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在巴勒斯坦地盘上建国的以色列,看似只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其实背后真正吃亏的,是一个曾经的全球超级大国——英国。
表面上,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好像只是引发了局部的巴以冲突。但深层次来看,这其实是英美苏三国争霸的结果,本质和后来苏伊士运河危机没区别:美苏借犹太人摧毁英国在中东的霸权。别傻,以为英美苏是出于同情犹太人?国际政治从来不讲感情,你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雷达上的目标。
巴勒斯坦的旧主人,失去的不只是土地
二战后的英国极度衰弱,财政状况堪忧,殖民地也接连独立,印度早就脱离其掌控了。但中东有所不同,苏伊士运河、阿拉伯石油,这一区域蕴含着能让英国东山再起的财富。英国当然不可能随便放手。
更关键的是,当时阿拉伯人的反英意识没那么强,反犹情绪大于反英,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便看准机会,阻挠犹太人建国,讨好阿拉伯,一旦成功,英国仍可坐镇中东半壁江山。
然而,犹太难民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众多二战幸存者纷纷涌入巴勒斯坦,这无疑使当地的冲突愈演愈烈。英国不但拒绝犹太难民入境,还出动军队镇压起义,甚至将犹太人重新送回集中营。
这一步,让世界上的犹太财团不满,他们开始游说美苏出手干预,而苏联早盼着打击英国,中东棋局正式打开。
铁拳针对英国
二战末期,英国在中近东的影响力仍大过美国。苏联最大敌人是英国,中东的利益不抢就没戏。苏联的办法很直接:利用犹太复国主义,削弱英国与阿拉伯联盟。
1945年2月的伦敦工会会议上,苏联代表直言:“必须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重建家园。”随后,苏联媒体开足火力攻击阿拉伯,甚至承诺允许境内5万犹太人支援复国行动。
苏联的支持,不只是站在犹太人一边,更是公然和英国叫板,逼英国撤退。
美国当时最复杂。一方面希望犹太人建国制约阿拉伯,另一方面又怕惹毛阿拉伯,让英苏计划得逞。总体策略是观望。
美国先提出“10万许可证”方案,让滞留欧洲的犹太人移民中东,缓解难民问题,同时提高犹太建国成功率。英国见此,立刻挑刺,提出43个问题,拖延时间。
美国舆论一发,杜鲁门被气得不行,但直接军事介入成本太高——50万军队,不划算,还会影响每年30亿美元的阿拉伯石油贸易。美国只好耐着性子谈判,同时暗中支持犹太人。
三国博弈到联合国介入
英国想靠拖延战术控制局势,但国际舆论和犹太行动越来越强硬。大卫王酒店爆炸事件震惊全球,英国不堪重负,终是招架不住,遂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联合国。
联合国提出“巴以分治”方案,即犹太、阿拉伯各据一地,而耶路撒冷等敏感区域则由中央政府统辖。苏联对该方案予以大力支持,率先承认以色列,且借由捷克与罗马尼亚为其供应武器。美国也果断投票赞成。
最终,以色列建国成功,而英国彻底失去阿拉伯油田,也没能通过中东东山再起。后来,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英国又一次遭受美苏的两面夹击,其霸权地位也自此彻底丧失。
以色列建国,表面上看是阿拉伯与犹太人的冲突,实则不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皆为棋子。背后操盘的,是英美苏三国争霸。英国才是最亏的那方:土地没了,资源没了,霸权地位没了。而美苏通过这场棋局,顺势瓜分了战略利益。
巴勒斯坦的历史告诉我们,国际政治从来不讲感情,棋子永远只是棋子,赢家和输家,早在博弈开始前就已经注定。#夏季生活打卡季#
参考信息源:
《犹太复国主义和阿拉伯人,1936-1939》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
《美国犹太社区的政治》。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年
《犹太复国主义者-阿拉伯冲突的历史-1881-2001》年份,2001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