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寻根丨韩城周原村阡陌连春秋 文明贯古今

渭南日报 记者 白冰涛\文 彭一鹏\图

晨光如丝,雾气氤氲,黄河在龙门峡谷奔腾不息,浪涛拍岸,如同历史的鼓点。在这涛声的回荡中,周原村静静伫立。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也见证了黄河流域的沧桑变迁。

张氏祠堂内的壁画

传说中,古代周部落的杰出首领公刘渡河而来,在这片土地播下种子;夏朝末年周祖后稷的后裔在此定居;明清之际,商贾云集,庙会喧腾。九连院的斑驳木门、张氏祠堂的砖雕、涝池中的碑石、大禹庙的壁画,如同一枚枚散落在大地上的文明印章,拼贴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隶属于韩城市新城街道的周原村,古称周原堡,由南周原、北周原、周原寨三个自然村组成,有574户2290口人。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的禹门渡口,依梁山而筑,临大河而居,沃野平展如砥,仿佛一幅水墨长卷,晕染着历史的墨痕与文化的诗意。2019年,周原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照壁上的砖雕

韩城周原与周人起源有何关系?九连院有什么独特之处?周原村的大禹庙为何得以完好保存……

带着诸多疑问,9月2日,记者来到周原村寻求答案。

起源传说与史料辨析的周原之谜

在周原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周原村村民张天德。现年71岁的他自2005年起研究周原村村史,是周原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主要参与者。

“周原村原先有各种庙宇与古建筑40多座、塔4座,这在全国来说都不多见。周原村用韩城话说叫周爷(ya)婆(po),爷婆在韩城有祖宗的意思。”一提到周原村的历史渊源,张天德略显激动,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随后,张天德带记者去他家查看资料。家里的沙发上摆放了三摞资料,一部分是他翻阅过的书籍,一部分是他编撰整理的有关周原村的材料。

九连院一角

关于周人起源,学界一般认为,周人发源于陕西关中地区,依据《史记·周本纪》《诗经·大雅》等文献及岐山、扶风一带周原遗址的考古发现。

张天德认为,韩城周原村与周人起源密切相关。证据之一是周原村大禹庙现存的明朝万历年重修大禹庙碑文“夫今之周原即古成周之地,敦祀崇敬非即成周之美俗乎”。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韩城周原村与周人可能有关联,尚待进一步考证。

古建保护与开发的现实突围

走进周原村,眼前是交错的街巷,古老的门楼与新起的民居混杂在一起。但只要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便会被一种深邃的空间感裹住。

大禹庙

周原村的青砖四合院空间上更高大一些,木制垂花门楼工艺精美,最具代表性的是张氏家族九连院。它是“九院九进四合院”,一道门是一个院,“前三院”“中三院”“后三院”前后相通,门门相扣、院院相连、层层递进,像是穿越时空的迷宫。锁上咫尺巷口的那一道门,这九院就形成一个整体的防御系统。黄河的水患、战乱的动荡,让这里先民形成了“居安思危”的建筑智慧。

张氏家族九连院现在除中三院东院被毁外,其他八院保存较为完整,常住人的有三个院,82岁的张富华住在前三院西院的后院。据他回忆,过去一大家子都住在九连院,祖辈以经商为主,也有做官的,是村里的大户。

张氏家族九连院前三院西院正对的是张氏祠堂,又叫张学昌祠堂。推开东侧木门,三块石碑隐于荒草,左侧大殿内墙绘有长幅彩色壁画,大殿屋顶的横梁上有“道光二十五年”字样。祠堂外部两侧墙壁雕刻着联语“岐麦兴歌根深叶茂,清河别派源远流长”。

据张天德介绍,张学昌祠堂长约100米,是周原村乃至整个韩城农村最大的祠堂。祠堂院内之前有牌楼,1958年被移放到韩城市烈士陵园。

2018年,周原张氏民居群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张氏家族九连院和张氏祠堂。

在南周原村东北方向约1公里处,有一处古寨,叫周原寨,也称周原堡。据张天德介绍,古寨以前三面环沟,一面临黄河,光水井就有7眼。寨子建有城墙,开设四门,各有题额,东曰“东带黄河”,西曰“相里招商”,南曰“周原瞴瞴”,北曰“虎踞龙盘”,里面宫殿规模宏大,建筑富有特色。后因战火等原因,如今能看到的只有一座破落的四合院。

韩城市大禹庙文物管理所监管周原村的古建。2021年,他们完成了《周原张氏民居群(一期)——张氏祖祠保护修缮工程》方案设计,项目已列入省文物局项目库。

村中老宅

周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艺说,他们对村子的古建筑做到不大拆大修,加强巡查,定期除草,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更大支持,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

治水信仰与黄河守护的千年镜像

在周原村,还有一处地标性建筑不得不提,那就是大禹庙。

周原大禹庙全名为大夏禹王庙,是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治水,颂扬其功德而修建的。《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即韩城禹门,周原下游,大禹凿峡疏河,降伏洪魔。

大禹庙坐北朝南,元大德五年(1301年)始建,距今有724年,是全国唯一完好的元代大禹庙。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字照壁

“周原大禹庙以前被作为村上的仓库,四周垒的墙,没有被破坏。”韩城市大禹庙文物管理所所长马建军介绍,韩城自龙门以下沿黄河的昝村、梁带村、史带村、王带村等村子都曾建有禹王庙,后来由于战火或其他原因基本毁坏殆尽,唯有周原村的大禹庙有幸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周原大禹庙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是“圣贤并祀”。在周原大禹庙寝殿,大禹居中,坐像高2.5米,头戴垂帘冠,手执笏板,面容端庄威严。大禹左侧,黑虎灵官高2.45米,三头六臂,怒目踏蛟,手持法器,辅禹降妖。侍从1.56米,眉清目秀。大禹右侧是郭子仪夫妇塑像,高2米。

郭子仪,唐代平安史之乱的功臣,被封为汾阳王。传说他驻韩城,见汾河入黄水患,召集黄河艄公共商良策。艄公向其提出“木船安耙轮,搅泥沙冲走”的方法。郭子仪采纳后,不费人力,疏通河槽,助漕运兴旺。百姓感其治河如禹,将郭氏夫妇与大禹同祀。

马建军介绍,周原大禹庙历经明万历七年、清嘉庆、光绪等10余次维修,1998年国家拨款全面维修,形成了一条轴线、两进院落、三级平台的建筑格局。

周原古寨

走过千年风雨,迈入新时代,周原村把历史与现实交织,把传承与振兴并举,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的生机。

黄河奔流不息,文明薪火相传。在涛声中,周原的文明绵延赓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历史   韩城   阡陌   古今   春秋   文明   大禹   黄河   祠堂   韩城市   村落   龙门   起源   民居   木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