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仓墓地曝光,墓前状况令人意外,与吴石、朱枫墓截然不同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同样是1950年在台湾就义的烈士,为什么陈宝仓的墓碑背面空白一片?

吴石将军的墓地有精美的麒麟浮雕,朱枫烈士安葬在规模宏大的烈士陵园,陈宝仓的墓却简朴得让人意外。

盛夏台北的生死赛跑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

陈宝仓和吴石、朱枫、聂曦四人,穿得整整齐齐,精神头特别足。

临刑前,陈宝仓给老友段翔九写了遗言:"永康街13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

就这么几句话,没有遗恨,没有控诉。

事情到这里,按常理说,作为政治犯的遗体,应该无人敢认领。

陈宝仓的夫人师文通在台北联系了两位朋友,这两个人冒着极大的风险,到刑场认领遗体。

你想想看,那是盛夏,尸体已经开始腐烂。

两位友人把遗体运到火化厂,办理了火化手续,取回骨灰。

这个时候,距离陈宝仓就义还不到一个月。

陈家人得知,陈宝仓的三女儿陈禹方有个同学叫殷晓霞,正打算经香港到上海考大学。

机会来了,师文通找到殷晓霞,托她把骨灰带到香港。

1950年7月的一天。

殷晓霞登船,骨灰盒就在她的行李里。

船到香港,没有入港证,无法登岸。

怎么办?

殷晓霞决定丢掉自己所有的行李物品,把骨灰盒绑在身上,趁夜潜水偷渡。

夜色中,她跳进海里。

水很凉,骨灰盒紧紧绑在身上,一点都不能松,游到岸边,接应的人已经在等。

当师文通在香港接到陈宝仓的骨灰盒时,打开一看,里面的骨灰还是潮湿的。

海水浸进去了。

从台北到香港,从火化到偷渡,前后不到一个月,陈宝仓的骨灰,成为四位烈士中最早运回的一个。

吴石的遗骨要等到1994年才回到大陆。

朱枫的骨灰直到2010年12月才从台湾运抵北京。

陈宝仓比他们早了44年和60年。

八宝山的一块素碑

1952年9月,毛泽东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编号0009号。

陈宝仓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53年9月14日,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公祭仪式。

说特殊,是因为规格高,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李济深主祭。

说特殊,也是因为人很少,现场不到20人。

那个时候,吴石案还没有解密,陈宝仓的身份,不能对外公开。

家属来了,工作人员来了,就这些人。

李济深宣读了祭文《悼陈宝仓同志》。

仪式结束后,陈宝仓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墓碑立起来了。

汉白玉的,不高,碑身很简单。

正面刻着:"陈宝仓烈士之墓",下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立 一九五三年九月"。

背面呢?空白。

没有生平介绍,没有籍贯履历,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

陈家人要求的。

他们说,从简就好。

这个决定,后来证明是对的。

你去看看吴石的墓。

福田公墓南4区"宙"字区,墓碑高约1.6米,宽约1米。

碑身为汉白玉,顶端刻着一对麒麟浮雕。

庄重,雅洁。

吴石的墓是1990年代初建的,那时候,家属从退赔和变卖缪秋杰生前四合院的款项中拿出两万元,在福田公墓建了家族墓地。

吴石的墓就在这个家族墓地旁边。

缪希霞建议在这里为吴石建墓,有关部门同意了。

墓室建好,墓碑立起来,等着吴石将军归来。


再看朱枫。

2011年7月14日,宁波镇海革命烈士陵园。

朱枫烈士的骨灰安葬仪式举行。

陵园内有15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

朱枫烈士墓建在纪念塔广场北侧,面朝大海。

骨灰上盖着国旗,仪式结束后奏《国际歌》。

现场很多人都掉了泪。

朱枫的儿子朱明捧着骨灰盒,200多级台阶,每走几步,都轻声呼唤:"妈,慢点儿,咱们到家了。"

这场重逢,他等了60年。

对比一下。

陈宝仓的墓,没有浮雕,没有装饰,连生平都没写。

清明时节,有人在八宝山扫墓,看到陈宝仓的墓碑,拍了张照片。

墓前没有鲜花。

冷冷清清。

一块白碑的意外保护

陈家人当初要求从简,不是没有原因。

墓碑背面空白,看起来像是低调,实际上是一种保护。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有些墓地遭到了破坏。

120座坟墓被砸,其中3座起出了尸体。

瞿秋白的墓,被几百名人员挥镐夷为平地。

那是因为瞿秋白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

陈宝仓的墓呢?

完好无损。

为什么?

因为墓碑背面没有任何文字,没有人知道他的具体身份。

陈家人当初的决定,在关键时刻保护了这座墓。

陈家也遭了抄家,毛泽东签署的那张《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被抄走了。

家人在一个办公室的纸篓里,意外发现了这张证书。

赶紧收起来,重新藏好。

多年后,有扫墓的人看到陈宝仓的墓,心里犯嘀咕这是谁啊?怎么连介绍都没有?

墓前也没有亲人来献花。

他回家后上网查资料,才知道,这就是在台湾就义的陈宝仓将军。

他在网上写道:"明年清明扫墓时,我会为他献上一束鲜花,年年如此。"

一个陌生人的承诺,替代了亲人的祭奠。

这让人想起什么?

陈宝仓的墓,简朴得像他的人。

他在狱中,自始至终一字未吐,没有招出一人一事。

他受过酷刑,坚贞不屈。

国民党保密局的档案资料里,用"狡狯"、"镇定"来形容他。

意思是这个人最难审。

从临刑前的遗言,到墓碑的设计,陈宝仓都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张扬表彰。

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八宝山。

三座墓的不同归途

时间拉回到1950年。

四个人一起就义,骨灰归国的时间却跨越了60年。

陈宝仓1950年7月骨灰就运回来了,1953年安葬八宝山。

吴石呢?1994年遗骨才回到大陆,安葬在福田公墓。

朱枫呢?2010年12月骨灰运抵北京,暂放八宝山,2011年7月安葬宁波镇海。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一是时代背景不同,陈宝仓骨灰归国的时候,两岸关系还没有完全僵化。殷晓霞偷渡香港,虽然惊险,总归是成功了。

到了吴石和朱枫的时代,两岸隔绝,寻找遗骨变得极其困难。

朱枫的儿子朱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母亲的骨灰。

2009年12月,一个叫潘蓁的人在寻找失踪父亲时,意外在台北第二殡仪馆的名册中,发现了"朱谌文"的名字。

她觉得这可能是"朱谌之"被写错了,辗转联系上了朱家。

经过繁琐的手续,终于在富德公墓纳骨室里找到了刻着"朱谌之"名字的骨灰坛。

"谌之"的"之"字有些连笔,被登记人员误写成了"谌文"。

就这样,朱枫的骨灰沉睡了60年,才被找到。

二是墓地规格的差异。

陈宝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那是国家级的革命公墓。

吴石在福田公墓,也是北京市高等级公墓,许多社会名流葬在那里。

朱枫在宁波镇海革命烈士陵园,家乡政府几度找到朱枫的子女,希望她归葬故里。

三座墓,三种形态。

陈宝仓的墓,简朴素净,背面空白。

吴石的墓,汉白玉麒麟,庄重雅洁。

朱枫的墓,面朝大海,规模宏大。

2013年10月,北京西山建成了无名英雄广场。

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的雕像并列矗立。

2025年6月10日,牺牲75周年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

约300余人参加了纪念仪式。

四个人,又站在了一起。

只是这一次,没有法庭,没有刑场。

有的,是后人的缅怀。

陈宝仓的墓前,现在应该不会再冷清了。

人们知道了,那块简朴的墓碑背后,是怎样的惊险历程。

一个月内运回骨灰,潜水偷渡香港,低调安葬八宝山。

墓碑背面的空白,不是遗忘,是保护。

是陈家人的远见,也是陈宝仓性格的延续。

不张扬,不喧哗,做完该做的事,就够了。

参考资料:

人民网-党史频道《陈宝仓:从旧式军官到革命烈士》(2020年9月14日)

中国新闻网《红色女特工朱枫传奇:出身富商 接受指令秘密潜伏》(2011年7月22日)

中国新闻周刊网《党史上的"老何家",与吴石不为人知的三代缘》(2024年4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墓地   截然不同   墓前   状况   意外   骨灰   宝山   公墓   墓碑   烈士   香港   骨灰盒   台北   福田   背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