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上班等电梯时被复读机式广告轰炸,下班回家乘电梯又被同款内容循环“洗脑”——这是无数高层住宅住户和写字楼白领的日常。
电梯里的广告总让人又恨又烦,却偏偏能让品牌名字刻进脑子里。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瑞幸咖啡、妙可蓝多、元气森林这三个品牌。

它们曾靠着电梯广告密集曝光,从默默无闻快速成长为行业标杆。
不少人疑惑:这些品牌真的靠电梯广告“赢麻了”?
要理解这三个品牌的成功,得先看清电梯广告的“进化密码”。它的核心逻辑从来不是“讨好观众”,而是“制造无法回避的曝光”。

1995年北京出现国内最早的电梯广告时,还只是轿厢里的几张海报。
那时高层住宅少,大家坐电梯的机会不多,海报不会动也不会响,顶多算视觉点缀,谈不上影响。
真正的转折点是电梯LCD屏的普及。这种装在电梯外的电子屏让广告进入视频时代,还加上了声音。
等电梯时,一群人围着屏幕,就算不想看,“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之类的口号也会钻进耳朵。

分众传媒就是靠这波LCD屏崛起,成为电梯广告行业巨头。
如今的智能屏更是把“强制曝光”做到了极致。
它能联网精准投放,比如专门给高端小区投元气森林,给宝妈集中的社区播妙可蓝多;还能装在电梯轿厢里,封闭空间里信号差、没法玩手机,乘客只能被迫接收信息。

更“心机”的是,屏幕上三分之二是广告视频,下面三分之一是品牌LOGO,声音和画面负责记忆,LOGO负责“记仇”,看过广告后想买同类产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用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的话说,电梯广告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能精准触达4亿城市主流人群,这种场景强制性是其他广告无法替代的。
2018年,很多白领在电梯里第一次看到瑞幸的广告:张震和汤唯拿着咖啡出镜,简洁的画面配合高频次播放,很快让人记住了这个新品牌。

那时没人想到,这个靠电梯广告刷脸的品牌,后来能挑战星巴克。
瑞幸的电梯投放选得极准:只盯核心城市的CBD和写字楼电梯。
这部分人群正是咖啡刚需群体,每天上下班必看电梯屏,反复曝光让“瑞幸=专业咖啡”的认知快速建立。

光有曝光还不够,瑞幸把电梯广告和线下服务绑在了一起。广告里提的“分享好友领券”“外卖送上门”,正好戳中白领“图方便、爱优惠”的需求。
分众的数据显示,看过电梯广告的人群,在瑞幸的下单率比没看过的高37%。
靠着电梯广告打开知名度,瑞幸快速铺开门店,2019年门店数就超过了星巴克。即便后来经历风波,当年电梯广告打下的认知基础,也为它靠“生椰拿铁”逆袭埋下了伏笔。

有行业人说,要是没有电梯里的密集曝光,瑞幸可能撑不到翻盘的那天。
2019年2月起,北上广深等16个城市的小区电梯里,开始高频次播放妙可蓝多的广告。“妙可蓝多奶酪棒,孩子爱吃”的口号简单直接,每天在电梯里循环几十次,很快成了宝妈圈的“魔音”。
妙可蓝多的投放策略堪称精准:专门选高端社区和幼儿园周边的电梯屏,覆盖10万个以上写字楼和重点社区,每天每个屏幕播放480次,每次15秒。

这种“饱和式攻击”很快见效:投放一周后,百度搜索指数暴涨210.8%,微信搜索指数也增长204.51%,远超同类竞品。
当年618,妙可蓝多直接拿下京东、天猫同类目双冠王,销量增长超过300%,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同比增速更是高达2851.5%。
明星单品奶酪棒单天能卖10万包,马苏里拉奶酪连续四年全网销量第一。到了双11,凌晨1点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前一年全天。

在此之前,奶酪市场被外资品牌垄断,妙可蓝多只是个小众品牌。正是电梯广告精准击中宝妈群体的决策场景,让它一年之内逆袭成“中国奶酪第一品牌”。
2020年,电梯里突然全是元气森林的广告,“0糖0脂0卡”的标签反复强调,配合年轻时尚的画面,一下抓住了追求健康的年轻人。这一年,元气森林和分众传媒深度合作,把电梯屏当成了核心战场。

效果来得又快又猛:2020年元气森林销售额达到2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倍多;2021年更是飙升到83亿元,赶上了农夫山泉的三分之一。
元气森林的聪明之处,在于用电梯广告把“0糖”概念钉进消费者心智。当时无糖饮料还是新事物,很多人没概念,电梯里的高频曝光让“想喝饮料又怕胖,就选元气森林”成了共识。
更关键的是,它的投放跟着人群走:写字楼电梯抓白领,社区电梯抓家庭用户,大学城周边抓年轻人,精准覆盖潜在消费者。

分众后来推出的“碰一下”功能更是帮了大忙:用户用手机碰一下电梯屏就能领优惠券,直接跳转下单。这种“看到广告-领取优惠-完成购买”的闭环,让电梯广告从“只曝光”变成了“能转化”,有品牌靠这招实现了销量环比显著增长。
瑞幸、妙可蓝多、元气森林的成功,让很多品牌跟风砸钱投电梯广告,但大多成了“昙花一现”。

比如铂爵旅拍、黑白调儿童桌椅,广告虽让人烦,品牌却没立住。
瑞幸选写字楼电梯,是因为白领有即时咖啡需求;妙可蓝多盯社区电梯,是因为宝妈接孩子必乘电梯;元气森林覆盖全场景,是因为“控糖”需求无处不在。
电梯场景本身有“等待焦虑”,这时简单直接的信息最容易被记住,找对场景就成功了一半。

大脑记忆的91%来自图像和声音,这三个品牌的广告都放弃了复杂创意:瑞幸绑定明星强化专业感,妙可蓝多重复“孩子爱吃”戳痛点,元气森林死磕“0糖”标签。
反观失败品牌,要么口号绕弯,要么信息杂乱,就算曝光再多也留不下印象。
电梯广告能带来认知,但留不住用户。

瑞幸有外卖和性价比支撑,妙可蓝多有奶酪棒的产品力,元气森林持续迭代口味。
要是只有广告没有好产品,就算短期销量暴涨,也会很快被市场抛弃。
这三个品牌都和分众深度合作,利用其精准投放能力和数字化工具。

分众的屏幕能联网调整内容,还能通过数据回流知道哪些小区转化率高,进而优化投放策略。
这种“精准曝光+数据反馈+即时转化”的模式,让每一分广告费都花在刀刃上。
回到开头的问题:瑞幸、妙可蓝多、元气森林真的靠电梯广告“赢麻了”吗?答案是“既靠又不靠”。

电梯广告确实是它们的“破圈利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这种“合法曝光”能快速撕开缺口,让品牌从0到1被记住。
但真正让它们“赢麻了”的,是广告背后精准的人群定位、过硬的产品实力,以及对消费需求的深刻把握。
说到底,电梯广告只是“注意力争夺战”的一个战场。

就像线上的短剧、直播间、社交媒体一样,它们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抢占用户的时间和记忆。
电梯里的广告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不过是因为这个场景足够封闭,曝光足够强制,让“被动接收”变得无处可逃。
而瑞幸、妙可蓝多、元气森林的成功,就是把这种逻辑用到了极致。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