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首轮谈判开始,能源问题就是会议的焦点。相比中国的冷静自持,美国做出的让步和妥协明显更多。
28日,两国第三轮谈判开启,特朗普针对能源又提出了一个过分要求,惨遭中国“打脸”。
7月28日至30日,中美进行第三轮经贸谈判,地点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
中方代表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率队,美方代表则由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牵头。
刚打个照面,美方就抛出一个过分的要求:
希望中方减少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进口,购买更多美国页岩油。
从第一轮的关税问题,到第二轮的技术出口,再到第三轮的能源与芬太尼、出口管制,中美谈判早已超出了传统贸易范畴。
美国一上来就提石油,是被中国逼急了。
今年6月中国对美国三大能源品类——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几乎归零。
这是近三年来首次停购。
作为全球原油最大买家,中国给原油出口国带来的利益无疑是巨大的。
就说去年6月,中国从美国采购的原油,价值就达到近8亿美元,采购煤炭的价值也超过了9000万美元。
而今年,美国主要出口产品之一的天然气,对华出口量连续四个月为零。
美国煤炭对华出口连续第二个月缩减至仅几百美元。
7月初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3月至5月)避免购买美国原油,这导致美国海外原油销售量暴跌至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页岩油开采商本就面临着油价下跌的局面,失去中国买家,对他们来说无疑一记新的打击。
不仅如此,中国从2月起对美能源产品加征关税:原油征收10%,LNG和煤炭征收15%。
美国不仅要面临稀土“卡脖子”的情况,还有能源无法出口变现的挑战。
中国早就积极推动能源“去美化”,从俄罗斯、沙特、伊朗的能源进口量正在持续增长。
LNG来源也更加多元,包括卡塔尔、澳大利亚、缅甸等多个国家。
不仅表现出中国在能源采购上的独立性,更有效地打破了美国曾经的垄断地位。
这是在用数据让美国看清现状:美国不是唯一的卖家。
对此,特朗普的反击就是再次拿出关税大棒,强调“100%二级关税”。
如果中国继续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美方将对中方相关企业征收最高达100%的惩罚性税率。
言下之意很清楚,不买美国原油,就要付出代价。
通过关税压力迫使中国回到美国能源市场,特别是原油进口的轨道,来恢复自己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另一棒是芬太尼关税。
特朗普提出,如果中方不加强对麻醉药物芬太尼的原材料及设备的监管,美方将对相关中国产品征收20%的特殊关税。
芬太尼问题根本上是美国国内的公共安全问题,根源在于美国长期以来的毒品泛滥和监管漏洞。
中国早已将所有芬太尼类物质列入最严格的管控清单,并对相关原材料和设备实施了远超国际标准的监管措施,这完全符合全球反毒品合作的要求。
现在特朗普把公共安全问题变成贸易筹码,既不合逻辑,也不合常理。
这一要求与经贸谈判无关,属于典型的“谈判绑架”。
除了用关税威胁,特朗普还主动“服软”。
美方宣布恢复向中国留学生发放签证,暂停出台新的出口管制措施。
7月2日开始,美国商务部宣布暂停部分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涉及EDA芯片设计软件、C919发动机等关键技术。
接着,特朗普派出了一支史上最高规格的商务代表团,将于本周来华。
这支代表团由联邦快递CEO亲自领队,波音、通用电气、辉瑞、摩根大通等美企高管悉数到场。
据《南华早报》报道,此行目的明确:一是特朗普可能于10月或11月访华,提前铺路,营造合作氛围;二是传递缓和信号,争取中方在谈判中“有所松口”。
特朗普本人多次表示希望在APEC峰会前实现中美元首会晤,还声称“已收到中方访华邀请”。
八字没一撇的事被特朗普拿来大做文章,企图“生米煮成熟饭”,妥妥的舆论绑架。
中方态度始终谨慎,合作可以,但不能带条件。
以上种种操作,不得不说特朗普为了和中国谈条件什么招式都用上了。
软硬兼施,而中方依旧稳得住,没有回避,也没有含糊。
中方始终坚持三条底线:保证能源安全,保证价格稳定,保持采购自主。
中国不是美国的附庸,不可能为了讨好美方而放弃性价比更高的俄伊能源。
中国的能源进口早已多元化,俄罗斯、沙特、伊朗、中亚国家,都是稳定供应方。
现在不是中国缺出口能源的卖家,而是美国迫切需要接盘原油的买家。
特朗普想通过附加条件,逼迫中方在多条战线让步——能源、科技、企业、规则。
而中国的回应也越来越清晰:只谈贸易,不谈政治;只讲平等,不接受威胁。
中美之间,谈得拢最好,谈不拢也不怕。这份底气,来自中国的战略定力,更来自一个大国的从容与自信。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