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握,定格历史!


昨天下午

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

在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青浜岛揭幕

18名从英国远道而来的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

和东极渔民后代共同见证



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


纪念碑长4.5米、高1.8米、宽1.7米,重约1吨,标有“大爱无疆 海岳流芳”八字,意在纪念1942年发生的“里斯本丸”沉船营救事件。


纪念碑整体造型模拟惊涛骇浪拍击礁石与船只的场景,以施救者与被救者互挽的手臂为主体,寓意着渔民从海水中拉起遇难者,连接起生死救援的情谊。碑体左侧,以中英双语镌刻了“里斯本丸”营救事件中东极渔民搭救英军战俘的事件铭文。




操刀纪念碑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 瞿小实


前前后后改了40多稿,最后是一位老渔民给了我们灵感。渔民在海上救人时,会使劲拉住对方的手腕,这样的紧紧相握,连接起两条生命,极具力量感和使命感。


1942年10月

押运1816名英军战俘的

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

从香港起航途经东极海域时

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

近300名东极渔民冒着生命危险

划着小舢板闯进大海

用一双双手救起了384名英军战俘


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英期间以“里斯本丸”营救事件为例,强调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


2022年,“里斯本丸”号船最后一名幸存者莫利之女维尼致信习近平主席,感念中方救援恩情,坚定支持英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当年8月,习近平主席复信维尼,鼓励其继续积极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作出贡献。


姚颖康/摄



“里斯本丸”号船最后一名幸存者莫利之女 维尼


建立纪念碑,是父亲及其他英军战俘的共同心愿。现在我们的后代都可以来看,并且能够牢记先辈的牺牲以及拯救者的英勇,后辈们也可以因此感到骄傲。



东极渔民后代 吴小飞


看到雕塑,就仿佛看到了先辈英勇救人的情景,他们不怕枪林弹雨,把生死放在一边,用一股冲劲一种力量,把这些人都救上来,我们会把这样的生死情谊传承下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邢绘东

现场宣读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书面致辞

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将成为连接中英民间友好的新纽带。回望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我们更加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中英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传承友谊,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不断夯实中英关系的民意基础,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山岳无言,沧海铭记

愿这段珍贵的友谊

永远流传后世!








来源丨浙江日报、舟山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摄影丨陈永建

编辑丨林晗笑

一审丨林晗笑

二审丨幸笑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历史   定格   里斯本   渔民   纪念碑   战俘   英军   情谊   舟山市   后代   事件   沉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