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陆家嘴还是一条烂泥渡路,如今已成中国金融心脏。而这一次,它的边界再次向东延伸。
站在陆家嘴环形天桥上,四周是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组成的摩天大楼群。脚下,世纪大道如一把钥匙,串联起浦东30年的金融红利。但你是否知道,这个中国金融核心区正在悄然向东扩张,一场涉及千亿资金的城市更新大戏已经拉开帷幕。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批准设立全国首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当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最高的建筑是一幢24米高的消防瞭望塔。
而如今,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中华第一高楼。从24米到632米,这不仅是高度的增长,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陆家嘴的建设历程堪称一场“世界奥林匹克”级的建筑设计大赛。1992年,中、法、英、意、日五国设计师齐聚上海,为陆家嘴1.7平方公里的土地征集建设方案。
意大利设计方方案类似椭圆形的古城堡,法国方案像一本翻开的书,英国方案宛如古罗马角斗场,日本方案则形似集成电路板。
最终实施方案博采众长,尤其是耗费巨资建设了核心的中心绿地。如果批租的话,按照当时1平方米300美元算,10万平方米就是3000万美元,加上动迁3500户需要的7亿多元,这块绿地堪称“奢侈”。
随着二十多年来高强度开发建设持续推进,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面临土地资源紧张、商务楼宇资源饱和等瓶颈。
与伦敦金融城3.62平方公里、纽约曼哈顿6.1平方公里的用地规模相比,小陆家嘴地区1.7平方公里的用地规模明显偏小。
陆家嘴东扩的概念并非近年才出现。早在2001年,“世纪大道A块”土地计划就提上日程。但在陆家嘴2005年年报中,却提到“土地开发动迁成本远超预估”。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7月,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局在提案答复中明确提到“陆家嘴金融城东扩地块旧住房更新改造”和“陆家嘴金融城扩容增效”。
陆家嘴东扩区位于目前陆家嘴CBD以东,由浦东大道、东方路、世纪大道、浦东南路合围的四边形区域。这一区域存在大量老旧小区,其中崂山片区是重点区域。
陆家嘴东扩区涉及崂山一至六村、乳山二至五村等14个小区,共计1.4万套房屋。按2024年徐汇东安新村户均1400万的拆迁成本推算,该区域动迁预算或超千亿。
而现实是,2025年浦东拆迁预算约283亿元。面对这一巨大资金缺口,传统的大拆大建模式难以为继。
区域内地块产权结构复杂,也是开发停滞逾20年的重要原因。当“拆迁造富”神话褪去,居住权优先于开发权的逻辑正成为主流。
面对现实挑战,相关部门摒弃传统的大拆大建,崂山片区转向渐进式更新路径。2025年6月,崂山新村不成套职工住宅更新改造项目意愿征询同意率高达95.7%,远超80%的启动标准。
此次崂山新村的改造方式为“公益性抽户”,即采用“抽户改造”模式,通过部分居民迁出释放空间,对保留建筑实施功能优化,不涉及产权转移或征收补偿。
未来五年,陆家嘴东扩区将新增超200万方甲级写字楼,相当于再造一个“小陆家嘴”。
根据《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6—2028年)》,2026年将全面启动城中村整体改造,2027年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上海的城市更新,正步入更加精细化、多元化、可持续的新阶段。
放眼全球,从纽约曼哈顿到伦敦金融城,世界级金融中心都在不断扩容升级。陆家嘴东扩不仅是空间扩展,更是功能升级。它要打造的不是冰冷的金融机器,而是24小时充满活力的城市心脏。
陆家嘴的东扩,实则是上海从“金融陆家嘴”迈向“人文陆家嘴”的一场进化。它启示我们,未来的全球城市竞争,终将归于一场关于人性化尺度的较量——在资本逻辑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城市不仅是资本的容器,更是文明的载体。
站在浦东大道上看去,老房子与新大厦并存,抽户改造的楼栋静静矗立。它们见证的不仅是陆家嘴的过去,更是一个迈向更精致、更可持续未来的上海。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