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曾几何时,这样的标语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不少城市地区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出台规定,其中就有江苏如东县。
当地有关部门自行设置区域内的计生指标,还出台了多项“惩罚制”的规定,靠着这一系列行为被树立成典型,也成了当年全国计划生育的模范县。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现如今的如东县却不复从前的辉煌,不光经济停滞,财政养老压力大,还要面临着年轻人大量外流的尴尬局面,它还有机会逆风翻盘吗?
四十多年前,当“计划生育”的号令响彻全国,如东人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冲在了最前列。
为执行国策,这里缔造了严密的奖惩之网:国家干部违规生育,降职乃至开除;普通百姓超生,面临年收入数倍的罚款,举报行为被鼓励,强制结扎更是常有的事。
就这样,如东以雷霆手段,将独生子女率推至惊人的95%,成为全国唯一的“计生模范县”,其“先进经验”被登报表彰,传遍神州。
只可惜,彼时风光的代价,却在数十年后显露出它最真实的沉重。
弹指间,模范县成了“老人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揭示残酷现实:如东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38.91%,几乎是0-14岁儿童比例的4.7倍。
对此,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突破50%,冠绝全球。
街上白发苍苍的三轮车夫,工厂里五六十岁仍要供养高龄父母的工人,随处可见的丧葬用品店,大量空置的校舍,甚至养老院中老人照料更老的老人……暮色浸染了这座昔日标杆。
年轻人在这暮色中纷纷逃离,2020年数据表明,如东常住人口十年间锐减11.6万。
也就是说,两个年轻夫妇,头上压着四位父母乃至四位祖父母的赡养重担,这不堪承受之重让他们只能远走他乡。
年轻人流失抽空了劳动力,本地企业被迫返聘本该退休的老人维持运转,长此以往,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人走了,发展更难;发展越难,人越要走。
学校空了,养老院却人满为患,2013年,如东县专门成立养老联席会,年年为养老补贴与养老院规划而焦头烂额。
当年为响应“只生一个好”而牺牲生育意愿的那代人,如今成了失独老人,每月依靠700元补贴度日。
财政在养老金支付上左支右绌,缴纳者日益减少,领取者却不断攀升——曾经引以为傲的“第一”,如今成了无法回避的生存压力。
面对这些,如东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二胎、三胎政策放开后,地方大力宣传,甚至推出真金白银的生育补贴,同时积极承接江南产业转移,努力吸引企业落户,呼唤游子返乡。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之外,县里还推出“引进外地劳动力”政策、“教育青年人才储备计划”,试图留住本地青年、引来外部活水。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育补贴的激励在沉重的现实压力前杯水车薪,一位当地干部坦言:我们使劲吆喝,可年轻人算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账。
养老院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在推进适老化改造,但这些努力,在汹涌而至的老龄化浪潮面前,仍显局促而艰难。
当年刷在墙上的“少生快富”标语虽已模糊,像一道无形的印记,刻在如东的土地与记忆深处,就是不知道这一幕后,那个提出计划生育,自己却娶了两个老婆,生了8个孩子的马寅初,会作何感想?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