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综“三国杀”,到底谁更会玩?


家人们,今天是真的热闹!


咱观众,也是终于忙上了~


《乘风》、《天赐的声音》,

以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歌手2025》,

一把子全都来了~


每一次公演,不变的分组风波、练习冲突以及舞台的争奇斗艳,


姐姐们已成为很多观众每周五的固定“食粮”,


因此今儿下午,当辣目洋子从这个本质姐姐养成节目里的淘汰的时候,不少观众也颇为惋惜——


浪姐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边《天赐》里,王源和小刚老师则用一曲《推开世界的门》,


开始了颇有些“跨次元”意味的合唱,

而王赫野和喻言,两个热剧用富有故事感的嗓音相互映衬,


《别让爱凋落》,让不少歌迷颇为惊喜

至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歌手2025》,


刚刚正式拉开的帷幕,一样热度不低,


三档节目在同一天上线和更新,


无疑是再一次将音综赛道竞争的激烈暴露于观众眼前,


为了获得观众的“芳心”,各家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有人高举高打制造声量,有人深耕细作培育生态,


而说到底,一档节目的气质是由它的底层逻辑决定的。


今儿,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01


《歌手2025》:竞技逻辑下的流量围城


走过十季的《歌手》,始终保持着音综领域的“顶流光环”。



《歌手》这个节目的本质,是竞技。

早年对小众歌手的挖掘,近两年的国际化路线,


以及作为重点宣传的直播真唱形式,都将舞台的专业性推向新高度。


看似构筑起“神仙打架”的竞技场域,实则延续着这档长寿综艺的经典配方:


用技术流表演制造视听奇观,以赛制维持话题热度。


每一季都连绵不绝的高音,加之以观众席轰炸式的情绪渲染,


观众的记忆点也逐渐从“这首歌真好听”异化为“这个高音真震撼”。

最终,十季沉淀的300余首竞演曲目,真正能持久性地进入大众流行领域的,却并不与热度匹配。


当音乐竞技演变为规则博弈,舞台被质疑因竞争焦虑而沦为技术展示的容器。


“《歌手》制造了华语乐坛顶级的声乐展览,却也筑起了音乐表达与大众审美之间的无形高墙。”



02


《天赐的声音》:流量时代的金曲孵化器


《歌手》在音乐之外力求突破,而办到了第六季的天赐,


相对而言,则没有那么热衷“搞事”。


在看个综艺都要各种微表情分析的大环境下,


《天赐的声音》选择了相当平和的、不淘汰的竞演模式。


比起《歌手》有时藏不住的火药味,


《天赐》一直坚持的“改编+合作”,有时反而能让歌手更加轻松地回归音乐本身。


把大众耳熟能详的旋律拆解重组——比如王睿卓与吉克隽逸的《大山》出现在《天赐》的舞台上时,


在原曲空灵的民谣底色上叠加电子音效,仿佛让山风穿过了赛博世界的霓虹;


张碧晨与汪苏泷一起改编的《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则用爵士乐特有的慵懒感,把青春期的甜腻遗憾熬成了成年人克制的叹息。



而两个卫视另一首“撞车”了的《baby,don't cry》,

还被看热闹的网友开玩笑,


说是对芒果台的贴脸开大~


总而言之,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玩法,让观众像在和老朋友聊新故事,既亲切又新鲜。


这样从模式到主旨都回归音综本身的节目


虽然不依赖综艺常见的“冲突”,


但因此,也一样有其受众,一样能稳定住自己的基本盘。


不过不搞事,并不意味着天赐玩不明白流量。


六季以来,一直以创造“金曲”为目标的《天赐》,选择了拥抱新世代。


开启了“流量+短视频爆款”的策略。


王源等顶流明星带来的天然热度自不用多说

当张靓颖、王以太唱起大热神曲《跳楼机》时


网友开玩笑,这首也曾出现在《乘风2025》公演上的歌,


被张靓颖过个嗓,也算从抖音“专升本”了



至于刘宇宁和唱嗨了的张靓颖带来的那首《九万字》,听完只想让人感慨太会唱!

不再是以往音综那种一味地翻唱老歌,而是选择和观众、歌手一起重新创造“金曲”


借助短视频的力量,互相作用重新拿回流行影响力。


在这种模式下,不仅热度得到了保持,节目歌曲本身的成绩也相当亮眼


每一期播出,在各大音乐平台的热歌榜单中都能名列前茅,



证明脱离以争议话题营销之后,纯粹地立足于音乐的节目,其实也在被市场选择。


天赐稳中求胜,但不是没有挑战。


从之前的依赖毒舌点评和流量明星制造话题,到如今因为选曲被批“音乐性不足”,


被质疑选曲“不够格调”,“模式不够刺激”


可话说回来,音乐的“格调”是什么呢?


看着亮眼的平台成绩,大家无法否认年轻的观众的确是喜欢的,


同时,爆款之间其实本身也的确就是互相作用的,


像这一季的《天赐》,音源数据和网络传播效果可以说都相当突出。


音乐榜单名列前茅不说,


节目的相关视频,像张靓颖的《九万字》,在抖音的数据也十分惊人




03


音综进化论:在专业与流行之间寻找支点


回归一开始提到的,大家为什么看音综?


其实说到底,观众还是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


有人用眼睛收藏舞台美学,有人通过综艺构建情感社区,


而且有人,其实只是简单的想让自己的耳朵放松一下,


节目之间定位不同,如何选择取决于彼此更看重音乐专业性还是娱乐性。


但对于一个音综来说,最核心最重要的目标与追求是什么?


是节目衍生的八卦吗?是吵架争执的热搜吗?


都不是。


是让观众听到好歌曲,是让歌迷用音乐和彼此获得共鸣。


是让大家看完一个节目,至少记住了一首歌。


有关音乐的选择,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不过万幸的是,至少在这个夏天,我们的耳朵不会寂寞。

#万能生活指南##记录我的2025##晒图笔记大赛##5月·每日幸运签##头条创作嘉年华##我的宝藏兴趣##分享城市新鲜事##夏日生活打卡季##答题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标签:娱乐   观众   节目   歌手   音乐   热度   金曲   流量   舞台   大众   综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