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境界!中国AI 3D技术引领新潮,玩家一句话或造个新世界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蛋仔派对》中有一个场景很惊艳,只要对着屏幕念句 “会飞的草莓蛋糕蛋仔”,再上传一张随手画的涂鸦,不到一分钟,游戏里就出现了一个圆滚滚、带翅膀的草莓蛋糕造型 3D 模型。

更重要的是不仅能用这个模型当游戏角色,还能把它放进自己搭建的地图里,要知道,放在半年前,这样一个带细节的 3D 模型,得专业建模师花至少 3 天才能完成。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曾经高不可攀的 3D 创作,现在连小学生都能轻松上手?

被 AI 重构的 3D 世界,除了游戏里的趣味体验,还藏着哪些改变行业的力量?而这一切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技术突破和商业逻辑在推动呢?

其实在 2025 年的 AI 浪潮里,大家的目光大多盯着能聊天、能办事的 AI Agent,却很少注意到,AI 3D 生成早已悄悄走到了我们身边。

3D 内容可不是小事,从电影里的特效场景、游戏里的虚拟世界,到工业设计的零件模型、VR 里的交互空间,它是数字世界的骨架。

可过去搭这个骨架的成本高得吓人:一个游戏角色模型,要经过概念设计、高精度建模、拓扑、UV 展开、贴图绘制、骨骼绑定等一系列流程。

专业团队做下来得花几周甚至几个月,成本动辄几十万,这不仅让游戏、影视公司的内容生产效率提不上来,更把亿万普通用户挡在了 3D 创作的门外。

想做个专属模型?先学半年建模软件再说,但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是对 3D 内容需求最迫切的游戏行业。

今年 ChinaJoy 展会上,一线游戏美术总监表示他们几乎都提到一个共识,现在行业里至少一半的美术资产管线,都离不开 AI 3D 技术了。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AI 已经钻进了游戏开发的每一个环节:做概念设计时,AI 能快速生成十几种 3D 草稿,帮设计师定风格。

量产场景道具时,AI 能批量出植被、建筑模型,不用美术师一个个画;就连角色的贴图纹理,AI 都能根据设定自动生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2024 年初爆火的《幻兽帕鲁》,开发团队只有几十人,要是按传统方式做开放世界,单是海量的 3D 资产就足以拖垮团队。

但他们靠 AI 工具大幅提升了美术生产效率,硬是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里,搭出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开放世界。

这放在以前,几乎是小团队不敢想的事 ——AI 3D 正在让 “小团队造大世界” 从梦想变成现实,游戏行业的改变还只是开始,AI 3D 已经慢慢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一方面,拓竹、创想三维这些厂商把 3D 打印机做成了 “桌面玩具”,几百上千块就能买到,越来越多家庭都有了。

可打印机有了,个性化的 3D 模型去哪找?以前大家只能在模型网站上下载现成的,现在有了 AI,随手画张草图、拍张照片,就能生成可供打印的 3D 模型。

想要个专属的动漫手办、定制款收纳盒,自己在家就能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像《蛋仔派对》这样的国民级 UGC 平台,也开始深度融入 AI 3D 技术。

这款拥有 5 亿注册用户的游戏,之前玩家做地图只能用官方给的预制组件 “拼乐高”,现在接入了 VAST 的 Tripo 大模型后,不管有没有建模基础,都能靠 “一句话 + 一张图” 生成独一无二的 3D 模型。

这看似简单的改变,其实是 UGC 创作的一次升级:以前是 “组合现有元素”,现在是 “从 0 到 1 创造”。

当 5 亿玩家都能把奇思妙想变成 3D 内容,这个虚拟世界的创造力,恐怕会迎来指数级的爆发。

更让人惊讶的是,AI 3D 赛道已经有公司真正赚到了钱 —— 这在还在 “烧钱换未来” 的 AI 应用领域,格外难得。

根据市场消息,VAST 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经突破 1200 万美元。

要知道,这家公司团队才 50 人左右,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到千万美元级 ARR,在垂直 AI 领域相当少见,为什么能做到?核心还是 AI 3D 的价值够实在。

对游戏公司或工业设计企业来说,订阅 AI 3D 服务的钱,可能还没雇两个美术设计师的年薪多,却能让整个团队的生产效率翻好几倍,这种高回报,自然让企业愿意买单。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 AI 3D 技术终于熬过了 “实验室阶段”,实现了关键突破。

早几年,AI 3D 虽然被寄予厚望,但生成的模型大多是 “能看不能用” 的玩具,比如 NeRFs 技术做出来的 3D 效果,看着惊艳,却没法编辑,生成速度还慢,根本进不了工业流程。

VAST 早期的模型也有类似问题,虽然能实现 “文字生 3D”,但模型精度、拓扑结构都达不到商用标准。

直到最近几年,技术才迎来质变,在算法上,VAST 的 Tripo 3.0 模型把参数提到了 200 亿,还用上了自研的 SparseFlex 稀疏建模技术。

这相当于把数字世界的 “分辨率” 从模糊的 480p,直接拉到了纤毫毕现的 8K IMAX 级别,生成的模型精度终于能满足游戏角色建模、工业零件设计的严苛要求。

在学术领域,他们的核心团队还在 Siggraph、ICCV 这些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

甚至把 TripoSR 等基础模型开源,不仅给行业提供了理论支撑,还让更多开发者能用上成熟的技术,加速了整个赛道的发展。

更关键的是,技术最终变成了好用的工具,VAST 推出的 Tripo Studio 工作台,不是简单的 “生成按钮”,而是把传统 3D 制作里最耗时的环节都用 AI 重构了。

比如《蛋仔派对》这类手游,需要轻量化的 3D 模型才能在手机上流畅运行,Tripo Studio 的 “智能低模生成” 功能,能自动把高精度模型压缩成适合手机的版本。

而 “万物自动绑骨” 功能,更是把动画师要做几天的骨骼绑定工作,压缩到了几分钟 —— 正是这些贴合行业需求的产品设计,让 AI 3D 真正从 “技术概念” 变成了 “生产力工具”。

其实 VAST 的发展路径,也藏着 AI 3D 的未来方向:先服务最专业的 PGC 用户,再慢慢渗透到大众 UGC 市场。

一开始,他们聚焦网易、腾讯、索尼这些头部企业,不仅赚到了第一桶金,还在这些严苛的场景里打磨了技术。

毕竟能满足游戏巨头的要求,再往下服务中小客户、普通用户,自然更有底气。

而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像剪映颠覆视频创作那样,把 3D 创作的门槛彻底拉下来。

以前做视频剪辑,得学 PR、AE 这些复杂软件,普通人望而却步,直到剪映出现,靠一键特效、海量模板,让人人都能做短视频,最终撑起了抖音的内容生态。

现在 VAST 想做的,就是 3D 领域的 “剪映”—— 通过 API、简单的平台化产品,让不管是学生、设计师,还是普通玩家,都能轻松上手 3D 创作。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在更多地方看到 AI 3D 的身影:电商平台上,我们能自己设计专属的衣服、家具,生成 3D 模型预览效果。

教学场景里,老师能快速做出生理结构、机械原理的 3D 模型,让抽象知识变直观;甚至在元宇宙里,我们能亲手搭建自己的虚拟家园,这些不再是遥远的想象,而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就像《蛋仔派对》里做的草莓蛋糕蛋仔,AI 3D 的真正价值,不只是降本增效,更是把 “创造 3D 世界” 的权力,交到了每一个人手里。

当 5 亿玩家、千万创作者都能轻松释放创意时,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全新数字时代的开启 —— 而这,才只是 AI 3D 故事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游戏   新潮   新世界   中国   玩家   技术   科技   模型   建模   团队   世界   行业   场景   派对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