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杨志丢的10万贯生辰纲,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相当于多少钱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打开《水浒传》,杨志丢的那笔"十万贯"生辰纲,按现在的米价换算,价值七千万人民币。可你信吗?我不信。

账面数字和实际价值,从来就是两码事。这篇文章要说的,就是这笔钱背后,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账本上的数字游戏

梁中书给岳父蔡京准备寿礼,对外宣称十万贯。

听起来震撼,换算成现代购买力,相当于七千万人民币

一笔让人眼红的巨款,可仔细一琢磨,处处是破绽。

白胜案发后,官府在他床底下只搜出一包金银。晁盖八个人分赃,就算白胜拿最少的份额,也该有个五千贯。一包金银,怎么看也不像五千贯的样子。

再看押送队伍的配置。

十一担挑子,十五个人押送。梁中书自己都说,五百人也不够,结果只派了十几个人,连个像样的护卫都没有。这不是押送贵重物资,这是摆明了让人来抢

更蹊跷的是去年的事。

去年生辰纲被劫,梁中书不声不响,连个屁都没放。案子不查,人也不抓,仿佛这事压根没发生过。今年杨志一丢,立马下通缉令,还责令各州府严查。

前后态度,判若两人。

北宋官员的收入,史书记得清楚。包拯做开封府尹,年薪两万贯,那可是首都直辖市的一把手,梁中书镇守大名府,年收入撑死也就一万五千贯

一年挣一万五,要送出去十万?

还得年年送?

这账怎么算都不对。

真相就是这十万贯,大部分是假的

梁中书需要的是场面,不是实货。十担挑子里,装的多半是石头砖块,上面铺一层金银做样子。真正值钱的,只有他夫人另外准备的那一担

江湖上传得神乎其神的"十万贯生辰纲",实际价值可能连一万贯都不到

一贯钱能买什么

要搞清这笔账,得先弄明白宋代的钱有多大购买力。

北宋用铜钱,一千文叫一贯。市面上流通的"一贯",从来不是足额的一千文

《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府用的"短陌",官方标准是七十七文为一陌,十陌为一贯。老百姓买卖更狠,七十五文就算一陌,一贯钱实际只有七百七十文

少了两百多文铜钱,硬生生蒸发了。

按宋仁宗时期的米价算,一石米(约一百一十八斤)卖六七百文。现在超市散装大米,三四块钱一斤。一石米折合现在四百五十块,一文钱约等于七毛

所以一贯钱,差不多七百块人民币。

但这只是理论数字,实际购买力要看具体商品。

宋太宗淳化四年,一贯钱能在开封买一头公猪,现在一头猪,怎么也得两千块往上。那时候的一贯,购买力直接翻倍。

夜市上一份炒肺,类似现在的羊杂汤,二十文。折合人民币十五块,和现在街边小吃的价格差不多。

宋代雇工的工钱,日薪四五十文,一个月干满,也就一贯到一贯半

张齐贤打发跟了多年的小厮,给三百贯安家费,三百贯,就能让一家人在北宋安身立命

这些细节拼起来,宋代一贯钱的购买力,大概在七百到一千块人民币之间浮动。

十万贯如果是真的,相当于现在七千万到一个亿

可梁中书一年才挣一万五,拿什么凑这笔钱?

答案只有一个:虚报。

账面写十万,实际发货可能连一万都不到

黄泥冈的阳谋

晁盖这伙人不傻,他们要的不是真打硬抢,要的是让杨志心甘情愿上钩

吴用选黄泥冈做伏击点,算准了三件事。

第一是天气。

五月半,正午时分,烈日当头,押送队伍走了一上午,又渴又累。军汉们挑着担子,汗流浃背,见到树荫就想躺下。杨志再凶,也拦不住人想歇息的念头

第二是地形。

黄泥冈上有松林,既能遮阳,又能遮挡视线。晁盖七个人藏在林子里,杨志只能看见影子,看不清具体情况,这就给了他们伪装的空间。

第三是矛盾。

杨志一路催赶,动不动就打骂军汉

都管和虞候本来就是梁中书的亲信,对杨志这个配军出身的提辖早就不服气。军汉们被打怕了,心里憋着火,就等着看杨志出丑。

队伍内部已经四分五裂,吴用要做的,就是在裂缝里插把刀。

晁盖七人扮成贩枣客商,坐在树下乘凉,看起来人畜无害,白胜挑着两桶酒上冈,边走边唱。

杨志第一反应是警觉,怀疑酒里有蒙汗药

这反应没错,可吴用算准了人性——你越怀疑,我越要让你相信。

贩枣客主动买酒,当着杨志的面,七个人轮流喝光一桶,喝得痛快,喝得爽利。杨志看见七人喝完没事,心里的疑虑就去了一半

军汉们渴得受不了,吵着要买酒,杨志骂,都管护,场面一片混乱。

白胜顺势卖酒,说剩下这桶五贯钱,贩枣客又主动讨价还价,兜了半瓢酒就喝。白胜抢过来,把半瓢酒倒回桶里。

这个动作,是整个局的关键。

吴用早就在瓢里下了药,刘唐故意兜半瓢让白胜夺走,药就这么进了第二桶酒。

当着杨志的面完成下药,他看见了全过程,却根本没看懂。因为他以为,风险在"外面的人喝",而不是"自己人喝"

军汉们买了酒,一人一瓢,喝得欢实,不到一刻钟,全倒了。杨志也倒了,只是醒得比别人快些。

他睁着眼看着晁盖等人把十一担挑子装车运走,手脚动不了,嘴也张不开。

这场骗局的精妙之处,不在于药有多厉害。在于让受害者亲眼见证"安全",从而放弃防备

杨志输得不冤,他输在对人性的理解,不如吴用深。

谁是真正的赢家

生辰纲丢了,各方反应耐人寻味,晁盖八人上梁山,王伦摆宴接风。晁盖拿出劫来的财物,想送给王伦做投名状。

王伦看了一眼,冷笑着推回去

他心里明白,蔡京过生日,女婿送的礼,就这点东西?

骗鬼呢。

晁盖上山后,把财物"就当厅赏赐众小头目并众多小喽啰"

梁山当时有五七百喽啰,如果真有十万贯,每人能分到两百贯。两百贯相当于现在十四万,够一个普通人家十年开销。

拿了这笔钱,谁还当强盗?早就下山做买卖去了。可喽啰们没走,说明分到手的钱根本不多

再看杨志。

丢了生辰纲,他差点跳冈自尽,其余十四个人密谋去官府告他,说他勾结贼人

这反应就很奇怪。

如果真丢了七千万的财物,这十几个人早就该判死刑。可他们不怕,还敢倒打一耙,说明心里有底,这批货本来就不值钱。

最有意思的是梁中书。

去年生辰纲被劫,他装聋作哑,今年被劫,立马下令严查。

为什么?因为他需要一个交代,给蔡京看。

去年那批货可能是真的少,不好声张,今年有了杨志这个背锅的,正好做文章。

对外宣称十万贯被劫,实际损失可能一万都不到。

蔡京那边收到消息,知道女婿遇险,损失惨重,反而会觉得这女婿有心,不计代价也要给自己祝寿。

梁中书花小钱办大事,还赚了个孝顺的名声。

真正倒霉的,是杨志和晁盖这帮人

杨志丢了差事,走投无路。晁盖劫了一批假货,还被官府通缉,只能上山落草。

这场"智取生辰纲",本质上是一场多方都输的游戏

梁中书用虚报的账目糊弄岳父,晁盖劫走的是一堆石头配一点真金银,杨志背了黑锅丢了前程。

唯一的赢家,只有那个坐在东京太师府里的蔡京

他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收到女婿的孝心,还能听说女婿为了给自己送礼遭了大难。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至于那传说中的十万贯,从一开始就是个数字游戏

江湖上传得越邪乎,骗局就越成功。

因为没人会去较真,一笔根本不存在的巨款,到底长什么样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梦华录〉里一块玉200贯,一月租金30贯……北宋的一贯钱,到底值多少钱?》,2022年6月

《宋代物价研究》相关学术资料,关于北宋货币购买力的详细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游戏   生辰   多少钱   水浒   人民币   杨志   购买力   北宋   女婿   挑子   宋代   黄泥   金银   官府   梁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