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爱喝白酒了?错,是时代不爱喝白酒了!

中年人在举杯,年轻人却掉头离场:白酒,正被抛弃!

这一次,白酒真的是“喝”不动了。

主打一个喝不起、喝不惯、也不想喝。

别怪年轻人不懂茅台、嫌弃五粮液,问题不在这代人,而在这个时代。是白酒失去了讨好时代的能力,而不是年轻人不懂尊重“老味道”。

先看一组扎心的数字。

刚刚披露的三季报中,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总营收同比下跌18%,利润更是暴跌22%

更残酷的是,里面有18家在开倒车,不是稳,是稳稳在跌。行业带头大哥茅台增速仅0.5%,创十年新低,硬是撑不住场面。

而且,原本3800元/瓶的飞天茅台批价一路跌至2500元附近,这下连“收藏价值”都保不住了。玩金融的看到的是泡沫,消费者看到的是溢价崩塌,厂商看到的是信仰幻灭。

洗掉滤镜,咱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白酒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关键在于,白酒这盘棋,断的是三根气:消费人群断了、消费场景散了、价值体系崩了。

白酒的时代红利,已经无法续命了!

白酒一向是周期型行业,兴衰不止一次。这次,是第三回,却注定最难翻身。

第一次是在1998年前后,一面是勾兑假酒、致死人命的负面事件频出,一面是亚洲金融危机本就雪上加霜

那时白酒靠“央视标王”“电视广告”起家,秦池酒三亿砸广告带出一批跟风模仿,但这一波混乱埋下隐患。

第二次,是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加上白酒塑化剂事件,“三公消费”正被斩断。本就是靠公务场穿金戴银的茅台、五粮液们,瞬间跌下预算天堂。

但这两次,有救命稻草,那就是房子和人。

从1998年启动地产商品化、货币化,到十几年后房地产乘风起飞,白酒一路搭车。项目越多,饭局越多;基建拉得越猛,领导递的杯子越满

而中国历史罕见的庞大劳动人口结构,更是白酒消费的根基。50后、60后撑起了一整个浓香江湖,靠的是真喝、能喝、必须喝。

整个行业顺风顺水30年,靠的不是酒香,是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公款消费+房价推进,而这四样,全没了。

2023年前后,地产周期彻底见顶,项目停了、酒局散了、祝酒词也念不出口了。

更要命的是,60岁以下人群不断减少,18-35岁的年轻主力连尝都不尝

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白酒产量仅剩414万千升,相较2016年的1358万千升,八年减少七成

你还觉得这只是短期调整吗?不是,是基本面坍塌。

年轻人抛弃白酒,不是口味问题,是价值体系断裂!

很多人问:年轻人为何不喝白酒了?

因为他们不再把“喝白酒”当成人生成就了。

这代年轻人怎么看酒局?四个字:压力山大。

你看那种“能喝八两是干部”的段子,如今在95后听来只有反胃。他们要的是悦己、纯粹、平等交流的社交方式,而不是酒桌上的权力游戏。

敬酒?他们更愿意说“想喝我就喝,不喝别逼我”。

配不上身份的酒,不想喝;喝了不舒服的酒,更不喝。

再说白酒那一口,辣!烈!冲!

年轻人怎形容喝白酒?“像咽一口消毒水”。黄酒、葡萄酒、清酒、气泡调酒,甜润顺滑、冰镇爽口才是他们的新宠。

白酒是“社交职责”,我们要的是“味蕾享受”。

更别提健康问题。这一拨人追求低卡、减脂、养生,动不动就是轻断食、泡枸杞、喝0糖可乐。你再玩68度烧刀子,说实话,他们怕的不只是酒精,是脂肪肝、脱发、熬夜猝死。

调查显示,00后平均白酒饮用量不到父辈的1/20。这不是调皮,也不是逆叛,是全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有人以为白酒可以靠“提价—限量—制造稀缺”继续挺着。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茅台的玩法,对吧?

从名酒,到硬通货,到酱香拿铁……每一步都像是在“金融化运营”:制造供需悬崖、炒作稀缺,直接脱离了普通人的饮用逻辑。

但可惜了,连茅台也顶不住了。

飞天批价下跌、高管频繁被查,公司换领导比换包子馅还快。最近15年茅台换了7任董事长,有的还没干满任期就在监狱里排麻将队了

别忘了,那句“年轻人不喝茅台,是他们还没长大”的经典言论,就是茅台高层讲的。这不是傲慢,是百年老厂“路径依赖”的真实写照。

所以是时候明白了,新时代下的品牌要向下塑造价值,而不是向上堆砌泡沫

今天的年轻人不是不敬畏茅台,是不愿意为“过时仪式感”买单。

他们宁可花200元买个Artisan黄酒调酒套餐,也不愿囤一瓶三千块谁也不敢开的纪念版飞天。

黄酒崛起的历史机会?别急,机会还得靠“新场景+新文化”真打出来

很多人说“黄酒是接棒人的机会来了”。

这个判断方向上没错,但别高兴太早。

黄酒和白酒的生产逻辑不一样,受众认知截然不同。黄酒的低度口感、营养价值、文化意象,都更贴近年轻人。

但想从这波白酒溃退中突围,黄酒还要做三件事。

①占领健康人设。

系统传递其高氨基酸、强抗氧化、低烈度的营养属性,强调“天然发酵、液体蛋糕”的健康标签,让年轻人觉得:这东西喝得安心且理直气壮。

②构建社交场景。

白酒=任务,而黄酒要塑造“微醺、氛围、情绪价值”的轻社交场景。调酒、冰饮、酒心甜品、配餐文化,这些都能成为载体。谁说黄酒就只能配腊八蒜?

③提出文化宣言。

主打“反酒桌暴力”、倡导“低负担社交”,打造出一种全新社交哲学。不是“你不喝就是不给面子”,而是“我自成格调、自带仪式感”,这才是年轻消费社会的终极主战场。

白酒这门生意,还能翻身吗?

说个结论:能翻,但再也翻不回去了。

白酒是中国极具文化象征意味的产业。它不会彻底死,但它的顶点也成了过去。

就像房地产不会消失,但“10年翻10倍”的暴利时代结束了。

审美、人口、财富来源型态和权力结构正在改变,整个中国社会正在步入软化、平权、健康与悦己的新时代。

你不升级,就会被静静遗忘。

一句话总结:不是年轻人不喝白酒,是白酒不愿意成为年轻人能喝的样子

未来依然属于中国酒,但未必属于传统的白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美食   白酒   年轻人   时代   茅台   黄酒   社交   飞天   红利   场景   价值   年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