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曾经在荧屏上一脸奸笑,身披朝服,“贪官”形象深入人心的那个“和珅”,近几年却频频因各种争议登上热搜。
从“砸错文物”的风波,到被传“卖掉四合院全家移民美国”,王刚这个名字,不再只是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代名词,更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
1948年冬天,王刚出生在东北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有人说他是吉林长春人,也有人说他来自辽宁锦州,但不管出生地在哪,那个寒冷年代的童年并不温暖。
10岁那年,他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信,倾诉孤独,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收到了回信,一句“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将来为人民服务”,点燃了他心中最初的梦想。
1969年,他进入吉林省军区文工团,后来调入沈阳军区文工团,从此走上文艺之路,部队里的生活严谨又热烈,他开始了播音工作,那时的他,声音温润、气质儒雅,初次接触话筒却如鱼得水。
1977年,王刚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牛虻》,一战成名,那种娓娓道来的声音,仿佛能把人带入故事的世界。
之后的《夜幕下的哈尔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评书和小说朗读,更让他在播音界站稳脚跟,成为全国观众认可的“声音代言人”。
1986年到1988年,他连续三年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那时的他,风度翩翩,笑容真诚,是无数家庭除夕夜中最熟悉的面孔。
不过真正让他“飞升”的,是1994年的一个决定,那年他原本拒绝出演《宰相刘罗锅》中的“和珅”,可导演不死心,三番五次登门游说,最终才答应。
但谁曾想,这一演,竟演了整整三百多集,成了“和珅专业户”。
从《铁齿铜牙纪晓岚》到《布衣天子》《梦断紫禁城》,王刚几乎承包了整个“和珅系列”,观众对他饰演的“和大人”又爱又恨,甚至有人在街上指着他骂“贪官”。
2002年,他转型做了主持人,主持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这个以“真假分明,假货砸掉”为准则的鉴宝节目,因为“砸”字成了话题热点,王刚手持大锤,砸赝品砸得痛快,节目一度收视飙升。
可风头太盛,难免惹祸,2008年,他在节目中当场砸碎了参赛者付常勇带来的“明代甜白釉压手杯”,而后者坚称是真品,估值高达2亿元。
2012年,这桩“砸错文物”事件被媒体挖出,引发轩然大波。
网络上一片哗然,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有人说他不专业,有人骂他毁国宝,还有人直接上升到人格攻击,节目最终停播,王刚的事业也因此一度陷入低谷。
可故事没有那么简单,法院三年审理后,判定那只杯子确为赝品,王刚无责,只是舆论的伤害,远比一纸判决来得猛烈。
2019年,湖南卫视《我们的师傅》播出,王刚与徒弟们在一座四合院中互动温馨,节目播出后,有人便开始传“王刚拥有价值上亿的北京四合院”。
更有甚者,开始猜测他“割韭菜成功,准备跑路”,这一传,竟成了后来“移民风波”的导火索。
2023年,一连串异常举动再次将王刚推上风口浪尖,他突然清空了自己的社交账号内容,连微博也删得干干净净,60万粉丝的互动群也解散了。
一时间,“王刚移民”成了热搜常客,一些网友情绪激动,甚至给他扣上赚中国钱去美国享福的帽子,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4月4日,《红星新闻》采访中王刚亲自回应,没有移民、没有四合院、没有离开祖国,那些节目中拍摄的四合院,是租赁的民宿,社交账号清空,是因为年纪大了,实在无力再管理,他担心被人假冒,才选择“断尾求生”。
王刚的话虽不多,却字字句句透露着坦诚,他坦言从未考虑更换国籍,热爱这片土地,才是他选择留在荧幕前的真正原因。
事业之外,王刚的婚姻生活同样跌宕起伏,三段婚姻、两个孩子、一个外孙,有人说他“情感不稳定”,也有人讽刺他“老来得子像父女恋”。
可生活从来没有模板,谁的幸福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与第一任妻子育有一女,最终因性格不合离婚,第二段婚姻是与成方圆,维持五年后分道扬镳,第三段婚姻则是与小他28岁的郑艳东,育有一子。
2024年,“铁三角”重聚,《老家伙》开播,王刚、张国立、张铁林再次联袂出演,三位老友在剧中饰演老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现实与角色交错,令人动容。
其实,王刚从未真正离开过观众的视线,只是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再追逐流量,不再解释流言,他的“另辟蹊径”,是对自我最深的坚守。
谁说年过七旬就该退出舞台?谁说经历风波就该低头认输?王刚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戏如人生”。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