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一名农民,进乡赶集无意看见一张主席像,说:他曾是我带的兵

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一位至关重要的伟大人物,在近代中国面临着诸多矛盾和艰难的情况下,他引领着众多的革命志士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毛主席是一位人格魅力非常独特的领袖,影响着中国众多的人民群众,即使是到了现今的时代,毛主席的诸多思想和精神也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湖南地区一位农民挑着担子来到县城当中准备在集市上售卖自己的货物,正当他在便守着自己的货物便打量着周围的时候,他被乡公所门上挂着的毛主席画像吸引了注意力,之后他说出了这样一句震惊众人的话:他以前是我手底下的兵啊!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句话,难道他和主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毛主席原本出生于湖南韶山的一个普通家庭当中,因为从小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他对于外面的世界非常向往。在其十七岁的时候便只身来到湖南长沙,当时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全国各省都开始筹办新军,主席也选择了弃笔从戎,来到了当地征兵报名处。

因为当时当兵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差事,征兵处的教官都是想尽办法将自己的亲人朋友往队伍当中带,对于毛主席这样一位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自然是拒绝了他入伍的要求。年轻时候的毛主席是一位嫉恶如仇的人,面对这样的不公他立即据理力争,很快便和对方争吵起来。

双方的吵闹声引来了一位叫做彭友胜的新军副班长,这位副班长倒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他看到毛主席高大的身材后觉得这是一个当兵的好苗子,了解情况之后便批准毛主席加入到了新军队伍当中来。之后他对毛主席还非常照顾,让他住自己的上铺,两人的关系也越发亲密起来。

在部队当中主席一直都保持着自己敢说敢做的风格,当时他对于一个排长的做法不赞同,便当面提出了对方的问题,排长见状便带着人准备找毛主席的麻烦。面对对方的恐吓,主席毫不畏惧迎面而上,之后在彭友胜的调解下才化解了矛盾。之后众人也明白主席是要为大家争取应得的利益,大家对于主席也变得尊敬起来。

原本彭友胜以为毛主席也是一个白丁,但是在一次演讲过程当中,毛主席出色的表现让他了解到对方并不简单,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年轻人。之后彭友胜便不断向主席请教一些知识方面的问题,在主席的影响下,新军队伍当中有一批士兵开始了自己的文化学习之旅

在队伍当中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主席向彭友胜提出自己即将前往学校继续学习,听到这个消息的彭友胜并没有选择阻止对方,相反他对于主席的选择还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一直都认为主席是一位有着远大志向的人,这样的人就应该到更广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留在部队当中埋没自己的能力。于是彭友胜联合新兵们为主席举办了一场送行宴会,之后便和主席告别了。

此后毛主席便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而彭友胜依然在部队当中任职,后来主席在广州创办了农民讲习所,彭友胜在跟随部队南下的时候,两人还再次见上了面。当时主席对于彼此之间的再次相遇也非常高兴,两人之间畅谈许久才分别。

后来彭友胜在离开旧部队之后便回到了自己老家,成为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新中国成立之后,彭友胜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了毛主席的照片,这时候他才明白当初自己手底下的年轻士兵这时候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建立了一个民主和平的国家,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之后彭友胜便请人帮自己写信联系上了毛主席,两人在信件当中表达了对彼此的思念。

后来彭友胜还每年都向主席寄上一些自己种的茶叶,对此主席也表示了感谢,并且寄出一些稿费来补贴彭友胜的生活。之后还有作家将彭友胜给主席送茶叶的事情写成了歌词,这就是《挑担茶叶上北京》,歌曲唱出之后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叹。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成立不可或缺的一位伟大人物,这不单单是表现在其革命道路上的贡献,还体现在主席高超的人格魅力上,他总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的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向前勇敢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主席   农民   新军   部队   队伍   手底下   茶叶   排长   湖南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