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随着“守护丝路瑰宝 传承中华文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活动的开展,4月16日,记者团走进新疆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城址。
通古斯巴西城址坐落于新和县排线拜巴扎乡境内,作为唐安西都护府下的军事重镇及古代龟兹较大的古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2006年5月,通古斯巴西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古斯巴西城址全貌)
踏入城址,迎面可见规整的近方形城墙遗迹,虽历经千年风化,其南北瓮城轮廓清晰,马面、角楼等防御设施仍保留着基本形态,厚重的夯土结构透出古时军事防御设计的精妙。城池内部土地盐碱化,生长着红柳、骆驼刺等植物,随处可见散落着的碎陶片。
(通古斯巴西城址内散落着大量碎陶片)
据了解,通古斯巴西城址历史上曾多次被考察和普查。1928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在此考察;1989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其进行调查并建档;2013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唐安西大都护府考古”项目。在这些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众多反应唐代西域生活与军事管理的文物,为研究龟兹地区历史提供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证据和信息。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副院长艾斯克尔·阿巴斯为普查队员分配工作)
此次文物普查中,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古城的测量与保护带来了新突破。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普查队员赵梦芹介绍,队员们使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配发的北斗定位仪智能手持采集终端可实时采集和填报文物的信息,而且使用RTK(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对古城进行本体边界测量,该技术能够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为采集城址信息提供了更为精确和多样空间数据。通过此次普查测量,结果显示通古斯巴西城址东西长约为203米,较之前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有所调整。
同时,普查队员还使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古城进行全景摄影和三维建模,可留存文物全方位资料,为今后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提供详实数据。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普查队员岳世理和赵梦芹正在进行测量)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于通古斯巴西城址意义深远,此次普查不仅系统地梳理了城址的历史脉络,还通过实地调查和多维度数据采集,为后续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挖掘其文化内涵打下坚实基础。”艾斯克尔说。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