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入伏,有钱没钱多吃这5种“伏补”好食材,祛湿解乏精神足

三伏天突然流行5种菜,长辈坚持说养生,年轻人边吃边发朋友圈。

7月20号正式入伏,这几天发现小区门口的超市贴满了促销海报。酱猪蹄、手撕鸡这些以前只在餐馆见过的菜,现在满街都是袋装速食。刷短视频时经常看到有人发“今天补第五天”之类的视频。爸妈知道我要写这个,非要拉着我说这没营养,可隔壁李阿姨昨天就买了半只羊排回来煲汤。

前两天去菜场,看见卖生蚝的摊位围了好多人。老板说现在物流快,大连的生蚝活着运到这只要两天,以前最多卖冷冻货。旁边卖鸡的摊主抱怨活不过卖海鲜的,现在年轻人就是爱追这五样菜。沙姜味道怪,以前要专门去广州才能买到,现在快递比本地还便宜。

有个做预制菜的朋友说现在生意特别好。之前主打麻辣烫,现在改推酱猪蹄套餐。他说很多年轻人直接点外卖回家加热就吃。上周他们家研发部搞了个活动,测了二十多种配方,光是手撕鸡的调料配比就试了五次。他们说是根据大学生调查来的,90后更喜欢清淡点。

上个月回老家,看见奶奶还在用砂锅熬猪蹄。说现在年轻人用高压锅,火候控制不好,胶原蛋白都煮没了。二叔家的儿媳妇直接买了空气炸锅,说少油健康。两家拌过嘴,后来发现效果差不多,现在谁也不理谁了。

听说卖山药的老农今年收入涨了一倍。之前只种普通品种,现在专门种了能配羊排的那种。不过最近天气热,运输路上烂了不少。有个农户直播求助,结果网上有人说他们炒作。评论区吵吵嚷嚷好几天,最后还是浙江那边的大客户包了整辆冷藏车来拉货。

办公室的小王总叫苦说自己疰夏,一到下午就犯困。自从开始吃乳鸽,中午开会总抢发言。大家开玩笑说是不是鸽子脑子管用。后来发现是沙姜炖的汤效果好,这才过了两周,茶水间都开始流行带饭盒。

短视频里有人晒买的生蚝,配文写“为了精神足”。底下评论骂人“这玩意能补什么”、“智商税”。也有人拍视频实测,吃一周前后测体脂率,涨了0.3%。反正两边都在争,反正销量就是不降。

现在超市货架改了布局,把那五样菜摆在显眼位置。导购员培训了新话术,背得可熟了:“这个配方改良了三次,胶原蛋白含量提升30%”。听他们说话像在念说明书,顾客问两句就跑,生怕被问倒。

昨天晚上看新闻,说有些地方的沙姜卖贵了。专家分析气候影响收成,建议别囤太多。但是评论区都在找代购链接,说趁着新鲜赶紧买。有位老农留言说儿子在做电商,价格其实可以谈,就是运费太高。

健身房的教练现在也开始推荐这五样菜。说运动量大的人需要补充能量,不过吃多了容易上火。群里有人晒菜单,配图精致得很,底下一堆人问在哪买的。其实都是普通菜市场货,换了盘子就显高档。

前年流行吃姜撞奶,结果很多人肠胃受不了。这次好像没听说多少人闹肚子。可能是因为食材搭配讲究,也可能大家吃少了。反正朋友圈发的打卡照里,基本都是吃完就删那种。

最近发现外卖平台出新功能,输入节气就能推荐菜谱。试过一次,果然全都是这五样。客服说数据都是分析来的,好多白领中午订这些。点的人多了,配送时间都延长半小时。

菜市场的价格牌现在改数字屏了,点击就能看做法。老头老太太不太会用,年轻人觉得方便。有家店还搞起直播,教怎么选猪蹄,说要挑纹路深的颜色发亮的。结果评论问能不能送货上门。

听说有些餐馆调整了菜单,把原来的大菜换成这五样。服务员说客流量翻倍,不过食材供应紧张。最近开始限量点单,每天限购二百份。黄牛开始抢购,转手加价卖,搞得挺麻烦。

超市收银员抱怨结账慢了,顾客总对着购物车反复看。纠结该买哪种划算,比较成分表。有位阿姨拿着放大镜看标签,说要确定有没有防腐剂。最后还是买了,说儿子在群聊里催她补身体。

现在连奶茶店都出了新口味,叫“生蚝回魂”。味道到底什么样没人敢喝,倒是拍照好看。小红书上有博主尝试,评价褒贬不一,不过点赞数很高。奶茶杯设计成小猪形状,跟酱猪蹄沾边。

前阵子社区开养生讲座,中医师专门讲这五样。说传统做法讲究火候,现在工业化生产破坏营养。老年人听得认真,年轻人拍照发朋友圈,配文说“养生知识get√”。

快递站最近忙坏了,冷链包裹特别多。站长说生蚝和乳鸽占了一半业务。有时候半夜也送,说生鲜食品得抓紧。下雨天容易坏,赔钱的投诉多了,现在搞起保险服务,一件收五块钱。

便利店开始卖真空包装的调理菜,扫码能看到加工过程。有家店放了自助加热柜,扫码取餐。上班族很喜欢,觉得卫生安全。不过价格比自己做贵不少,学生党还是自己买材料回去煮。

最近天气热,外卖小哥都换电动车送冷链。有次见到他们穿防护服,说高温天怕东西化了。跑单费涨了,商家给补贴,不然没人愿意接生鲜订单。听他们说路线都重新规划过,绕远路也要走阴凉道。

健身房附近开了一家专门做羊排山药汤的档口,卖得贵但回头客多。有位大爷天天去,说是比在家里好煮。老板说食材都是合作农场直供,虽然贵但正宗。他家墙上挂着各种证书,看起来挺权威。

现在连校园周边的商店都开始卖真空包装的乳鸽。学生们说宿舍有微波炉,加热五分钟就行。老师发通知不让在教室吃,说气味太大。但是下课铃一响,走廊总飘着香味,弄得更馋了。

社区团购群里天天有促销,买五送一那种。组织者专门拍了开箱视频,展示食材新鲜度。有位宝妈发现便宜,一下子团了十份,结果全家都吃腻了。现在群名称改成“伏天减负小组”,意思是别乱囤货。

超市的促销员说,酱猪蹄卖得最好,因为拍照好看。年轻人发朋友圈,配文各种养生口号。有位大叔说根本没必要,他们那个年代哪有这些花样,现在反而身体差。不过他儿子照样下单,说潮流得跟。

菜市场门口摆了个咨询台,教人辨认正品食材。专家说假冒沙姜特别多,提醒顾客注意识别。老头老太太认真记笔记,年轻人掏出手机拍图,说以后好对比。最后还是有人买错,回来问怎么发苦。

发现现在的预制菜包装越来越花哨,连配料表都做成图文。以前看不懂的成分,现在用图标表示。有的印小猪蹄图案代表胶原蛋白含量,看着像儿童食品,但实际上全是成年人在买。

健身房教练私教课里增加了饮食指导,重点推荐这五样食材搭配方式。有学员问能不能替代增肌粉,回答是补充蛋白质但效果没那么快。大家觉得便宜,反正一顿饭钱就够了。

最近天气热,生鲜食材坏得快。有位阿姨说刚学会用干冰保鲜,从网上买的。结果第一次尝试,冰淇淋被冻化了。她拍照发朋友圈吐槽,反而被问链接,说想试试这种新玩法。

社区活动中心开了个烹饪班,专门教如何在家做这五样菜。报名费便宜,但材料费贵。学员说省了外卖费,还能控制油盐。有位爷爷学完,说老伴爱吃手撕鸡,准备每周做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美食   解乏   有钱   精神   猪蹄   年轻人   发现   朋友圈   乳鸽   外卖   老农   菜市场   健身房   便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