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姒 [tài sì](周文王正妃)
生育记录:10子(无夭折)
太姒与姬昌生下十子,次序为:长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自少严谨教诲,使他们未做过坏事。
历史影响:太姒的十个儿子中,伯邑考因商纣王迫害早逝,其余九子多数在周朝建立或分封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独孤伽罗(隋文帝皇后)
生育记录:10个(5儿5女)
五子分别是杨勇、杨广、杨俊、杨秀和杨谅,但他们的命运都不太好,或早逝,或兄弟相残。五女分别是杨丽华、某公主、某公主、某公主和杨阿五,其中长女杨丽华曾贵为北周皇后
生育年龄:16岁(首胎杨丽华)至49岁(末子杨谅)
流产:无明确记载,但晚年生育风险极高。
生产损伤:多次分娩致气血两虚,需长期服用人参、阿胶。
避孕措施:隋文帝仅宠独孤氏,无需避孕。
历史影响:五子夺嫡引发隋朝内乱,杨广暴政亡国。
死亡年龄:602年病逝,享年59岁,积劳成疾。
3. 娄昭君(北齐武明皇后)
生育记录:6子2女(高澄、高洋等)
6个儿子里面有三个当了皇帝,也就是长子文襄帝高澄(后追封)、北齐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两子被封为王爷(襄城景王高淯、博陵文简王高济)两个女儿长女永熙皇后、次女孝静皇后则分别嫁给北魏孝武帝、东魏孝静帝,全都坐上皇后之位。
生育年龄:18岁(首胎高澄)至44岁(末子高济)
流产:至少2次(《北齐书》载“数妊不举”)。
生产损伤:难产致终身腰痛,晚年行动不便。
避孕措施:北朝用麝香避孕,但娄氏为固权拒绝。
历史影响:诸子夺位致北齐内乱,国祚仅28年。
死亡年龄:562年病逝,享年62岁。
3. 长孙皇后(唐太宗皇后)
生育记录:3子4女
分别为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四个女儿(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早夭、新城公主)。
生育年龄:18岁(首胎李承乾)至33岁(末女新城公主)
流产:贞观八年因气疾(哮喘)流产一次。
生产损伤:多次生育加重哮喘,需熏艾调理。
避孕措施:唐宫用藏红花汤,长孙为固后位主动求孕。
历史影响:子女卷入玄武门之变,间接影响武周代唐。
死亡:636年病逝,享年36岁,气疾并发产后虚弱。
4. 武则天(武周皇帝)
生育记录:4子2女(李弘、太平公主等)
分别是长子李弘、长女安定公主、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以及小女儿太平公主。
生育年龄:28岁(首胎李弘)至41岁(末女太平公主)
流产:感业寺期间被迫堕胎一次。
生产损伤:高龄产太平公主后元气大损,依赖丹药。
避孕措施:早年用零陵香,掌权后停药求嗣。
历史影响:亲子李显、李旦两度称帝,太平公主引发政变。
死亡:705年病逝,享年82岁,中风瘫痪。
5.王贵妃(宋徽宗赵佶的妃嫔)
生育记录:5儿3女
共八个孩子:莘王赵植、郓王赵楷、陈王赵机、惠淑帝姬、康淑帝姬、顺德帝姬赵缨络、柔福帝姬赵多富(赵嬛嬛)、贤福帝姬赵金儿。
生育年龄:约18岁(首胎赵植)至28岁(贤福帝姬赵金儿)
流产:无明确记载,或受惊流产(推测)。
生产损伤:北宋宫廷医案载其“产后血晕”,需长期服用四物汤调理。
避孕措施:宋宫用“淡竹叶避孕方”,但徽宗好色,妃嫔多无避孕权。
历史影响:靖康之变后,除王氏本人、儿子赵机、女儿惠淑帝姬、康淑帝姬在此之前已经去世外,其他儿女,都同宋徽宗一起被俘北上,押往金国。后无记载。
死亡年龄: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之前去世,年仅35岁。
6. 王宪嫄(南朝宋孝武帝皇后,谥文穆皇后)
生育记录:2子4女
分别是:前废帝刘子业、豫章王刘子尚、山阴公主刘楚玉、临淮公主刘楚佩、皇女刘楚琇、康乐公主刘修明6个孩子
生育年龄:16岁(首胎刘子业)至32岁(末女临淮公主)
流产:《宋书》载“孕而未育者二”,即流产2次。
生产损伤:频繁生育致“气血两虚”,需以阿胶、鹿茸进补。
避孕措施:南朝盛行“麝香贴脐法”,但王后需子嗣固权未采用。
历史影响:
·长子刘子业继位后暴虐,引发“前废帝之乱”;
·次子刘子尚参与叛乱被诛,刘宋宗室自相残杀加速衰亡。
死亡原因:464年病逝,享年38岁,史载“产后风疾不愈”。
7. 令贵妃魏佳氏(乾隆帝宠妃)
生育记录:4子2女(嘉庆帝等)
分别是:皇七女、十四子永璐、皇九女、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
生育年龄:19岁(首胎皇七女)至37岁(末子永璘)
流产:清宫档载“遇喜未成”2次。
生产损伤:多次生育致子宫脱垂,晚年需搀扶。
避孕措施:清宫用鹿茸粉,乾隆特许停药备孕。
历史影响:嘉庆帝终结和珅时代,难阻清朝衰落。
死亡:1775年病逝,享年49岁,慢性盆腔炎恶化。
8. 郭圣通(汉光武帝皇后)
生育记录:5子1女(刘疆、刘辅等)
分别是东海恭王刘疆、沛献王刘辅、济南安王刘康、阜陵质王刘延、中山简王刘焉;馆陶公主刘红夫。
生育年龄:约18岁(首胎刘疆)至29岁(末子刘焉)
流产:东汉史未载,但“数有怨怼”或指向孕期抑郁。
生产损伤:气血亏损致“颜色衰损”,早衰明显。
避孕措施:汉代用水银避孕,郭氏为固位未采用。
历史影响:废后引发外戚叛乱,其子一脉成东汉望族。
死亡年龄:52年病逝,享年44岁,抑郁成疾。
8. 徐皇后(明成祖皇后)
生育记录:3子4女(朱高炽、朱高煦等)
分别是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永安公主朱玉英、永平公主朱月贵、安成公主、咸宁公主朱智明。
生育年龄:16岁(首胎朱高炽)至35岁(末女常宁公主)
流产:靖难之役期间流产一次(《明实录》载“胎动而殒”)。
生产损伤:战乱中逃亡致产后感染,长期体弱。
避孕措施:明初无有效避孕,徐氏需巩固后位。
历史影响:长子朱高炽开仁宣之治,次子朱高煦叛乱被诛。
死亡年龄:1407年病逝,享年45岁,积劳成疾。
10. 杨艳(西晋武元皇后,司马炎皇后)
生育记录:3子3女(晋惠帝司马衷、平阳公主等)
分别是毗陵悼王司马轨(2岁夭折)、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和阳平公主。
生育年龄:17岁(首胎司马轨)至29岁(末女阳平公主)
流产:《晋书》载“中道而殒者一”,即流产1次。
生产损伤:生司马衷时难产,导致“胞衣不下”,险丧命。
避孕措施:晋宫用“藏红花酒”避孕,但武帝专宠杨后,无需避子。
历史影响:
·嫡子司马衷(惠帝)愚钝无能,引发八王之乱;
·外孙女贾南风专权,加速西晋灭亡。
死亡原因:274年病逝,享年36岁,临终前哀求武帝立其妹杨芷为后。
这些女性在权力与生育的双重绞杀下,既是皇室繁衍工具,也是政治牺牲品。她们的子宫成为权力赌桌,子嗣则是筹码,最终输赢皆付血色洪流。她们的生育史,实为一部被血泪浸透的宫廷生存实录。
你还知道那几位后妃高生育背后的故事么?留下她们的名字事迹,大家一起讨论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