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醒来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今天不行。
眼睛睁开了,身体却依然疲惫。脑子像陷在厚厚的雾里,思绪打结,语言迟钝。
续航时间很短,写段报告、做点家务,就好像要被掏空了。
别人运动恢复精力,你运动半小时、恢复一星期。

图片来源:网络
睡觉没用,休息也没用,哪怕一整天什么都不做,疲惫依旧盘踞在骨头里。
看着社媒上永远充满干劲的高能量人士,只得自嘲为「低精力老鼠人」。

图片来源:网络
调侃归调侃,如果这种状况持续时间很长、程度很重,还很难缓解,影响到正常生活,就要考虑身体是不是出问题了——
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也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
这是一种看起来是懒,查起来没事,却能无声摧毁生活的疾病。
全球数千万人,正被它困住。
无法缓解的累,是一种病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可能会不当回事:
累?谁不累啊?

图片来源:网络
这就是最常见的误会了。
慢性疲劳综合征不是「单纯的累」,就像抑郁症不是「单纯的不开心」一样。
想象你的身体是一部手机。
正常人的手机,晚上充满电,一天都能流畅运行。而患者的手机,电池仿佛坏掉了。
充电一晚,只能充进 30%;稍微运行一会,电量瞬间掉到 1%;关机再充,又要很久才能缓缓恢复。

图片来源:网络
具体而言,患者会感到非常疲惫,无法通过睡觉或休息恢复,也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这种状况会持续或反复发作 6 个月以上。[1]
最典型的特征叫:
劳累后不适(PEM)
也就是说,哪怕只是做了很小的事,比如走了一段路、写了封邮件、参与了一下社交,疲惫的感觉就会不受控地蔓延至全身。
这种「崩溃感」可能在活动后马上出现,也可能延迟几小时甚至几天才发作,一旦出现,往往要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缓解。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也会因人而异,并且症状的严重程度每天都可能起伏。
除疲劳外,症状可能包括[1]:
记忆力变差,难以集中注意力
站立时头晕,甚至晕厥
睡眠不佳
头痛、咽痛、淋巴结触痛
身体肌肉酸痛
对光、声音、气味敏感

图片来源:wikipedia
不被理解的真实痛苦
正常人可能无法想象它的可怕之处:
先是学习工作变得困难、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后来连基本的日常起居都难以维持,严重的时候需要依赖轮椅、甚至卧床不起。[2]
就像是一场缓慢的剥夺。
因此,慢性疲劳综合征也被认为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
目前研究认为,这种状态往往和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线粒体能力代谢的失调有关。
全球有数千万人正被这种无形的疾病折磨,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集中在 30~50 岁的人群,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 2 倍。[3][4]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Ta 们可能是职场精英、学霸、年轻父母,是每一个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但有一天突然发现:再努力也提不起精神,再睡也补不回体力,脑子像被雾封住。
然而,医生检查时,并不会发现明显的器官病变。这也使得这种疾病在很长时间内都被医学界忽视。
时至今日,一些医生仍然认为这种疾病是患者的心理作用。
家人、朋友、同事的不理解,也会让患者陷入自我怀疑:「就是压力太大「缺乏毅力」「少玩手机多睡觉」「别装病了」「懒」……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这种痛苦是真实的,有名字,有机制,也有无数同伴。
不是心理作用,是病理变化
慢性疲劳综合征,已被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收录在 ICD-11 *(《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中。
*ICD 是全世界医生、医院、保险机构都在使用的「疾病字典」
至于它究竟是怎么得的,依然是学术界至今未能攻克的难题。
目前的线索很多。很多研究认为与病毒感染(如 EB 病毒)有关;也有研究发现与免疫系统异常、内分泌紊乱、肠道菌群,甚至遗传因素存在关联。

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不断进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图片来源:sciencealert
但被普遍认可的是:长期的高压、过度竞争、情绪波动和持续的心理应激,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诱发因素。
现状的不明朗,也使得临床诊断存在困难。
不少患者在就医时被告知「检查一切正常」,要么被归入神经衰弱、焦虑、抑郁或者更年期;如果伴随肌肉疼痛,还常被误诊为风湿或免疫系统疾病。
如何应对慢性疲劳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特效药,治疗多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能做的事,其实比想象中多:

图片来源:丁香园
必须承认,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至今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医学界尚未就它的确切病因、诊断标准甚至命名达成完全一致。
医学界的分歧并不代表否定,而意味着研究仍在深入,未来可能会进一步细分出不同类型的CFS。
就像盲人摸象,不同研究各自触摸到同一个复杂真相的一角。
但目前可以确定,这种疲惫不是想象出来的。大量研究都表明这不是「想太多」或「缺乏意志力」的结果,而是一种真实、可被测量的生理异常状态。
而对患者来说,能够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本身是重要的。
应对慢性疲劳关键在于:不要自责,不再硬撑,也不要强迫自己变得积极,学会与身体重新合作。
尤其注意,不要盲目增加运动量。「通过运动、户外活动来恢复精力」的建议,往往不适合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
对患者来说,能量管理非常重要,活动需控制在「能量预算」内,避免超出个人耐受范围,并定期休息,将生活节奏慢下来,避免症状恶化。
⚠️
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疲劳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它是一种有详细诊断标准的疾病,不是感觉「累了」就能对号入座。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疲惫就无关紧要,也不是只有累到生病,才有资格被理解。
每一次被忽视的疲劳,都可能是健康的警钟。
照顾好自己,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吧,不带负罪感的那种。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https://www.cdc.gov/me-cfs/about/index.html
[2]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10 May 2024.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7 May 2024. Retrieved 17 May 2024.
[3]Lim, EJ., Ahn, YC., Jang, ES.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CFS/ME). J Transl Med 18, 100 (2020).
[4]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10 May 2024.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3 May 2024. Retrieved 25 May 2024.
[5]Nguyen T, Johnston S, Clarke L, Smith P, Staines D, Marshall-Gradisnik S. Impaired calcium mobilization in natural killer cells from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3 ion channels. Clin Exp Immunol. 2017 Feb;187(2):284-293.
[6]Xiong R, Gunter C, Fleming E, et al. Multi-'omics of gut microbiome-host interactions in short- and long-term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patients. Cell Host Microbe. 2023;31(2):273-287.e5.
策划制作
策划:Solenne | 监制:Feidi
插图:见图注 | 封面图来源:《甄嬛传》
经常感觉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吗?
慢性疲劳综合征要怎么治?
试试在线咨询三甲神经内科医生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