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节,我在午后阳光里揭开九黄饼的盒盖,当甜香混着窗外隐约的菊味漫进房间时,我忽然意识到,重阳的意趣从来不止于登高赏菊,更藏在一款款带着地域印记的吃食里。这款荆州的糕点,咬下去是酥软的甜,咽下去却是千年的故事,像秋日里古城墙上的砖,每一道纹路都刻着时光的痕迹。

荆州这座城,本就是一本摊开的史书。站在明末清初重修的古城垣上极目远眺,薄暮中的江水缓缓流淌,仿佛还在诉说着三国年间的烽烟。《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七十多回与荆州相关,“刘备借荆州”的智慧、“大意失荆州”的遗憾,早将这座城的气质浸染得深沉而苍凉。而九黄饼,便是在这样的历史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美味,它不像寻常糕点只关乎口感,更像一把钥匙,能打开荆州与重阳的文化密码。
重阳时节的荆州,菊黄蟹肥,五谷满仓,九黄饼成了街巷里最动人的滋味。在江陵古城的老店里,师傅们揉面、拌馅、烘烤,每一步都循着古法。饼里的蜜桔饼带着江汉平原的清甜,蜜瓜条裹着长江水汽的温润,葡萄干与桂花蜜的搭配,又添了几分雅致——这哪里是做饼,分明是把荆州的秋景都揉进了面皮里。烤好的九黄饼形似满月,咬一口入口即化,果香与麦香在舌尖缠绕,让人想起古人“把酒话桑麻”的闲适,也想起重阳登高时,与好友共享美食的惬意。
九黄饼的故事,要从东晋的龙山说起。那时的龙山,如今已改名八岭山,八道崇岭蜿蜒十五里,茶海松涛间藏着无数古迹。当年大将军桓温在龙山宴客,正是重阳时节,桌上的九黄饼香气四溢。参军孟嘉的帽子被秋风拂落却浑然不觉,桓温命人作文调侃,孟嘉却即兴对答,才思敏捷引得众人赞叹,桓温更是以九黄饼为赏。从此,“落帽台”的典故与九黄饼的美味一同流传,成了荆州重阳最特别的符号。三百年后,李白带着酒与九黄饼来到龙山,醉后吟出“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每句首字连起便是“九黄醉舞”,让这款糕点又多了几分诗仙的狂放与浪漫。

如今再尝九黄饼,滋味里又多了层新的意涵。小时候物资匮乏,路过糕点店只能“望食兴叹”;如今虽能随意买到各式点心,却常因消化问题浅尝辄止。可这九黄饼不同,它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与历史的对话。这哪里只是一盒饼,是荆州的秋、古城的故事。就像重阳庙会里,人们捧着九黄饼登高望远,看江流东去、听暮笛悠扬,吃下去的是酥甜,留在心里的,是对传统的眷恋,对岁月的感恩。
窗外的银杏叶又黄了几分,绿茶的清香与九黄饼的甜香交织。原来重阳的意义,从来不是单一的仪式,而是藏在这些具体的事物里——是古城墙上的夕阳,是落帽台边的秋草,是手中这枚承载着千年故事的九黄饼。它让我们在品尝美味时,想起历史的厚重;在思念友人时,感受到民俗的温度。这,或许就是传统的力量,也是九黄饼能在时光里流传千年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