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年北汉权力更迭:刘崇病逝高平败后,刘承钧继位开启守业时代

一、高平惨败:刘崇霸业的终章



(一)赌国运的御驾亲征

显德元年(954 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各方势力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而对于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来说,却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的绝佳复仇时机。多年来,他一直对郭威篡夺后汉江山之事耿耿于怀,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反击的机会。如今,郭威离世,柴荣新继位,后周内部局势尚不稳定,刘崇认定这是他一举灭周、恢复汉室江山的天赐良机。

于是,刘崇迫不及待地亲率 3 万北汉军,联合辽国杨衮部 5 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南下,妄图趁柴荣立足未稳之际,实现自己的复国梦想。三月十八日,两军在高平南巴公原对峙,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辽将杨衮望着严整的周军阵势,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他诚恳地劝告刘崇:“周军阵容严整,实力不容小觑,切不可轻敌冒进。” 然而,刘崇却被即将到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自恃南风助阵,认为这是上天都在帮助他,根本听不进杨衮的忠言。他不屑地说道:“时不可失,请公勿言!” 随后,便毅然决然地命张元徽率东军猛攻周军右翼。

(二)逆转战局的致命失误

战斗打响后,局势的发展却超出了刘崇的预料。北汉军队虽然在初期凭借着勇猛的攻势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后周军队的抵抗也异常顽强。双方陷入了激烈的胶着状态,一时间难分胜负。

然而,就在战局关键时刻,后周将领樊爱能、何徽却临阵溃逃,这一突然变故使得后周右军阵脚大乱。千余步兵见势不妙,纷纷投降北汉,投降的呼喊声响彻山谷,仿佛是为这场战争敲响了丧钟。后周军队的防线瞬间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局势对后周极为不利,仿佛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失败的深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柴荣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他深知,此时若不挺身而出,后周军队必将全面溃败。于是,他亲自率领亲兵冲锋陷阵,试图稳定军心。赵匡胤、张永德见此情景,也被柴荣的英勇所感染,他们各率 2000 骑,左右夹击北汉军队。与此同时,南风骤强,仿佛是上天被柴荣的勇气所打动,转而助力后周军队。在柴荣的鼓舞下,后周军队士气大振,他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奋勇杀敌,逐渐扭转了战局。

北汉前锋张元徽在战斗中战马被斩,他本人也不幸身亡。这一噩耗传来,北汉军队顿时军心大乱,士兵们开始四处逃窜。而辽将杨衮因之前刘崇的傲慢拒谏,心中早已不满,此时见北汉军队溃败,便按兵不动,坐视北汉军队被后周军队屠杀。

黄昏时分,后周援军刘词部及时抵达战场。他们的到来,犹如给后周军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后周军队趁势发动全面反攻,北汉军全线崩溃,士兵们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战场上丢弃的辎重器械不计其数,仿佛是一片狼藉的废墟。刘崇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百骑仓皇逃回太原,他的复国梦想也随着这场惨败而彻底破灭。

(三)忧愤成疾的开国君主


高平之战的惨败,对刘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经此一役,北汉精锐尽失,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也无力对后周发动大规模进攻。柴荣乘胜追击,率领大军围攻太原长达两月之久。在这两个月里,北汉军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固的城池,死守太原,与后周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然而,天公不作美,恰逢雨季,后周军队中疫病流行,士兵们纷纷病倒,战斗力大幅下降。无奈之下,柴荣只得被迫撤退,放弃了一举消灭北汉的机会。

这场战争的失败,让刘崇深受打击。他不仅失去了复国的希望,还失去了自己的爱子刘赟和亲信张元徽。这些沉重的打击让他心力交瘁,从此一病不起。他整日躺在床上,回忆着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

当年十一月,这位在太原称帝 4 年、自称 “侄皇帝” 的北汉开国君主,带着未竟的复国梦,在忧愤中病逝。他的离去,标志着北汉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为这个短暂而动荡的政权蒙上了一层更加沉重的阴影 。刘崇死后,庙号世祖,他留下的千疮百孔的北汉政权,在风雨飘摇中继续挣扎着,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二、刘承钧继位:守成之主的内外周旋

(一)危机中的权力交接

刘崇的离世,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北汉朝堂激起了千层浪。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次子刘承钧在辽国的册封下,接过了北汉的皇位,开启了他的统治时代。为表对辽国的忠心,他不仅改名刘钧,还沿用 “乾祐” 年号,次年才改元 “天会” ,每一个举动都在向辽国表明,他将延续北汉与辽国的紧密关系。

与父亲刘崇的刚愎好战不同,刘钧性格温和,孝谨好学。早年担任太原尹时,他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如今,面对北汉这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继位后,他首先做的便是派遣使者前往辽国,向辽穆宗表达自己的忠心。在给辽穆宗的表文中,他自降辈分,称自己为 “男”,言辞谦卑,态度诚恳,希望能得到辽国的支持和庇护。辽穆宗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册封他为 “儿皇帝”,承认了他在北汉的统治地位。

(二)内政调整与人才启用


面对高平之战后国力大损、民生凋敝的困境,刘钧深知,要想让北汉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内政调整,休养生息。

在政治上,刘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了父亲刘崇 “不立宗庙、用家人礼祭祀” 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一个国家的礼仪规范,也不利于凝聚人心。于是,他正式建立七庙,将刘氏祖先的牌位供奉其中,按照帝王的礼仪进行祭祀。这一举动,不仅规范了宫廷礼制,也向天下表明,北汉是一个正统的政权,有着自己的传承和尊严。

经济上,刘钧重用五台山僧人刘继颙。刘继颙虽然身为僧人,但却有着非凡的商业头脑。他在柏谷开设银矿,招募当地百姓进行开采和冶炼。同时,他还积极与辽国开展互市贸易,将北汉的特产如丝绸、茶叶等运往辽国,换取北汉所需的马匹、粮食等物资。通过这些举措,北汉的经济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缓解了 “岁贡辽国” 带来的财政压力。

军事上,刘钧任命儒士郭无为为相。郭无为虽然没有直接的军事指挥经验,但他足智多谋,善于谋划战略。他深知北汉的实力无法与后周和北宋相抗衡,于是向刘钧提出了 “休兵养民” 的政策。刘钧采纳了他的建议,减少了对后周和北宋的主动出击,转而加强边境防御。他命令士兵加固边境的城墙和堡垒,设置烽火台,加强巡逻,防止敌人的入侵。同时,他还注重军队的训练和装备的更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三)外交困境与政权延续

显德七年(960 年),历史的车轮再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这一消息传到北汉,刘钧意识到,北汉又将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为了应对北宋的威胁,刘钧联合后周旧将李筠,试图共同攻打北宋,恢复后周的江山。

然而,这场战争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发展。李筠虽然有着反宋的决心,但他的军事才能有限,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强。在北宋强大的军事攻势下,李筠的军队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刘钧派出的援军也未能扭转战局,最终,李筠兵败身亡,北汉也失去了卫融、卢赞等重臣。

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让北汉的实力受到了进一步的削弱,也让刘钧陷入了外交困境。由于他擅自收留李筠,并且在出兵攻打北宋之前没有及时向辽国报备,这引起了辽穆宗的极大不满。辽穆宗认为,刘钧的行为违背了北汉与辽国之间的约定,是对辽国的不尊重。从此,辽国对北汉的援助逐渐减少,北汉在外交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面对这一困境,刘钧并没有放弃。他深知,北汉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修复与辽国的关系。于是,他卑辞厚币,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辽国,向辽穆宗解释自己的行为,并表示愿意继续向辽国称臣纳贡,请求辽国的原谅。同时,他还积极与南唐、后蜀等政权通使,试图构建一个反宋联盟,共同对抗北宋的威胁。

在刘钧的努力下,北汉虽然没有开疆拓土,但却在宋辽的夹缝中艰难地维持了 14 年的稳定。在这 14 年里,刘钧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北汉人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然而,长期的忧劳和压力,让刘钧的身体逐渐垮了下来。天会十二年(968 年),这位为北汉政权耗尽心血的君主,终于在病痛的折磨中病逝,结束了他充满挑战的一生 。他的离去,让北汉失去了一位主心骨,也让这个政权再次陷入了动荡之中 。

三、历史定位:两代君主与北汉命运

。他的 “礼敬士大夫、减少南侵” 的政策,也让北汉成为五代十国中少有的 “儒治” 政权,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

(三)政权遗产:北汉对后世的影响

北汉,这个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存在了 29 年的政权,虽然短暂,却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印记。它作为十国中唯一的北方政权,抱歉,无法为你生成对应的内容,请修改后重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后周   江山   太原   汉军   战局   北宋   君主   政权   困境   军队   权力   时代   历史   高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