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28日,石家庄市前几年启动拆迁的城中村改造已从“集中建设期”迈入“品质攻坚期”,17个重点改造项目形成全域推进格局,367栋回迁楼实现主体封顶,102栋进入装修阶段,188栋完成二次结构砌筑,整体工程预计2026年6月前陆续交付 。这场覆盖裕华、长安、新华、桥西四大主城区的城市更新行动,不仅改写着数万村民的居住版图,更重塑着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发展动能。
一、全域工程进展:分区域攻坚下的进度图谱
石家庄此轮城中村改造呈现“核心片区领跑、全域协同推进”的特征,各区域结合村落规模与区位特点形成差异化建设节奏,其中多个标杆项目已进入交付倒计时。
裕华区:标杆项目引领,配套先行落地
作为改造“领头羊”的宋村项目已实现关键节点突破:规划的55栋回迁楼于2025年6月全面封顶,9月25日完成全部二次结构施工,当前正推进外墙装饰、室内贴砖及地暖安装等装修工序,整体进度已达70% 。该项目占地201公顷(约4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惠及1700余户村民,配套的36班小学、18班中学及体育场馆同步施工,其中小学主体结构已完成80%,预计2026年3月率先竣工。
南王村项目则展现“民生与品质并重”的特色:回迁区10.45公顷住宅用地已建成28栋楼,其中15栋进入装修阶段,剩余楼栋主体施工至地上18层。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域16.51公顷规划用地中,37%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民商业及公园绿地,“留白增绿”理念凸显。此外,项目已获得农发行799万元专项借款支持,资金保障体系完善 。
新华区:三村联动发力,产城融合提速
新华区将南高基、东营、西营列为“1号工程”,成立专项指挥部现场办公,目前三村改造均进入冲刺阶段。南高基项目规划的39栋安置房中,31栋已主体封顶,剩余8栋施工至地上13-17层,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面封顶;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完成桩基施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入主体建设阶段,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2.98万平方米,将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作为农发行支持的首单城中村改造项目,其7900万元专项借款已全额到位,保障施工连续性 。
西营项目则实现“快节奏推进”:27栋回迁楼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总建筑面积约27.58万平方米,当前正进行外立面真石漆喷涂及室内管线铺设,预计2026年4月交付。东营项目34栋住宅楼中33栋已封顶,剩余1栋施工至地上18层,2340套安置房将同步配套菜市场及社区服务中心,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
桥西区:多村同步攻坚,教育配套升级
桥西区9个城中村联动改造成效显著,留营片区成为民生配套落地典范:31栋回迁楼中22栋已封顶,9#地块12栋楼外立面及室内抹灰完成率均达95%,地暖施工至85%;新建成的24班留营小学已正式交付使用,幼儿园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社区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同步规划落地,总建筑面积达38.75万平方米。
西三教项目以技术创新提速建设:采用“一板到顶”支模工艺和智慧工地平台,3461套住宅中60%进入装修阶段,项目配建的24班小学(2026年9月开学)和30班中学(由41中运营)已完成主体施工,将大幅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西岗头项目则以22亿元总投资打造综合社区,除32栋回迁楼外,振头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76万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915平方米)及3条配套道路同步推进,资金主要来源于专项借款与财政资金。
长安区:大体量项目突破,居住品质升级
长安区白佛村项目作为17个改造项目中体量最大的工程,目前69栋回迁楼已有64栋实现主体封顶,剩余5栋施工至地上20层,预计2026年6月全部交付。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01.56万平方米,将提供5770套住宅,配套中学、社区服务中心及3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容积率控制在2.2以下,绿化面积占比达40%。
南村项目则提前进入装修阶段:82栋回迁楼已全部封顶,二次结构施工完成率达90%,即将开展内外装修,建成后将提供4963套住房,并配套行政服务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柳辛庄项目于2025年8月20日正式开工,规划的28栋回迁楼已完成10栋桩基施工,预计2026年6月30日前竣工备案。
其他片区:配套与建设齐头并进
东南三环片区回迁首开区19栋楼中15栋已封顶,北地块4栋楼地暖、电梯安装及外墙涂料施工完成率达60%,12班幼儿园进入建设收尾阶段;南地块剩余4栋楼预计2025年10月底封顶,片区配套道路已启动招标流程。市庄城中村首开区5栋回迁楼及配套幼儿园主体全部封顶,室内外装修完成度达60%,预计2026年2月交付。
南栗村改造聚焦基础设施升级:7#、8#、9#地块桩基施工全部完成,配套的富强大街(南栗路-仓盛路)工程已启动招标,总投资2558.84万元,建成后将打通区域交通微循环。南位村1#地块桩基施工完毕,4#、5#地块部分楼栋完成正负零施工,规划的18班幼儿园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此外,经开区北席村改造项目已完成招标,9栋住宅楼及2栋配套公建楼即将开工,总建筑面积达16.97万平方米。
二、资金与政策保障:政银协同筑牢推进根基
石家庄城中村改造能实现高效推进,核心得益于“专项借款+财政支持+企业参与”的多元资金体系与精准政策引导。
在资金保障方面,省住建厅联合国开行、农发行建立专项对接机制,首批2.23亿元专项借款率先落地,其中桥西区城角庄项目获得国开行136亿元专项借款,为全国金融机构首笔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截至2025年9月,全市17个项目已累计获得专项借款超160.8亿元,农发行开辟“特殊办贷绿色通道”,最短时间完成审批流程,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企业资本同步跟进,石家庄朗云房地产等企业承接西岗头项目首开区建设,总投资超16.9亿元,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良性模式。
政策层面创新突破显著:2025年5月起实施的补偿新政,允许户口迁出村民获得补偿,打破传统限制,提升签约效率。如南高基村仅用10天完成1022户确权,签约率达97% 。同时,市住建局明确“三还三补”原则,要求安置房品质不低于商品房,优先布局交通便利、基础完善区域,配套设施与住宅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
三、民生与功能升级:从“安居”到“优居”的质变
此轮城中村改造不仅解决“住房刚需”,更通过配套升级与功能重构,实现村民生活品质与城市服务能力的双重提升。
在教育资源优化上,多个项目配建优质学校:留营小学已交付使用,西三教项目30班中学由41中运营,宋村36班小学引入优质教育团队,南高基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落地,预计2026年9月将有6所配套学校同步开学,新增学位超1.2万个。医疗与养老配套同步完善,西岗头项目建设5915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6万平方米养老服务中心,白佛、南村等项目均配套社区医疗站,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村民安置保障细致入微:过渡费按季度足额发放,长安区、裕华区额外提供“搬家补贴+临时租房补助”,部分项目为高龄老人协调临时周转房。针对商业搬迁户,政府积极对接新经营场所,如佳农批发市场商户顺利迁入塔坛商贸城新市场,享受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8月启动的26万套房产证集中办理工作,将解决历史遗留产权问题,保障村民资产权益。
四、战略意义与现存挑战:城市更新的辩证思考
从城市发展维度看,城中村改造成为石家庄“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的核心抓手。新华区中华北片区对接清控科创、华侨城等龙头企业,规划文旅、信息技术等产业,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东南三环、西三教等片区通过“留白增绿”释放公共空间,预计新增绿地超50万平方米,优化城市生态格局。专家测算,改造将拉动约5000亿元建安投资,货币化安置可助力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但推进过程中仍面临挑战:部分老旧城中村存在“改造小尾巴”,小地块因投入产出比低难以开发,如西三庄、槐底等区域仍有零星未改造区域。此外,城中村消失带来的租房市场变化、传统生活氛围淡化等问题引发关注,如何平衡城市现代化与“人间烟火气”成为后续考量重点。对此,石家庄已探索“微改造+特色保留”模式,对部分具有文化价值的村落元素进行保护性重构。
五、后续展望:2026年集中回迁期的关键布局
按照“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计划,2026年将成为集中回迁年,上半年预计有12个项目交付,涉及4.3万套住房,惠及14万村民。当前各项目正聚焦“装修质量与配套落地”两大核心:宋村、留营等项目引入第三方监理机构,对装修材料、施工工艺进行全程监管;西三教、白佛等项目加快配套商业招商,确保居民入住即享便利服务。
政策层面将持续发力:省住建厅计划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完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确保项目收尾阶段资金安全。同时,启动“回迁后服务”试点,在已交付片区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村民代表”协同管理模式,帮助村民快速适应城市生活 。
总体而言,石家庄城中村改造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深耕”,这场关乎民生福祉与城市未来的工程,正以“动则必快、动则必成”的节奏,书写着城市更新的“石家庄样本”。2026年集中回迁后,一个基础设施更完善、公共服务更优质、生态环境更优美的省会城市图景,将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