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国际博弈的焦点,谁抓住了核心技术,谁就握住了未来发展的钥匙。眼下,美欧日动作不断,荷兰的ASML也站出来表态,外媒直戳那句“唯独中国不可以”。好在中国争气,靠着稳扎稳打的反制和自主创新,正一步步破局而出。

美国这些年对半导体出口管制的路子越走越宽,从2018年关税战打响,到现在层层加码。2025年8月29日,美国商务部直接堵上外国拥有的中国晶圆厂的出口漏洞,过去那些老规矩被推翻,明确不允许美国技术流向中方先进产能。
不光是针对设备,还延伸到软件和设计工具,10月22日又有消息说,美国正考虑限制用美国软件生产的对华出口。

欧盟嘴上说反对单边主义,可行动上跟得紧。2023年的芯片法案砸了430亿欧元补贴,本土制造那是真下血本。转到2025年,9月29日,27个成员国全加入荷兰领头的芯片联盟,10月1日正式表态支持芯片法案2.0。这版升级版不光是钱的问题,还强调供应链安全,目标是到2030年把欧洲全球份额从10%提到20%。

日本早从2024年就和欧盟搭上线,建了个半导体供应链预警机制。2025年5月13日,第三次部长会议上,两边确认要维护可靠的供应链,7月22日峰会联合声明又重申加强合作,减少战略依赖。
三家凑一块,算盘打得响:美国带头,欧盟出钱,日本管链,齐心协力保住技术主导权,对中国下手最狠。
美国想一家独大,欧盟、日本跟着沾光,忽略了全球化的基本道理。半导体这行,本该是合作共赢,现在倒好,成了围堵工具。

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夹在中间最难受。作为全球唯一能产EUV设备的公司,本该是香饽饽,现在却被美荷法规绑手绑脚。
2024年就禁了EUV对华出口,2025年又扩展到部分DUV型号,美国国会10月8日还发声,呼吁全面禁DUV浸没式出口到中国。ASML新上任的CEO傅恪礼,10月22日在采访中直说,美国压力会继续,中国出口限制还会升级。公司遵守法规是底线,但也强调技术进步靠物理定律,不是谁想堵就能堵死的。

ASML的财报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营收占比高达42%,比上季度的27%还高,全年预计总销售增长15%,EUV业务涨30%。可他们也得面对现实,CFO10月15日表态,公司为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做了准备,库存够用。
外媒这时候跳出来,标题党玩得溜,直戳“唯独中国不可以”。他们说,ASML设备能卖给印度、巴西、越南,怎么到中国就卡壳?双标暴露了盟友的算盘:技术主权攥手里,对中国特殊对待。

面对层层封锁,中国没硬扛砸钱买设备,而是两条腿走路:资源当筹码,技术抓突破。10月9日,商务部一口气出六份公告,商务部令2025年第61号,把稀土和永磁体管制推到新高度。含中国产钐、镝等中重稀土0.1%以上的产品,出口前得拿许可;要是用于14纳米以下芯片、256层以上存储,或军用,直接逐案审查,甚至不批。

稀土管制不是头一回了,早从4月就有限制,这次是升级版,针对境外加工也管,50%规则一出,汽车厂商都急眼了。路透社10月21日报道,车企们赶在截止日前囤货,可长远看,美国军方75%的武器部件靠中国稀土。

技术上,自主研发是硬道理。2025年3月,华为在东莞测试EUV元件,7月清华大学搞出聚碲氧烷基光刻胶,填补材料空白。9月,国家砸430亿投资本土EUV开发,10月1日有消息说EUV机器面世,虽然是光源和测量系统的实验平台,但13.5纳米波长达标,够用。
过去跟着别人节奏容易卡壳,现在沉下心攻关,台积电都开始自研EUV薄膜降低依赖。
美欧日围城看似密,实则留缝。中国用稀土守资源,用创新破瓶颈,产业链韧性足。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