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不一样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了就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停止战争行动所发布的声明,也就是《终战诏书》。
那么你知道《终战诏书》究竟都写了啥吗?
诏书通篇六百字反复强调“壮志未酬的遗憾”,“为了东亚解放”“士兵勇敢”“官员尽心”“民众努力”,然战局不利被迫停战…,这是其一。其二诏书里交战范围被日本明确限定“与英美交战的最后四年”,对于侵略中国以及所犯罪行更是只字未提。
为了避免涉及敏感话题,我们尽量理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度解析这份诏书,
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
其根本目的:这份诏书的首要听众是当时的日本国民,而非国际社会。它的核心任务是解释“为何要停止战斗”,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天皇的权威和神性。如果明确承认战败和投降,就等于承认了天皇(最高统帅)的决策错误和领导失败,这会直接动摇“国体”的根基。因此,必须将停战塑造为一种“为了天下苍生”的圣断。
无疑“诏书”的目的已经达到,在我们普通人普遍认知日本侵略是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的蛊惑,大多数日本人是无辜的。然而最近石破茂取消8·15战败日书面声明,甚至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这背后的主要原因,不是日本政府有何打算,完全是因为日本民众坚决反对,拒绝道歉。甚至近几年,正式废除“战败国史观”,已是日本的社会主流声音,当年埋下的暗黑“火种”已然盛开。
为何刻意限定“与英美交战四年”且回避中国?
诏书中说:“曩所以对美英二国宣战,实亦出于庶几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若排斥他国主权,侵占领土,固非朕之志也。”(此前向美英两国宣战,实在是为求帝国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于侵犯他国主权、侵占领土,绝非朕之本意。)并通篇将战争称为“对美英的战争”。
军国主义侵华罪证
这种限定是极其狡猾且充满恶意!
1. 切割战争性质:将“四年太平洋战争”(对美英)与长达十四年的“中日战争”进行切割。暗示对美英的战争是“堂堂正正”的帝国之争,而刻意回避对中国的战争是一场从“九一八”开始就充满欺骗、屠杀和残忍的侵略战争。承认对美英战败尚可接受,但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和战败,在当时的日本精英阶层看来是更大的耻辱。
2. 逃避最主要的战争罪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化学战、奴役劳工、“三光”政策等)是骇人听闻的。在终战诏书中提及中国,就意味着必须面对这些罪责。只字不提中国,就是试图在法理和道义上完全逃避对华侵略的责任。
南京大屠杀
3. 隐含的“未结束”状态:这种表述确实隐含了一种危险的潜台词:即日本只是被美英苏等强国打败了,而并未承认被中国打败。这为战后一部分右翼势力长期鼓吹“并非输给中国”的谬论提供了土壤。日本当时是否还想继续侵华战争,这不好猜测(事实上八路军、新四军在收复沦陷区时,日军据点仍存在拒不投降的),但它绝对表达了不愿向中国低头、不愿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的傲慢心态。
结语:多余的话不说了,放弃一切幻想时刻做好斗争准备!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