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胡思)2025年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四周年纪念日,长沙湘珺未来学校第十四届隆平校园科技节火力全开。沉浸式科技嘉年华、创意筑梦塔台挑战、机械工程智造、水火箭争霸赛……活动精彩纷呈,学校与长沙市科协携手,将“科普大篷车”走进珺园,让前沿科技从课本中“破茧而出”,数百名学子在互动中感受科技魅力,在实践创新梦想中追思袁隆平院士。
田埂上播撒种子,实验室“种”出未来,中学生在农耕与科创中解码“课本外的答案”。
生物社的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传统农具翻土整畦,手工播种杂交水稻种子,每日记录光照、温湿度与秧苗生长曲线。“原来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需要蹲够一百天田埂才能懂!”一位同学在实验笔记里写道。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手工播种水稻种子,观察结束后 同学们用黏土制作的杂交稻种模型。
电动滑行机、太阳能送餐机器人、液压挖机、全息影院、声控行走机器人……中学部的学生们化身“未来工程师”,通过跨学科实践解锁硬核实践。从能源转换到机械工程,从光学原理到声控编程,学子们以工程思维贯通知识壁垒,用双手将课本理论转化为可触达的未来科技雏形。
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不同年级学生各展风采。对于一、二年级萌娃们来说,弹力轨道挑战、无人机体验、纸飞机打靶、漂浮的画、七彩陀螺等趣味互动项目纷纷闪亮登场,科学就像是一场乐享知识的趣玩派对、一场创意与奇趣的狂欢。
六年级开展“筑梦塔台,创新未来”项目,学生们运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下重上轻、下大上小”等科学原理,历经设计、制作、测试等环节,打造出60厘米高且兼具承重、抗风、抗震能力与美观性的塔台模型,领悟“工程师精神”。五年级进行“‘船’承文明 扬帆启航”项目,学生们化身船舶设计师,围绕科技节设计制作美观实用船模的驱动问题,从构思草图、优化方案到动手制作全程自主决策,在实践中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提升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彰显主体地位 。
2016年5月25日,湘珺学子与袁隆平院士初识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湘珺的孩子们阳光、好学、有礼的模样给院士留下深刻印象。2016年秋季学期,袁院士将两个孙女都转入学校就读。”湘珺未来学校校长高晓苏介绍,2016年学校5周年校庆上,袁隆平院士与夫人携手来到校庆现场,并当场捐赠现金10万元,叮嘱学校将此用于“奖励优秀学子,培育优秀人才”。“袁隆平院士用一个纸袋子拎着10万元,没有提前通知任何人,直接到了学校,把现金递给了我。”高晓苏仍清晰记得8年前那令人感动的一幕,当时院士未曾多言,只是笑着叮嘱“愿教育者不忘初心,愿湘珺未来为国育才”,还亲笔为学校题写了“唯朴求实、沉毅厚德”的校训。
更新时间:2025-05-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