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曾一直是“城商行一哥”,稳居行业龙头,不过自从2023年江苏银行营收与净利润再度超过北京银行后,并拉开距离,这个“大哥”的名声就变得岌岌可危。
2024年,对于北京银行而言,是一个稳住江湖地位的一年,这一年中,北京银行是否牢牢稳坐了“城商行第一”的宝座?
近日,北京银行公布了2024年报,从中或许能得到答案。
业绩出炉:北京银行状元变探花?
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银行实现营收699.2亿元,同比增长了8.41%,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增长了0.81%。
整体看,北京银行这份业绩不容乐观。
与此相比,江苏银行梅开二度,再度稳压北京银行一头。
江苏银行2024年实现营收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实现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了10.76%,位居城商行第一。
有意思的是,北京银行今年“榜眼”位置似乎也要坐不住了。
宁波银行实现营收666.31亿元,同比增长了8.1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1.27亿元,同比增长了6.23%。
净利润上,宁波银行已经超过北京银行。
曾经的老大哥,如今让人唏嘘。
从近几年业绩看,北京银行总给人一种增长到“天花板”的感觉。
2021—2023年,北京银行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3.07%、0.00%、0.66%。
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3.45%、11.40%、3.49%。
数据对比不难看出,2024年北京银行的营收增长虽然是近四年最高,但是净利润增长却是近四年最低。
而且营收增长近几年多是个位数增长,净利润增长虽然在2022年有高峰,但仅此一年,如今也开始接近于0增长。
难道北京银行的业绩天花板要出现了?
从盈利能力上,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2022—2024年,北京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76%、1.54%、1.47%;ROE分别为9.60%、9.32%、8.65%。
根据数据来看,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在逐年下降,尤其是如今1.47%的净息差,低于行业1.55%的平均水平。
关于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北京银行财报中给出原因,主要受LPR下调、市场利率下行等原因影响。
大环境不好的确是重要原因,但,凡事害怕对比。
面临同样不容易的环境,为何江苏银行近几年却能保住近2%的净息差?
宁波银行虽然也有所降低,但是宁波银行下滑的也没有北京银行这么厉害。
宁波银行2022—2024年的净息差分别为1.90%、1.88%、1.86%。
每年仅稳定下降两个bp。
面对利率低的环境,许多银行都开始了非息收入多元化探索。
像江苏银行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其财富管理业务就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银行去年非息净收入为180.07亿元,同比增长了10.06%。
取得这样的成绩当然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北京银行非息收入增加存在一定不稳定性。
像其非息收入增加的,主要是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二者分别实现收益135.02亿元、7.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了18.8%、14.7%。
而基础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4.58亿元,同比下降了7.84%。
要知道,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是个丰收年,“债股”双牛。
靠波动性维持增长的非息收入,怎能不令人担忧?
值得肯定的是,2024年,北京银行不良率有所下降,其不良率为1.31%,较年初下降了1个bp,低于行业1.50%的平均水平。
不过与江苏银行与宁波银行的0.89%、0.76%相比,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8.75%,虽较年初的216.78%有所下降,不过仍远高于监管水平,并没有大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银行的关注类贷款有所增加,关注类贷款占比从年初的1.78%上涨至1.79%,增加了37.89亿。
从贷款五级分类角度看,关注类贷款是资产质量的“缓冲带”,处于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其风险特征表明,一旦外部环境变化或企业自身经营出现问题,这类贷款很容易转化为不良贷款(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
因此,北京银行关注类贷款增加,意味着资产质量存在着“变脸”的可能。
在安全性指标上,截止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6%、8.95%,分别较上年末下降了0.31个百分点、0.26个百分点。
这也是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连续第三年下降,其在2021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度达到9.54%。
这一连续下降趋势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不断下滑,意味着银行在面对潜在风险时的缓冲能力有所降低,同时也可能限制其未来的业务扩张能力。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下,银行需要保持充足的资本以应对不确定性,而北京银行这一指标的持续下降,可能会引起市场对其长期稳健发展的担忧。
新行长戴炜将上任,北京银行能否迎来转机?
如今业绩天花板或将来临,北京银行接下来如何做,才是投资者最关心的。
面对增收放缓,未来如何做无疑就两个方向,要么降本增效、要么深耕业务发展。
这个月刚被北京银行同意担任新行长的戴炜,在最近的业绩说会提到,“未来低息差、低利率时代,人力成本可能是一家银行最大的成本”,“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我们从过去一个支行的营业室柜台,平均用人从7—8个,到现在减少3—4个”。
大致的意思是,在未来数字化转型和AI时代,北京银行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和网点了。
也因此,许多员工担心,北京银行接下来有没有可能通过裁员来降本增效?
未来说不定,不过目前从财报上看,并没有这种征兆。
2023年末,北京银行共有员工19445人。
而北京银行2024年末,一共有20138名员工,其中管理人员2549人,占比13%,业务人员16083人,占比80%。
相比上一年,北京银行还增加了员工693人。
人数增加的同时,北京银行的平均薪酬却有所减少。
2024年,北京银行员工薪酬支付费用为98.81亿元,平均员工薪酬为49.06万元。
2023年,北京银行的平均员工薪酬为50.15万元。
数据上看,目前除了员工平均薪酬有所降低,北京银行并未出现降本增效的趋势。
不过新行长戴炜上任后,会不会新官上任三把火呢?
还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在业务上,北京银行表示未来将加快轻资本转型,发展财富代销等低资本占用业务,提供中间收入。
面对低利率环境,很多中小银行都选择了加注中间业务,北京银行也是同理。
在这方面,北京银行发展还是有着优势的。
一是北京银行有着庞大的客户基础,高净值客户群体多,增长快,这为相关业务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像财报中提到,北京银行中高端客户增长创历年最好水平,贵宾客户突破增长110万户,增幅19%;私行客户突破1.7万户,增量超3000户。
二是北京银行作为一家城商行,虽然规模相对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较小,但凭借其在北京这一金融核心区域的总部优势,以及在养老等方面有着特色服务,其在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方面表现突出,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像北京银行托管业务,2024年资产规模达到2.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0.88%。
托管业务是典型的轻资本、高收益业务,具有较高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和较强的客户黏性。北京银行如果长期在方面保持领先水平,不仅能创造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还为银行带来了多元化的收益来源和长期的客户关系。
不过,北京银行在关心业务的同时,最该关心的还是内部控制问题。
2023年6月,北京银行因涉及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4830万元的天价罚款。
本以为这倒逼北京银行内部控制更加合规,但还是频收“罚单”。
像北京银行2024年因EAST信贷业务、投资业务等多项违规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罚款33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银行2024年被罚款金融超过600万元。
在2025年初,北京银行的西安两家支行,因在办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存在欺骗投保人的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
随后在2025年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对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进行了处罚,原因是该分行违反了支付结算业务管理规定和征信管理规定等,最终被处以罚款133.5万元。
缴纳罚金事小,影响声誉事儿大。
频繁的违规行为和行政处罚不仅增加了银行的合规成本,更对其声誉和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金融行业,声誉是银行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一旦受损,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市场信心下降以及业务拓展受阻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特别是在加注中间业务收入的当下,客户最注重的就是关于银行服务问题。
北京银行还是在这方面长点儿心吧。
最后,希望如今的副行长戴炜正式担任行长之后,能够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也希望北京银行能够在他的带领下,稳健穿过行业调整周期,重回城商行“老大哥”的位置。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