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九大帝王疆域变迁图曝光,北宋被踢出大一统王朝合理吗?

1. 宋太祖(赵匡胤,960-976)

疆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统一中原大部,未收复燕云十六州、北汉)。

在位政策:

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收地方军权归中央,设“三衙”分掌禁军。

人格魅力:雄才大略且宽厚务实,以“杯酒释兵权”化解矛盾,善待后周旧臣。

经济状况:轻徭薄赋,恢复农耕,整顿漕运,奠定北宋经济基础。

文化发展:重开科举,倡导儒学,奠定“文治”基调。

对外敌人:北汉(割据山西)、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

军事将领:

曹彬:灭南唐主将,以“不妄杀”闻名。

潘美:平南汉、征北汉,后因“杨家将”故事被丑化。

政绩: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奠定北宋统一基础。

历史影响:确立“重文抑武”国策,影响宋朝军事弱势。

后世评价: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但未能解决北方边患。

2. 宋太宗(赵光义,976-997)

疆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灭北汉,未收复燕云)。

人格魅力:野心勃勃但刚愎自用,北伐失败后转向文治。

在位政策:

军事扩张:两次伐辽(高梁河、雍熙北伐)均惨败,转向守势。

科举改革:扩大取士规模,巩固文官体系。

经济状况:延续太祖政策,但因战争消耗导致财政压力增大。

文化发展:编纂《太平御览》《文苑英华》,推动文化工程。

对外敌人:辽国(萧太后时期鼎盛)、西夏(党项势力初起)。

军事将领:

杨业(杨继业):北汉降将,雍熙北伐中殉国,后世演义为“杨家将”核心。

李继隆:抗辽名将,多次击败契丹骑兵。

政绩:完成中原统一,文化上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历史影响:北伐失败加剧宋辽对立,财政消耗巨大。

后世评价:野心有余而军事才能不足,为北宋边防埋下隐患。

3. 宋真宗(赵恒,997-1022)

疆域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澶渊之盟》后与辽稳定边界)。

人格魅力:温和保守,迷信道教,借封禅泰山粉饰太平。

在位政策:

外交妥协:签订《澶渊之盟》(1005年),以岁币换和平。

崇道抑佛:封禅泰山,推崇道教以强化皇权。

经济状况:签订《澶渊之盟》后迎来“咸平之治”,商业繁荣,岁入达1600万贯。

文化发展:推广雕版印刷,佛教与道教并兴。

对外敌人:辽国(军事威胁)、西夏(李继迁割据)。

军事将领:

寇准:澶渊之盟主导者,以强硬抗辽闻名。

曹利用:谈判代表,促成宋辽百年和平。

政绩:维持和平局面,经济繁荣(“咸平之治”)。

历史影响:岁币政策成为宋朝外交模板,削弱尚武精神。

后世评价:务实但保守,开启“以财换和”的先例。

4. 宋仁宗(赵祯,1022-1063)

疆域面积:约220万-260万平方公里(西北失地于西夏)。

人格魅力:宽厚仁德,史称“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深得士大夫爱戴。

在位政策:

绥靖西夏:三川口、好水川之战惨败后,签订《庆历和议》(1044年)。

庆历新政:范仲淹改革吏治、强军,因保守派反对失败。

经济状况:经济鼎盛(GDP占当时全球60%以上),但“三冗”问题凸显。

文化发展:唐宋八大家六人在此朝(欧阳修、苏轼等),活字印刷术诞生。

对外敌人:西夏(李元昊称帝)、辽国(趁势施压)。

军事将领:

狄青:面涅将军,平定侬智高叛乱,因文官打压郁郁而终。

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兼资文武,戍边防御西夏。

政绩:文化鼎盛(唐宋八大家六人在此朝),社会相对稳定。

历史影响:暴露军事积弊,催生后期变法需求。

后世评价:宽厚仁君,但优柔寡断,错失改革良机。

5. 宋英宗(赵曙,1063-1067)

疆域面积:约220万平方公里(延续仁宗后期疆界)。

人格魅力:勤勉但多病,性格敏感,与曹太后关系紧张。

在位政策:

延续旧制:因在位短且体弱,未推行重大政策。

尊礼重儒:支持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

经济状况:延续仁宗后期颓势,财政赤字加剧。

文化发展:支持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儒学理学萌芽。

对外敌人:西夏(持续侵扰边境)。

军事将领:郭逵防御西夏,但因英宗早逝未获重用。

政绩:稳定政局,为神宗变法铺垫。

历史影响:过渡性君主,无显著建树。

后世评价:平庸守成,历史存在感较低。

6. 宋神宗(赵顼,1067-1085)

疆域面积:约250万-270万平方公里(熙河开边收复河湟)。

人格魅力:锐意改革,性格执拗,与王安石亦君臣亦战友。

在位政策:

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强兵富国。

经济状况:王安石变法后国库增收,但民间负担加重,引发“青苗法”争议。

文化发展:科技突破(沈括《梦溪笔谈》),新学(王安石)与旧学(司马光)对立。

军事扩张:王韶收复河湟,章惇开发湘西。

对外敌人:西夏(战争频繁)、辽国(趁变法施压)。

军事将领:

王韶:熙河开边主帅,收复河湟地区。

种谔:西北抗夏名将,奠定“种家军”基础。

政绩:财政增收,西北版图短暂扩张。

历史影响:变法加剧党争,埋下北宋灭亡伏笔。

后世评价:锐意改革却急于求成,毁誉参半。

7. 宋哲宗(赵煦,1085-1100)

疆域面积:约270万-275万平方公里(夺取西夏横山地区)。

人格魅力:少年老成,报复心强,清算旧党手段激烈。

在位政策:

绍述新政:恢复神宗变法,打击旧党(元祐党人碑)。

经济状况:恢复新法后经济短暂复苏,但党争消耗国力。

文化发展:苏轼、黄庭坚等文人遭贬,艺术转向宫廷画院风格。

军事强硬:章惇、曾布对西夏用兵取得优势。

对外敌人:西夏(连年战争)、辽国(调停宋夏冲突)。

军事将领:

章楶:筑城平夏城,大破西夏军。

折可适:西北边将,屡立战功却未得史书充分记载。

政绩:西北防线巩固,经济短暂复苏。

历史影响:党争白热化,消耗统治基础。

后世评价:能力较强但手段激进,未能根除弊政。

8. 宋徽宗(赵佶,1100-1125)

疆域面积:名义280万平方公里(联金灭辽后短暂控制燕云)。

人格缺点:艺术天才但治国无能,风流奢靡,痴迷道教奇石。

在位政策:

艺术治国:痴迷书画、道教(“花石纲”劳民伤财)。

经济状况:“花石纲”与联金灭辽耗空国库,江南因方腊起义遭重创。

文化发展:书画巅峰(瘦金体、清明上河图),汝窑瓷器登峰造极。

外交冒险:联金灭辽(1120-1125年),引金兵南下。

对外敌人:金国(新兴强敌)、西夏(附金反宋)。

军事将领:

童贯:宦官掌军,镇压方腊后联金灭辽,最终酿成靖康之祸。

种师道:西军老将,建议固守汴京未被采纳。

政绩:艺术成就极高(瘦金体、院体画),统治彻底失败。

历史影响:直接导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后世评价:天才艺术家,亡国之君,昏庸奢靡的代表。

9. 宋钦宗(赵桓,1126-1127)

疆域崩溃:从280万平方公里骤降至零(1127年靖康之变)。

人格缺陷:懦弱优柔,缺乏决断力,被金人评价“如妇人”。

在位政策:

摇摆误国:战和不定,罢免李纲等主战派。

割地求和:割让河北、河东予金,加速灭亡。

经济状况:汴京围城时经济崩溃,皇室珍宝被掳掠一空。

文化发展:靖康之变导致文化浩劫,典籍文物尽失。

对外敌人:金国(完颜宗望、宗翰大军)。

军事将领:

李纲:主战派领袖,被罢免后京城失守。

种师中:抗金殉国,标志西军精锐覆灭。

政绩:无实质建树,沦为亡国悲剧符号。

历史影响:标志中原政权首次完全沦丧于异族。

后世评价:懦弱无能,与徽宗并称“二帝北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疆域   靖康   道教   王朝   西夏   经济状况   北宋   政绩   将领   后世   帝王   政策   军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