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中医讲究这“五宜”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适当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若我们不能顺时调养,就容易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出现气虚、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疾病,影响健康。

那么,这段时间究竟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呢,中医讲究这“五宜”。

宜补阳

中医界强调“天人合一”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

三伏天气温最高,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因而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趁着三伏天这个好“天时”,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

从中医角度讲,有些疾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而在三伏天补阳气,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皮肤毛孔舒张,气血流通旺盛),此时补阳可以去除冬季内伏寒邪,达到其他季节治疗所达不到的双重功效。

一旦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赶出体外,不但疾病能更好地治愈,将邪气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闷热、烦躁的。

此时补阳排邪的方式包括晒太阳(晒背)、艾灸、泡脚、适当的户外活动等等。

宜食补

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易与热结而湿热交蒸,湿遏热伏,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

因此此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在食补时,注意以下几点十分有益。

瓜菜清热

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能清热,薏米赤小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

酸能生津

流汗过多可耗气伤阴。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预防作用,且能生津解渴,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如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

多食鱼类

各种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也有其自身侧重的养生功能。如鲫鱼汤祛湿,常见的草鱼有暖胃明目之效;鲈鱼则能补益肝肾,无腥味,红烧、清蒸、炖汤均可。

多食豆类

宋代医著《朱氏集验方》载有“三豆汤”之方,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健脾补肾。

“三豆汤”取上述三种豆类各20克,洗净浸泡1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的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可一周喝两次。

宜有度

夏天虽然阳气最重,但却是人体最容易受寒的时节。因此夏季切勿贪凉,不知节制的用冷饮解暑降温,对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

另外,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最好根据体质调温,老人、体虚者、幼儿最好将室温控制在28℃左右。勿贪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宜大量饮用含有菊花、金银花、荷叶等祛火中药成分的凉茶类饮料。

宜缓动

炎热的夏季,人们本来就容易出汗,如果锻炼,更容易汗出如浆,甚至有人希望借助高强度运动达到运动健身或减肥的效果。

对此,中医专家表示,夏季适度运动是值得提倡的,但运动过度则会损伤身体机能。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练太极拳,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

宜补水

补充津液是三伏天养生的重中之重。三伏天稍动就容易大汗淋漓,继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此时,可以适量饮用一些生津止渴的茶饮,比如酸梅汤,既能止渴,又能为身体补充丢失的津液。

此外,温开水、茶水等也是比较好的选择,防暑清热饮、防暑和胃饮及利喉清咽茶也是可以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养生   伏天   讲究   中医   阳气   赤小豆   人体   邪气   身体   疾病   津液   汗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