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编剧古二控诉在《繁花》剧组月薪只有三千块,再次把导演王家卫推上风口浪尖。
这位被誉为“艺术大师”的导演,背后却是一连串投资人的血泪史和演员们的煎熬经历。
光环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王家卫在影迷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但在投资人眼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票房毒药”。
除了1989年的处女作《旺角卡门》真正赚到了钱,之后几乎部部血亏。
最惨的是大佬邓光荣,他看好王家卫的才华,投了4000万港元给《阿飞正传》,结果票房还不到1000万,直接导致公司破产,自己气得住院。
2011年邓光荣心脏病发去世,有人说,这场投资失败可能早早就埋下了祸根。
这还不是个例。《东邪西毒》投了2000多万,票房只有900来万;《春光乍泄》《花样年华》票房更惨。
就算是他最卖座的《一代宗师》,内地收了2.8亿,但想想这部电影前后筹备了十年,烧掉的钱海了去了,到底赚没赚还真不好说。
演员们也跟着受罪。王家卫拍戏没剧本,想到哪拍到哪,工期一拖再拖,全剧组的人都得跟着耗。
《阿飞正传》原定拍几个月,结果硬是拖了一年。梁朝伟吃了27个梨才拍完一个镜头,最后整段戏还被删了;张学友吃意大利面吃到想吐。
《花样年华》拍15个月,《2046》磨了5年。拍《春光乍泄》时,王家卫甚至把演员们的护照收起来,逼他们在阿根廷拍戏,张国荣待得绝望,还写好了遗书。
但奇怪的是,明明这么“坑”,大家还抢着跟他合作。
演员们忍气吞声,是因为拍他的戏能镀金,梁朝伟成了戛纳影帝,张曼玉、刘嘉玲地位飞升,拍《繁花》的胡歌、唐嫣、辛芷蕾也个个翻红。
这恐怕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明明不赚钱,为什么还有大把金主愿意为王家卫砸钱?
其实,这些人精得很,他们看的不是短期票房,而是王家卫这个名字带来的长期利益。
王家卫和刘镇伟创办的泽东影业,业务不止拍电影,还有海外发行、IP授权、明星经纪等等。
电影可能亏,但旗下艺人红了,接广告、接商业活动,抽成可不少。
梁朝伟成影帝之后,一个房产广告代言费就上千万,公司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影业公司来说,投资王家卫更像是一种“品牌投资”。董平领导的欢喜传媒,就看中王家卫的国际影响力,2016年花了近9亿港元买入泽东影业股份,换来6年优先投资权。
阿里影业、腾讯影业、和和影业等都投过他的电影,甚至法国、日本的公司也来凑热闹。
他们图啥?一是赚名声,王家卫是国际电影节常客,能带来顶级圈层的资源和人脉;二是赌长线,他的电影经得起时间考验,成了经典之后还能不断生钱。
《花样年华》靠数字修复和重映,至今已赚超800万美元。
当然,也有纯为爱好买单的。比如甲骨文老板的女儿梅根·埃里森,自己喜欢王家卫,就愿意掏钱支持。
这世上总有些有钱又任性的人,愿意为艺术“烧钱”。
王家卫确实有才,他的镜头语言、叙事风格影响了一代人,甚至间接催生了《大话西游》这样的经典。
但时代变了,观众也在变。如今再传出编剧月薪三千、艺术家高高在上的旧事,很多人已经不愿买账。艺术值得尊重,但合作的基本尊重也不能丢。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离不开幕后团队和资本的支持,而不是靠压榨和漠视。王家卫的电影就像他镜头里那种“没有脚的鸟”,一直在飞,不肯落地。但当下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难容纳这种不顾一切的创作任性和人际冷漠。
或许真的像他在《一代宗师》里说的:“功夫就是时间。”但时间,最终也会检验一切光环。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