从关税中筹集到的部分资金补贴给农民。
“我们将拿出部分关税资金,将其分给我们的农民,”特朗普让美国农民望梅止渴,称农民“暂时会受到伤害,直到关税开始生效,让他们受益”。他说:“最终,农民会发财的。”
但是美国堪萨斯农民联盟负责人向媒体表示“问题是,我们等不到明年了。”农民正处于崩溃的边缘,没有时间再苦等下去。他敦促特朗普政府立即做出行动。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另外,有相关报道证实中国买家在阿根廷总统米莱宣布取消大豆出口预扣税政策后,迅速下单锁定了 20 船、共计 130 万吨的阿根廷大豆订单。
这笔订单,是在不到48小时内完成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这本该属于美国农民的订单,最终落到了南美人手里。
为什么是阿根廷?因为阿根廷政策调整得快,9 月 22 日宣布暂时取消谷物、牛肉、家禽肉等农产品出口预扣税,该措施将持续至 10 月 31 日或直至申报出口额达到 70 亿美元。
这一政策调整使得阿根廷大豆的出口成本大幅降低,据估算,取消 26% 的大豆出口预扣税后,阿根廷大豆成本降低 15% 左右,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力。
中国见机行事,迅速下单。
一场金融动荡,带来一个出口窗口。中国抓住了,美国却还在观望。
美国农民没错,错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
因此才导致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为零。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这是自 1999 年以来首次出现中国在美豆秋季收获季未订购一丁点儿美国大豆的情况。
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高喊“保护农民”,另一方面却把最大买家挡在门外。
一手断粮,一手画饼,农民只能看天吃饭。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占比一度超过50%。2024年,中国进口的1.05亿吨大豆中,仅有2213万吨来自美国,同比下降不少。
与此同时,2024 年中国自巴西进口大豆 7465 万吨,占比 71.1%。阿根廷也在悄然追赶,成为中国新的采购重点。
南美大豆趁势崛起,美国大豆逐渐边缘化。
这不是中国“另起炉灶”,而是美国“自断生路”。
就在农业情况这么严峻的情况下,美国国土安全部居然还发布文件:即便9月30日政府停摆,关税照常征收。关税征收被列为“必要职能”,不受停摆影响。
美国国土安全部
意思很明确:钱要收,事可以不办。
对比强烈的是,农业部、贸易代表办公室、贷款审批等农业关键部门,大部分都属于“非必要职能”。
关税能收,农民却等不来补贴。
特朗普政府预计用关税收入支持农业援助计划,但计划迟迟未落地,农民等来的只是账单。
一边是农民的生存危机,一边是关税的咬牙硬撑,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决策,正将美国拖入 “顾此失彼” 的泥潭。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催促特朗普,称这对美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五级火警”危机。
2025年,美国政府再次走到“停摆”边缘。
据报道,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已指示联邦机构准备裁员计划,以便在可能的政府停摆期间进行大规模解雇,而非临时停薪休假。
美国联邦政府资金将在 9 月 30 日午夜耗尽,若两党届时不能就相关拨款法案协商一致,部分政府机构将面临 “停摆”。
这场风暴中,最先受伤的是基层农户。
他们不是边缘群体,而是共和党的铁票仓。
但如今,由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特朗普在农业州的支持率下滑。不少农业州的选民纷纷表示 “不会再支持坚持关税政策的候选人”。
这场贸易战,已不再是国家之间的数字游戏,而是选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博弈。
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9 月 25 日在密苏里州发表讲话:面对数百名农业从业者,罗林斯坦言,政府尚未准备好宣布农业援助计划,但正在考虑中。
与此同时,南美的竞争者却在加速布局。
中国一边下单,一边投资。
在巴西,中国企业已经在港口和物流基础建设上投入巨资,保障运输效率。阿根廷方面,也在与中企合作,扩建内陆集装系统。
中南美之间的合作,是实打实的货和钱,而不是承诺和画饼。
反观美国,哪怕现在跟中方达成了协议,也赶不上今年的收获季了。
农业是周期性行业,市场错过一次,就是错过一年。
美国农业研究公司AgResource负责人丹·巴斯说得直接:“中国会把美国大豆当备胎。”
这句话刺耳,但真实。
当年的主角,如今只能靠别人失误来争取机会。
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供应链重构。巴西、阿根廷吃进份额,美国只能“望豆兴叹”。
特朗普政府仍坚持:“最终农民会受益。”但目前来看,农民仍处于困境之中。
此前美国大豆就曾因关税政策失去了中国市场的大量份额,当时美国推出230亿美元补贴。
结果是,补贴没能留住市场,南美趁机崛起。
历史重复,但代价更大。
中国进口商在短短几天内就采购了 20 船的阿根廷大豆。
这一轮,中国不仅不买美国豆,还明确表态:先取消关税,再谈采购。
这不是谈判技巧,而是底线。
中美贸易关系,不再是“买不买”的问题,而是“信不信”的问题。
如今,美国豆农的“止损黄金期”已经结束,特朗普政府却仍在关税与民生之间摇摆。
如果他不能尽快正视问题,及时调整贸易策略,不仅会让更多美国农民陷入绝境,还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加深远的负面影响。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