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贺子珍与毛主席的革命婚姻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却是伴随着硝烟四起动荡不安的岁月,这十年里外敌入侵,内战频发,就连毛主席自己的政治道路都蹭屡屡受阻。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贺子珍都坚定不移的守在毛主席身边,甚至在十年时间里六次生育,只可惜幼子夭折的夭折,走散是走散,最后只剩下一个女儿勉强养大,贺子珍的弟弟也在战斗中牺牲,就连她自己都曾命悬一线。
可是枪林弹雨没能打散的婚姻,却在俩人终于在延安安顿下来后走到了尽头,1937年贺子珍十分决绝的出国养病,两年后结束了与毛主席的婚姻关系。
可是贺子珍在国外的生活并不平静,甚至可以用囧困和凄凉来形容。
直到1947年底才在老友的帮助下带着女儿回国,她回国之后组织问她想要什么,贺子珍说想要尽快投入工作,同时还提出一个条件,没想到毛主席知道后却怒批:“坚决不行!”
贺子珍的名副其实的“女战士”,幼年成长在传统封建的家庭,直到五四运动后才有机会上学,她骨子里追求自由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年纪轻轻便投身革命,也因此能与毛主席结缘,成就一段红色情缘。
然而这段婚姻一直处于战火纷飞之中,敌人的追杀,长征的苦累,生育的损伤几乎透支了贺子珍的身体,但即便这样她还是坚持要留在前线,与毛主席和战士们在一起。
1935年4月,贺子珍跟随卫生部在盘县某村驻扎,突然遭到国民党空袭,在转移伤员的过程中,贺子珍眼看一枚炮弹从天空落下,担架上还躺着伤员,贺子珍毫不犹豫的扑倒在伤员身上,随着一声巨响,数枚弹片全部插进贺子珍身体里。
等战友们将贺子珍转移出来的时候,发现她浑身上下已经是血红一片。当时前线医疗条件有限,贺子珍虽然保住一条命,但身上的17枚弹片却无法取出,这让她终日被病痛折磨。
直到长征胜利,延安革命根据地建立,国内当时的医疗水平依旧无法保证能顺利把贺子珍身上的弹片取出。
与此同时,在到达延安之后,贺子珍与毛主席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离开前线让她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终日忙于革命工作的毛主席也对她无暇顾及.
这些郁结堵在贺子珍心里,终于在1937年贺子珍十分坚决的提出要出国休养,两年后与毛主席解除婚姻关系。
贺子珍到达莫斯科之后,经当地医生诊断,因为耽误的时间太长,她身体里的弹片已经无法取出,只能通过药物尽可能缓解痛苦。
这一年贺子珍生下了她和毛主席的第六个孩子廖瓦,原本这个孩子的出生会对贺子珍聊以慰藉,可是仅仅十个月后,这个孩子就因肺炎匆匆离世。
伤病不治又痛失幼子的沉痛打击让贺子珍在莫斯科的生活再度陷入一片昏暗。
当时毛主席与杨开慧所生的两个孩子都在苏联学习,贺子珍照顾他们的生活同时自己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逐渐让生活充实起来。
后来毛主席又把他们的女儿李敏送到了莫斯科,这让贺子珍的生活有了盼头和依靠。
可是她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十分困窘,贺子珍经常要靠做毛线活,给别人洗衣服、伐木来维持生活。直到1946年,王稼祥夫妇在苏联见到贺子珍,两次发电报给毛主席,才终于将贺子珍接回国。
1947年夏天贺子珍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在哈尔滨落脚,党组织根据她的意愿很快为其安排了工作,同时又问贺子珍在生活方面有没有什么要求,贺子珍说还没想好如果以后有想法会跟组织提。
然而不久之后,贺子珍却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提出能否将哥哥贺敏学从前线撤回,毛主席看到这封电报后当场就变了脸色。
毛主席,当即命人回电给贺子珍,“这个条件我无论如何都不能同意,所有事情都等打完仗再谈。”
其实同为革命战士的贺子珍怎么可能不明白临阵撤帅的兵之大忌,只因当时她在上海听姐姐说起哥哥贺敏学的病情,再加上多次丧子,弟弟牺牲的痛苦,以及计划着要把女儿送到毛主席身边,以后身边亲人越来越少,害怕哥哥在前线也有什么闪失。
对于贺子珍发出这封电报的意图毛主席怎会不知,只是经历过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前线牺牲的战士不计其数,贺敏学又是领导干部,怎么能搞特殊化,一旦撤回不仅会动摇军心,甚至会破坏党内团结。
接到回电后,贺子珍也理解了毛主席的用心,便没有再提及此事。新中国成立后贺敏学被任命为华东军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贺子珍也在上海定居,兄妹俩得以团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贺子珍》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