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手!国有资产管理迎来大突破

近期,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低效与碎片化问题。《通知》对“平台”的作用、功能设计和实施保障等事项,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和指导。这一举措是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甚至可能成为国有资产实现全国一盘棋管理的标志。它不仅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对国央企与城投公司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未来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有望以此为起点,真正融合数字化技术,解决低效闲置、信息割裂、调剂困难、重复采购等问题,打开国有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全新局面。近年来,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提效。经过数年努力,各类国企与事业单位的资管意识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只是在具体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上还有待加强。去年,《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了当前国有资产在管理上的各种问题。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方面,普遍存在资产闲置、低效使用与部分单位资产短缺的矛盾,导致财政资源浪费与履职保障不足。比如办公设备、科研仪器等固定资产未能充分利用,而一些单位却需重复购置同类资产。 此外,部分国央企或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还很薄弱,主要表现为资产底数不清、闲置浪费和划转缓慢等。有部门的办公家具及仪器设备闲置时间,甚至达到了21年……这暴露出了部分国有资产使用单位在管理上的低效,他们多数仍在依赖人工进行资产的盘点清查,耗时耗力但数据不准的情况很常见,对资产的动态管理能力是不足的。 另外,审计报告还指出,部分单位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建管成效不佳,虽然花钱做了资产管理系统,但却出现了系统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数据割裂现象比较突出,数据互通性不足,导致难以开展资产的统筹调配。戳这里,让国有资产评估有重点,盘活有抓手在当前企业降本增效、地方化债、“过紧日子”的背景下,资产沉睡闲置的问题已经愈发难以容忍。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一论述足以窥见今年存量资产盘活工作,对国央企和地方政府的重要性。而财政部这次要求建立资产的“调剂共享平台”,率先围绕行政事业单位盘活存量国有资产,这是落实上述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此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类似的尝试,比如上海就探索过公物仓模式。只是如今,由财政部牵头来建设全国性的“调剂共享平台”,其意义更加深远。一方面这标志着国有资产的统筹管理有望逐步进入全国“一盘棋”时代,庞大的国有资产有望真正从“部门私有”走向“全国共享”阶段。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数字化、智能化的资产管理手段,在中央层面获得了进一步的重视,无论是国央企、地方政府还是行政事业单位,都要抓紧补好“数字化”这块管理上的“基建”。那么我们具体来看看,“调剂共享平台”究竟会怎么运作。从《通知》的要求来看,平台的功能设计框架已经相当完善,供应与需求的撮合流程机制也很清晰。 本次建立这个平台,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平台的运转能够打破部门、层级和地区的限制,覆盖全国单位,实现科研仪器、办公设备甚至是办公、仓储用房等资产的调剂共享。在功能架构上,平台设计了调剂、共享、需求“三广场”联动。调剂广场、共享广场、需求广场三大功能板块,分别可用于查询可调剂资产信息、可共享资产信息和资产调剂共享需求,实现全国资产共享信息的汇集和发布。对平台具体的建设和实施过程,《通知》也作出了详细要求,小明梳理了四项值得注意的内容。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负责可调剂共享资产盘点和供需信息推送;地方财政部门负责汇聚本地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财政部负责汇聚中央和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这给各层级部门都分配好了任务,地方财政部门需要承担起汇总信息的责任,确保资产的清查、盘点、信息收集工作切实完成。另外《通知》还特别强调,如果要发布调剂需求,必须结合实际的履职需要、资产存量、使用状况和财政承受能力,充分论证后才能提需求,不能滥用提需求的功能。《通知》对于不同状态的存量资产的信息报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对处于闲置低效使用状态的资产,要求及时向平台推送共享信息; 其次,认为现有资产难以满足履职需要的单位,要优先通过平台调剂来解决;最后,对已不能满足本单位履职需要、但可由其他单位继续使用的待处置资产,应及时发布到平台进行调剂。这一条主要强调资产共享信息报送应该有很高的及时性、动态性,这样才能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高效、有梯度的使用,延长资产使用寿命。但这也对各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资产的盘点清查工作需要更高频的开展,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通知》要求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于2025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已有调剂共享资产信息推送工作,地方财政部门应当于2025年7月31日之前首次完成数据更新工作。给到各单位的资产盘点与信息汇总时间只有半年,工作量还是很大的。《通知》提出,从2025年起,资产调剂共享工作将作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的重要内容予以反映。财政部将把平台运营情况,纳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这是推行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的一大推动力,能够有效引起各单位对资产管理和盘活的重视,不能存侥幸心理。 小明认为,这个平台的建立相当有创新性,也对国有存量资产的统筹管理意义重大。它不仅覆盖的调剂资产种类相当丰富,而且能打破单位与地域的限制,实现存量资产的灵活调配,让资源真正高效配置,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各类部门。全国化、数字化、动态化的调剂共享平台,对于国有存量资产的管理和盘活,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究其本质,其实就是“共享思维”的切实落地。共享思维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实现,无论从资产配置效率、动态监管还是调配流程再造等方面,都将带来巨大的变化。虽然暂时只在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启用,但未来运行成熟后,完全有可能扩大应用于国央企。所以这个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值得国央企密切关注,它的实践将带来许多启示。一方面,共享思维的应用是国央企可以积极学习的部分。这是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升资产潜在价值、节约运营成本,将“沉睡”资产变“活水”的有力方式。另一方面,智能撮合模式也非常实用。通过数字化技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其实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资产调配平台,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匹配,有效减少冗余采购。首先资产“家底”得要盘清楚,形成清晰的数字化台账;其次要掌握存量资产的实时使用状况,才能实现资产的动态调配。这些前提都对国央企的数字化资管水平要求很高,需要企业加快建立以数据驱动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才行。总体而言,这次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的建立,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创新。共享思维叠加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望推动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全面走向全国化、智慧化,为资源的高效配置赋能,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技术与机制的革新,将有效破解了资产管理工作的碎片化、孤岛化问题。广大国央企可以积极借鉴这种模式与平台逻辑,结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优化数字化资产管理体系。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财政部 存量 国有资产 出手 资产 需求 中央 单位 通知 财经 全国 平台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所有内容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