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通知中国,将加入新筹码,不到24小时,中方用行动给出警告

这一次,美国出招了。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美国在和中国的经贸谈判中,并不是被动的一方,而是依然握有筹码。他列举了一些中方在进口上依赖美国的产品,包括飞机发动机、零部件、部分化学品和塑胶、硅材料等。

不到24小时,中国商务部官网一连发布了两份公告,分别将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另外3家美国企业则被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

中国这一操作,究竟是战略反击还是另有玄机?在这场看似平常的贸易谈判中,谁才是真正掌握主动权?这次反击是否会改变中美未来的谈判格局?

然而中方这次的制裁并不是随意挑选的,都是按照他们企业的具体行为,和国家的安全需求做出的精准策略,尤其是在中美互动的大背景下,释放了既克制又坚定的信号。看看这次被制裁的企业,它们涉及的领域和背景都非常具体,反映出中国这次制裁的针对性非常强。

过去,美国常用“实体清单”和“长臂管辖”打压中国企业,现在中国也用类似办法回应,准确命中对方弱点。选英格尔斯这类企业,不光让美国感受到压力,又防止彻底脱钩反伤自身。更核心的是,中国在释放一个信号:科技霸权和军事威慑的成本正在变高。如果你用军舰搅局台海,我就让你的造船厂无米下锅。中国制裁名单也极具针对性,除英格尔斯外,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萨罗尼克科技公司擅长无人艇技术。

回顾2025年4月初,中国曾一次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同时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而5月和8月,为落实中美经贸会谈共识,中方又先后暂停了相关措施。此次9月25日的行动,是在8月12日宣布的90天暂停期过半节点上采取的新一轮措施。换言之,我们这也是在告诉美国,要谈中国愿意谈,但如果美国要打,那么中国不仅有足够的反制措施,也随时奉陪到底。

中方的策略正悄然发生变化。不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精确打击那些“越界”的美国企业。通过将制裁措施制度化和透明化,中方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应对外部压力的坚强决心,并且做出了经过精心考虑的应对策略。中方的反制措施区分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那些遵守国际规则、合法合规的企业,中方不会做出制裁,不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经营。但对于那些通过伤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来谋取自己的利益的企业,中方则会采取制裁措施。这种做法体现了中方的原则性和清晰的立场,即奖励了守规矩的企业,又惩罚了那些不遵守规则、损害他国利益的企业。

随着中国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日益增强,中方已经不再是那个在全球市场中依赖外部力量的角色。而美国,虽然拥有传统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资本市场,但也开始面临来自中国这一“后起之秀”的挑战。正如中国商务部所传达的信号那样,“如果美国不断压迫,中国将不会坐以待毙。”而未来的中美关系,将由双方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精准调整自己的战略态度和谈判底线来决定。

从长远来看,中美之间的摩擦不会轻易消退,谈判和对抗将会交替进行。双方即会在冲突中坚定自己的底线,也会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中国的立场十分清晰:对外开放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妥协。而美国则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和筹码来增强其谈判地位,但中国也早有准备,手里准备好了大把反制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财长   中方   筹码   中国   小时   通知   美国   企业   中美   实体   措施   反制   清单   利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