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捍卫人类正义事业

  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这是不容否定的客观历史。承认、维护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地位,弘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价值,是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的基本点。

  但是,以丘吉尔为代表的战时西方政治家却突出英美作用,抹杀中国抗战历史;中美之间关于战争记忆的角力更成为“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博弈的另一种延续”。美国史学界长期以来用“太平洋战争”“史迪威事件”等概念来“雾化”“矮化”或简单化中国抗战史,消解中国抗战历史的主体性和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历史合法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抗战的角色和地位作了概括和总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过去的解读,关系到历史话语权,更关系到对现存国际秩序的解释权。对任何文明、任何国家、任何政党来说,历史记忆和历史书写都是广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确认九一八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指出,日本“其显明的目的显然是掠夺中国,压迫中国工农革命,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及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帝国主义战争”。这就把九一八事变看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太平洋战争的前奏,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阶段性。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9年9月1日,毛泽东对《新华日报》记者发表谈话时表示,“目前的国际时局已处在新的形势中……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已进到新的阶段”。几乎与此次谈话的同时,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消息传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毛泽东再次提出要“注意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在中国,这是几代中共领导人长期关心的命题,关系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话语体系,值得深思。

  其次,中国抗战构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

  战争初期,德意日法西斯一再突破国际法和文明底线,制造大量战争暴行,如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对犹太人、吉卜赛人等进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在南京,日军在“屠杀令”下,企图把屠杀、强奸、抢劫和纵火作为摧毁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战争手段,杀戮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他们的疯狂,使得人类文明面临毁灭性的危险。

  面对横暴的敌人,中国人民首先奋起反抗。毛泽东指出,“日本坚决灭亡中国的方针使中国处于非战不可的地位”,国共合作以及各种国际国内因素击败了投降派的图谋,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存在尤为关键。中国人民首先开辟了东方主战场,在东北、华北步步抵抗。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实行“持久战”战略,最终把日本帝国主义拖入长期战争的泥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中国不仅为了自己的独立和生存浴血奋战,在抗战最困难时刻,还组织精锐的远征军和驻印军,深入印、缅和滇西战场,解救在仁安羌被围的英军,后又与英美军队联合反攻。在与中国军队的联合打击下,到1944年5月下旬,日军企图占领印度的英帕尔作战“希望已完全破灭”。日军未能打通与德国的会师通道,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甚大。

  最后,中国抗战改写了世界历史。

  审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大历史,必须承认,其深远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发掘。

  一是中国人民顽强坚韧的抗战打破了日军的战略部署,使其陷入两难困境,也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征服世界的战略企图。日本筹划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预定其陆军专注对付苏联,海军专注对付英美,但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使得日本陆军主力在中国战场难以脱身,对苏战备一再延宕。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能够用来对苏作战的兵力十分有限。日本只得决定“只要不发生苏军主动挑衅进攻等特殊情况,则以不开战为原则”,要求关东军对苏“警戒防卫”。在苏德战争期间,德国没有得到日军的配合,苏军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远东苏军50个师甚至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驰赴支援。胜利前夜,回顾这一惊心动魄历史的斯大林表示,日本选择南下而不是北上进攻苏联,是其幸免于难的根本原因。

  二是中国抗战以弱胜强,极大鼓舞了被侵略、被压迫民族的信心和勇气,改写了世界政治版图。1945年7月7日,全面抗战八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提出,“中国人民和一切东方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争取朝鲜、菲律宾、印度、安南、缅甸、马来亚、荷属东印度及其他南洋地方的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战后上述国家和亚非拉国家纷纷摆脱殖民枷锁,获得独立和自由,中国就是他们的榜样和坚定的朋友。

  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破了弱肉强食的旧秩序,敲响了信奉丛林法则的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的丧钟,使世界历史回到正确的轨道上。1946年5月至1948年11月,包括中国法官梅汝璈在内的11国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审判,板垣征四郎等22人“对华实行侵略战争”罪名成立。值得特别提及的是,被判处绞刑的7名甲级战犯均与侵华战争有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民政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以及在中国各地和战胜国各地组成的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构成一个完整的清算日本侵略战争罪责的体系。

  14年持久的抗战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壮大,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力量。

  抗日战争期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分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得失,根据战时中国的实际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新民主主义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确立,赋能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的烽火中涅槃新生。到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军队扩大到127万人,解放区人口达12550万,县城285座。这一力量,决定了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关于抗战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毛泽东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大革命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抗战中前途日益清晰:“这种‘世界革命’,已不是旧的世界革命,旧的资产阶级的世界革命早已完结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而是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也一定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作者系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暨新四军历史研究院院长)

作者:张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历史   战史   中国   正义   正确   人类   事业   日本   世界大战   中国共产党   世界   战争   日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帝国主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