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华村堆肥花园(摄影师小成)
“如何让环保与商业交融,在科技赋能下实现共生共荣?”从一个餐盒的重生,到一场人与自然的和解,美团青山计划八年实践提供了多元的答案。环保并非单选题,它以一个个故事、一组组数据,书写着可持续发展的篇章。
时至今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融入社会血脉,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会继续向前。普通人如你我他的点滴环保选择,正与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创新实践同频共振。
文|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陆小明
编辑|康华
8月7日立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热潮再度席卷全国,超百家茶饮品牌通过美团进行新品首发。陈琳(化名)收到了朋友的奶茶心意,却对着积攒的空杯犯了难——扔掉可惜,留着无用。奶茶已是人们生活中一丝甜蜜的享受,随之而来的,是那些数以亿计的空杯去向。
而在同济大学,李琪(化名)则没有这份犹豫,她果断撕掉奶茶杯上的标签,将杯子投入回收机,屏幕显示“好杯新生”回收任务已完成,一个由塑料奶茶杯再生制成的环保背包即将邮寄到她的学校。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回收机(摄影师东敏)
在新茶饮行业规模突破3500亿的背后,“奶茶杯何去何从”不只是消费者的日常选择,更是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李琪那只近乎透明的奶茶杯上,属于茶百道的亮蓝色LOGO悄然换作浅白,为新生增添更多可能性。过往,饮品杯大多材质复杂且杂色多,常因回收困难而被迫“放弃”,如今改变正在发生。
“单个品牌的力量始终有限,”茶百道到家运营负责人蒋雪反复强调行业协作的重要性。2025年4月22日,美团青山计划联合茶百道等27个饮品品牌及其他生态方发起“好杯新生”行动,通过“平台+品牌+产业链”的组合,计划首年将在美团、大众点评App超过万家饮品门店上线“支持自带杯”标签、“好杯新生”套餐等,实现1亿个饮品杯的回收再生。
二十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其深远的前瞻性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多年过去,这一理念的生命力在当下愈发彰显: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绿色科技、循环经济正推动着增长与生态的共生共荣,绿色生活方式也已悄然融入大众日常的“吃喝玩乐”。
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在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力量正投身于这条融合科技与可持续的未来之路。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的绿荫下,一张刻着“本产品含1000个再生餐盒”的长椅成了孩子们的环保课堂。座椅旁带屏幕的回收机,是青山计划合作方爱回收在社区铺设的智能设备。
智能回收机以创新的方式,让回收像游戏一样实时反馈。用户投递后,屏幕会显示投递重量,积分实时到账,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量,能兑换现金或各类权益。这种互联网+回收的模式让不少人喜欢上了“玩”回收机。
回收机的背后,是更深层的变革。青山计划发现,不同颜色和材质的餐盒混合在一起回收处理,会极大影响再生料的品质。回收市场上单一材质、 透明的聚丙烯餐盒最受欢迎,有色和其他材质的餐盒却乏人问津。因此精准高效的分拣,是实现餐盒回收经济价值的重要一环。
而第二个关键发现是,如果前端能够生产和使用更多透明餐盒,岂不是能够极大提升回收利用率?“品牌方追求美观,回收方需要简化,消费者看中便利”,追溯到餐盒诞生的这条产业链上,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的一句话道出了他们的努力方向,在各方需求中寻找共同之处。
2020年6月,中国石化联合会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也是国内第一个为推动塑料循环经济而成立的产业链平台。次年6月,GRPG与青山计划等机构合作,针对外卖包装领域制定了《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评价实施细则—外卖(带)一次性餐饮塑料包装容器(试行)》,提出一系列“双易”标准(易回收易再生),明确“单一透明材质相比杂色塑料有更高的回收再生价值”,为餐盒的“新生”奠定了设计基础。
从2018年起,美团青山计划就开始探索“盒聚变”垃圾分类及餐盒回收的场景试点,并于2021年发展成多个国内重点城市规模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项目。经过7年探索,“盒聚变”塑料餐盒规模化回收项目联动在地合作伙伴,已在全国20个省份24个城市落地,并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打造4个塑料餐盒回收和再生示范基地项目,让回收成果更加直观。
多方努力下,再生资源正以全新姿态贯穿人们的“衣食住行”。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机构发布的《塑料餐盒回收再生调研报告(2023-2024)》,2023年中国消费后聚丙烯(PP)餐盒回收再生量达到约40万吨,较2020年显著增长60%,回收率攀升至29.6%,已趋近全国废塑料31%的平均回收水平。
在美团文创,一款由回收餐盒再生制成的速干T恤正成为时尚单品。这款T恤使用的再生丙纶成本比原生料低20%-30%,餐盒回收转化率超过90%,已在多个马拉松比赛上成为靓丽风景线。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那些由回收材料制成的公共设施——当人们路过那张“包含约1000个回收塑料餐盒”的再生材料长椅时,总会不禁驻足观望。带学生参观的老师感慨道:“孩子们发现扔掉的餐盒变成了座椅,环保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上海蔷薇里 塑料餐盒再生椅(摄影师Ryking)
环保常被视为宏大命题,但王罡的生活碎片证明,“顺手的事”也能汇聚大能量。
两年前,美团外卖订单页面上“无需餐具”选项旁的碳积分说明吸引了他。深入探索后,王罡发现扫描空盘、点小份菜等多个低碳行为均可积累碳积分,碳账户的积分累计可用于捐建美团乡村儿童操场环保角。
“在家吃饭很少用一次性餐具,勾选只是举手之劳。”王罡没想到,一双筷子也可撬动一个操场。他养成定期查看碳账户的习惯,并已捐出30030克积分用于河北邢台一所幼儿园的操场环保角建设。截至2025年6月,王罡已有3247单“无需餐具”、195单“小份菜”记录,碳积分排名2529,还将这份“绿色发现”分享给更多人。
尽管不是每个人、每次都能省下餐具,但这双链接个人习惯和社会价值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人看见。截至目前,已有5.2亿美团外卖用户和王罡一样选择过“无需餐具”,累计总订单数超过100亿单。
随着美团业务扩展至全生活场景,低碳消费覆盖更广。2024年6月,美团酒店上线“低碳住”产品,用户预订酒店时,可选择“不需要六小件”(一次性洗漱用品),每笔订单即可减少203.2克二氧化碳排放。至今已有40万商家支持该功能,实现257万次用户选择,累计减碳460吨。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碳账户”已有用户数超97万,累计减碳(即碳积分)542万千克,支持建成美团乡村儿童操场环保角50个。这样庞大的数字,正是源自你我他生活中顺手的事。当选择成为不假思索的习惯,改变自然发生。
美团碳账户
要破解多个复杂的环境难题,仅靠消费端的习惯养成还远远不够,它呼唤着更深层次的材料革命与技术创新。
橡胶是现代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而其背后的石油依赖、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影响着环境。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橡胶轮胎磨屑颗粒,对PM2.5有一定贡献。
“开发可降解橡胶”——这便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朝攻坚克难的核心课题。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芯、木薯、土豆粉等,是他眼中珍贵的“矿石”,若能将庄稼制作合成橡胶,将有效解决传统橡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
彼时生物质原料利用在国内尚在起步阶段,可参考借鉴的资料很少,这项近乎“疯狂”的构想能否落地?从庄稼到橡胶再到产品,王朝团队用了近20年时间给出肯定答案。2022年8月,全生物基可降解鞋在北京化工大学正式发布,这款鞋子采用的生物基橡胶在力学性能上接近传统橡胶,堆肥环境下3个月降解率超70%。
王朝团队研发的全生物基可降解鞋(摄影师弘历)
2023年9月,王朝任执行院长的黄埔绿色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成立,全球首条多元化千吨级生物基可降解橡胶中试线建设随之推进。他最大的愿景是将可降解橡胶应用到轮胎上,更长的市场验证周期仍在前方。
王朝在黄埔绿色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摄影师弘历)
与王朝一样,朱嘉也希望用科技留住绿色未来,他将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达古冰川。从1989年至2023年间,这片冰川退缩了近76%,一众科研团队曾尝试为其“盖被子”,但受限于材料选择效果甚微。
朱嘉团队深耕光热调控材料研究,曾研发“聚合物纳米纤维薄膜”为冰淇淋降温,而前辈的一句提醒——“冰淇淋重要,但是冰川更重要”,让他想到将这种材料运用于冰川之上。多次实验结果已传来好消息,到了2024年,朱嘉团队在达古冰川运用辐射制冷材料的实验场地扩大至1200平方米左右,5个月后覆盖区减缓冰川消融2.2米,是其他材料效果的三倍。
科研路上的坚持与突破,也获得了外界的关注与认可。2025年3月,王朝、朱嘉等科研人员获颁第四届青山科技奖。“青山科技奖的支持,对科研工作者投入低碳研究是很重要的助力”,王朝说,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知道国内已有原创生产的可降解橡胶。
早在2021年,美团就发起了公益性的青山科技基金,并资助支持“青山科技奖”和“环保科技创新示范项目”,青山科技奖鼓励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实践,希望以此鼓励更多科研力量投身环保研究, 同时促进更多环保科技成果在产业中发挥价值,让创新的火种能够在一定资金支持下延续。
2021-2024年度,四届青山科技奖共奖励39位优秀青年科学家,给予每人税后100万元人民币,研究方向涉及储能电池、电池绿色回收、二氧化碳转化制取高值化学品、化工生产节能降碳、新型绿色化学品、生物材料、降碳减污与新能源系统工程等,皆对绿色低碳有重要价值。此外,环保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已遴选两期12个示范项目,总计资助金额2470万元。其中第一期示范项目已于2023年完成,第二期示范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内实现落地。
面对未知的环境议题,青山科技基金与一众科研人才正在积极作答。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的根本意义在于担当连接者、赋能者和价值创造者,构建基础架构与规则,促成不同群体的高效互动,创造单一方无法实现的价值。
作为本地生活的超级连接枢纽,美团2024年交易用户量已破7.7亿人,年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户,越来越多的吃喝玩乐行交易发生于此。这一平台也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多方参与环保行动。
美团青山计划联动百万商家和数亿用户,通过 “小额、海量、稳定”的交易捐模式,公益商家每成交一笔订单,便会捐赠至少一分钱的善款用于支持公益项目,这份力量汇聚在多个青山公益项目之中,与一线社会组织共筑高效联动、优势互补的环保公益生态。
在云华村,旅游旺季后的垃圾处置难题曾困扰村民、影响生态。2023年,在青山公益“洁净自然行动”支持下,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带着“垃圾可持续管理计划”第一次来到这里,探索如何有效实现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垃圾可持续管理,至今运转良好。
云华村垃圾分类站(摄影师小成)
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藤困境”威胁着红树林生态。2024年,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关注到这一问题,支持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开展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及生境提升项目,成为该行动支持的48个项目之一。
工人正在清理鱼藤(摄影师小林)
2025年,青山公益的触角延伸至城市社区。青山绿水需要人的保护,城市里的人也需要触手可及的自然。6月5日世界环境日,国内首个聚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零废弃倡导”的生态示范项目——“青山公益城市森林”在北京温榆河公园正式落成。
青山公益城市森林温榆河项目(摄影师枫宜)
项目在温榆河公园补充种植约60余种、面积达6500平方米的本土植物,运用动物饮水池、昆虫屋、鸟巢、堆肥箱等复合生境模块,为上百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其中一把名为“躺平听鸟椅”的独特休憩设施引人注目,它以“青山”为背、化“无限”为型,旨在邀请都市人“躺平”在城市森林的怀抱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山公益城市森林项目中的科普导览牌(摄影师枫宜)
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大躺椅”,实际上暗含玄机,其绳网部分由回收的PP塑料餐盒再生制成,共“消化”了1093个废弃餐盒,实现碳减排40.7公斤。在钢筋水泥的都市腹地,废弃塑料与鸟鸣声完成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和解。
由回收塑料餐盒再生制成的躺平听鸟椅(摄影师枫宜)
“如何让环保与商业交融,在科技赋能下实现共生共荣?”从一个餐盒的重生,到一场人与自然的和解,美团青山计划八年实践提供了多元答案。环保并非单选题,它以一个个故事、一组数据,书写着可持续发展的篇章。
时至今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融入社会血脉,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路上会继续向前。普通人如你我他的点滴环保选择,正与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创新实践同频共振。作为其中的积极力量,美团青山计划也制定了其2030目标,希望推进平台各业务的绿色转型,并与生态伙伴和产业链上下游一起,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到了2030年,无需餐具是否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餐盒衣服鞋袜”能否成为环保潮流?答案虽在风中酝酿,但有一点无比清晰:践行“两山”理念的每一份努力,都正在为未来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期答案。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