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7月18日,欧盟宣布在第18轮对俄制裁中,将把部分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列入制裁清单。
更欺负人的是,德国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还在G7会议上,公开骂中国的产品是“垃圾产品”,并誓言清零中国制造。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中)
那么,面对如此狂妄的德国财长,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最近的国际舞台,有点热闹得不太寻常,欧盟前脚刚对俄罗斯挥起第18轮制裁大棒,信誓旦旦要打击其经济支柱。
可人们定睛一看,这份名单里居然夹带了不少中国公司。
对此,欧盟给出的理由含糊其辞,说是怀疑这些企业帮俄罗斯“绕道”获取技术,却连一份像样的证据都摆不上台面。
要知道中国企业一直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所以欧盟的这手操作,明眼人一看就懂,中方也立刻严正抗议,直斥这是典型的“长臂管辖”:名为制裁俄罗斯,实为给中国发展下绊子。
这还不算完,几乎就在同时,南非德班的G20财长会上,德国财长更是语出惊人。
在南非德班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G7财长单独召开了一次小范围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德国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在会上直言不讳,称中国产品是“垃圾产品”,并表示G7已达成共识,要推动“去中国化”的供应链战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他的言论不仅针对中国制造业的所谓“产能过剩”,还特别提到欧洲汽车行业对中国的依赖问题,呼吁G7国家联合行动。
其实克林拜尔的说法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反映了欧洲部分国家对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深层担忧。
德国作为欧洲制造业的支柱,过去几十年在汽车、机械等领域占据优势。
然而,中国在电动汽车、光伏设备等新兴领域的崛起,让德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克林拜尔的言论,表面上是批评中国产品质量,实际上更像是对自身竞争力下降的一种焦虑表达。
德国的汽车产业曾是全球标杆,但如今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已经让德国企业感受到明显威胁。
尤其是在电池技术和智能驾驶领域,中国企业的创新速度让欧洲难以企及。
因此,所谓的“垃圾产品”论,哪里是什么客观评价?分明是被现实差距刺痛后,德国财长气急败坏的嘴硬,是一种试图挽回颜面的盲目跳脚。
德国财长将中国产品称为“垃圾产品”,与其说是对产品质量的评价,不如说是对竞争失利的无奈发泄。
其实欧盟这种“去中国化”的念头,早已不是单纯的经济盘算,而是一场系统性的地缘政治豪赌。
根子,在于西方对中国崛起速度的始料未及,以及对自己实力相对下滑的清醒认知。
欧盟心里明白,自己虽然在世界上仍是强者,但在中国面前,那种予取予求的绝对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甚至连美国都开始焦虑、慌乱,恨不得立刻按下中国的暂停键。
于是“产能过剩”“技术威胁”“对华依赖”这些帽子,就成了最好用的工具,本质上都是老牌强国自尊心受挫后,为遏制对手设置的舆论路障。
然而,强行“脱钩”这剂药,药方看着解气,吃下去却可能要命。
今天的全球供应链,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制造的渗透力,远超他们的想象。
小到一块电池里的关键材料、一颗芯片里的稀土元素,大到整个制造业的配套链条,中国都是那个绕不开的环节。
如果欧洲真的铁了心要和中国一刀两断,短期内去哪里找这么大规模、高效率的替代产能?
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反而是把辛辛苦苦打下的市场,拱手让给虎视眈眈的美国。
到头来,欧洲消费者要么忍受数量不足、质量堪忧的“欧洲造”,要么花高价购买“美国货”。
而美国企业则会毫不客气地趁虚而入,一边抢占市场,一边掏空欧洲的产业根基。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怂恿盟友冲锋在前,自己殿后收割的这种剧本,美国在欧洲市场已经上演过不止一次了。
7月21日,面对欧盟的制裁,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正当合法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西方的这套组合拳,中国没有选择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
中方真正的回应,是车间里不停运转的机器,是港口上整装待发的货轮,是全球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
中国制造的崛起,靠的不是谁的补贴和恩赐,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术迭代、完整高效的产业生态、以及全球最庞大、最勤奋的工程师和工人队伍。
数字不会撒谎,就算在风声鹤唳的欧洲市场,2025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依旧逆势增长超过30%。
而在更广阔的非洲、东南亚、中东和拉美,中国产的家电、汽车和光伏设备,正以“皮实、好用”的口碑,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数亿普通人的生活。
毕竟中国制造的成功,归根结底是技术、市场和效率的胜利,全球消费者的选择,就是对德国财长所谓“垃圾产品”指控的最好回应。
未来,随着中国在更多领域的突破,世界经济将迎来更加多元和平衡的格局。
欧盟和G7需要正视这一现实,与其通过政治手段打压中国,不如在公平竞争中提升自身实力。
毕竟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合作与竞争并存才是最现实的选择。
信息来源:
1.中国新闻网关于“商务部回应欧盟第18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报道
2.观察者网关于“嚯,几个菜啊?德财长很狂:中国‘垃圾产品’……”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