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一吹,银杏树上挂满金黄小果,这便是俗称“白果”的银杏种子。它既是餐桌上的时令美味,也是中药房里的常用药材,自古就是国人钟爱的“药食同源”佳品,藏着不少养生智慧。
作为中药材,白果的药用价值早已被《本草纲目》记载。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苦,能归肺、肾经,核心功效是敛肺定喘和止带缩尿。对于秋冬季节常见的肺虚久咳、气喘痰多,白果能收敛肺气、平复喘息,尤其适合老年人的慢性咳喘;它还能调理妇女白带异常,对尿频、遗尿等问题也有辅助改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白果含银杏酸、银杏内酯等成分,不过这些成分有微量毒性,必须经过规范炮制才能入药,这也是“是药三分毒”的生动体现。
褪去药衣,白果更是餐桌上的风味食材。新鲜白果去掉硬壳和内层红皮,焯水去毒后,吃法多样又美味。最经典的是白果炖鸡,鸡肉的鲜嫩搭配白果的软糯,汤汁清甜滋补,既能暖身又能润肺;家常小炒也少不了它,和西芹、百合同炒,口感脆嫩清香,解腻又爽口;还有人喜欢将白果煮熟后剥壳即食,越嚼越有回甘。作为食疗食材,白果能滋阴润肺、健脾养胃,适合日常养生食用,尤其适合体质虚弱、容易疲劳的人群。

不过享用这枚“双宝”时,有两个关键提醒不能忘。一是去毒是前提,生白果或未煮熟的白果含有毒成分,成人每天食用不宜超过10颗,儿童需减半,孕妇和过敏体质者则应避免;二是炮制有讲究,药用需遵医嘱使用炮制后的白果,食疗则必须彻底煮熟煮透,确保安全。

小小的白果,既是药材也是食材,承载着中医“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它提醒我们,美味与养生可以兼得,但前提是了解其特性、科学食用。这个秋冬,不妨试着用白果搭配食材做一道养生佳肴,在品尝风味的同时,感受传统食材的独特魅力。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