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广州】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变身社区警务室,将军楼今犹在

广州文物古迹之二十

《慕遇城迹•文旅行》出品

作者 \ 郑望学

淞沪警备司令部大门老照片(网络配图)

关于“南‬天‬王‬”陈济棠,你了解多少?作者此前已写过多篇文章介绍过这位号称“南天王”的广东政要留下的历‬史遗‬迹‬:位于广州梅花村的“陈济棠公馆”、位于流花湖的“陆军总医院”、位于花都芙蓉嶂的“陈济棠祖坟”。本期【发现最广州】作‬者再介绍一处有‬关‬陈济棠的重要史迹——位于越华路的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这里曾是陈济棠治粤八年之所。如‬今‬,‬旧‬址‬已“变‬身”社区警务室‬,令‬人‬大‬跌眼镜!‬

“南天王”陈济棠

发现: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

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曾是陈济棠主政广东的治粤之所。如今虽然大部分建筑已不复存在,但仍完整保留有一栋三层小楼和一座 “曲廊风雨亭”,大隐隐于闹市之中,几乎被世人遗忘。

广东省民政厅机关大院

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即今天的广东省民政厅机关大院所在地,历史上这里曾是两广总督署、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详见作者过往文章《广州国民政府旧址:曾经的两广总督府署,百年后仅存“冲天门楼”》)。

广州国民政府旧址

据广州历史建筑地图显示,越华路116 号大院原址为两广总督署,1925年7月至1926 年12月曾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驻地,上世纪三十年代陈济棠治粤时期的警备司令部设在此处。

警备司令部旧址大部分建筑已不存,遗存建筑也大部分改建。现存建筑为9、11、12、17号及砖木结构长廊和亭子。

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位置

其中11、12号为双楼道现代风格,9、17号为三开间带前廊建筑式样;11、12号外墙重新粉刷,9、17号外廊已被封闭,外墙改为现代的白色间绿点马赛克,

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是与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或者著名人物相关的代表性建(构)筑物,现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标牌

据了解,陈济棠主政广东八年(1929-1936),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建成的近代城市道路达130余公里,包括从农林下路到黄埔的18公里中山大道工程建设,还建成了横跨珠江的海珠铁桥、西堤铁桥、黄沙西南铁桥等基础设施。

1980年,邓公在接见陈济棠的儿子、美籍华人陈树柏博士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因此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

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大楼

探访: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建筑

走进越华路116号大院,穿过居民楼间曲折的小道,一栋外墙为白色间绿点马赛克瓷砖的现代风格楼房赫然眼前。

这栋门牌标识为17号的三层小楼,正是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建筑群中仅存的建筑。

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大楼

如果不是大门口悬挂的一块上写“广州市历史建筑,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的牌子,很难想象这栋看似普通的小楼竟然就是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的“大本营“——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

这里曾经可是戒备森严的地方,听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窄窄的楼门、圆形的中悬窗,防御性极强。

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手绘图

如今,作‬者伫‬立于此‬楼前,令人感慨万千,‬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历史的烟尘掩不住世纪的风雨。

据‬称,‬此楼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解放后楼房结构被改变。二楼曾是警备司令部的武器展厅,里面摆设了不少枪支、大炮等武器装备,后来被隔成了多间居民房。

小红书网友评论

另外,外墙上的白色间绿点马赛克瓷砖也是后来贴上去的,据小‬红书网‬友‬评论说是为了掩盖墙上的弹孔。

曲廊风雨亭”位于警备司令部旧址南边不远处,由四方亭和长廊组成。

陈济棠警备司令部旧址

据了解,警备司令部大院是陈济棠主政期间打造的民国模范园林小区,每栋楼都有绿色琉璃瓦的长廊连接,长廊之间建有“曲廊风雨亭”,长廊外是小树林、假石山和水塘,小区内还遍植木棉树和大叶榕,夏天时特别凉爽。

曲廊风雨亭

四方亭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造型别致,风貌完整,由4根鲜红色的柱子支撑,顶部为绿色琉璃瓦。

亭子的北侧连接着一条约10米长、2米宽的长廊,并在长廊尽头往西延伸出另一段长廊,两段长廊互成直角。‬

曲廊风雨亭

如今残存的亭廊,夹杂在大院里的居民楼间,显得单调、突兀。长廊的部分瓦顶已不复存在,两侧也建起了平房。其中一段更用砖封闭,加建了房子。

四方亭两侧也搭建了平房,其中一间被用作“社区警务室”,‬铁‬门‬紧‬闭。‬

社区警务室

堂堂的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变身“社区警务室”,虽然都带一个“”字,但‬也不禁令人唏嘘!

无‬独有偶,‬这‬座‬大院里还有一栋也贴着白绿点马赛克的四层建筑,因为曾经住过将军,因此居民习惯称呼其为“将军楼”。

然而,住的是哪一位将军?就不得而知了。

传说中的“将军楼”

据了解,49年广州解放后,‬大院被收为公有,先后有省工业厅、纺织厅、煤炭厅、机建厅和石化厅等单位进驻。这些单位在院子里大‬兴‬土木,‬很多民‬国‬建筑逐‬渐‬消‬失‬,‬园林景观也被毁于一旦。‬

越华路116号大院里的大榕树

如今,大榕树依然屹立在大院内,巨大的榕树足足有五六层楼高,要七八个成年人才能完全抱住,只有它知道这里变化的一切了。

本文为慕遇城迹作者郑望学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作‬者‬公‬众‬号‬、百‬家‬号‬‬同步‬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历史   广东   广州   民国   将军   发现   社区   旧址   长廊   建筑   两广   大院   国民政府   马赛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