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park
编辑|t
1951年春,四川昭化县,三声沉闷的鼓点敲响,王化琴戴着手铐,被押赴刑场。围观的人群屏住呼吸,枪声只差一根手指的距离,结果,就在这一瞬间,县长胡谦手里挥着一封信,硬生生叫停了行刑。
王化琴是谁?军统特务,四国语言高手,曾是富家千金,也曾是延安学员。她的命,是被谁救下的?又凭什么能在枪响前,活着走下来?
1951年4月,四川昭化县政府办公楼,沉闷的钟声敲了三下。王化琴戴着手铐,从黑暗的看押室走出。押解队伍站在门口,荷枪实弹,眼神冷峻。广场上挤满了等待看行刑的群众,天气闷热,空气里飘浮着尘土味和焦灼感。
王化琴,四川昭化人,1914年出生,自小天资聪颖,父亲王连山是昭化一带有名的大地主兼商人,拥有千亩良田、三间铁厂、两间钱庄。
从小读私塾,五岁识字,七岁能赋诗,天赋出众。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教育系,后又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精通英、法、日、俄四国语言。
押解的路上,县政府书记员紧紧攥着手里的判决书,汗珠从鬓角滑落。刑场设在昭化城西郊,一片荒草地上,简易搭建的刑台旁,两挺轻机枪架好,十余名士兵列队站立。
24天前,王化琴因涉军统旧案,被昭化县政府拘捕,调查期间查明,其在抗战时期曾任军统成都、广元等地邮电检查所所长。职务期间,负责审查进步书刊、信件,屡次截获地下党联络资料,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依法判处死刑。
正当行刑官高举右手示意开枪时,县长胡谦气喘吁吁冲上刑台,手里挥着一封刚接到的信。这封信,来自四川省副省长康乃尔,亲笔署名,措辞严正,要求立即停止对王化琴的执行,并重新审查其历史情况。
胡谦挥手下令:“暂停!”行刑队员扣下扳机的手指僵在半空中。王化琴被带下刑台,押回县政府重新调查。围观人群一片哗然,但命令已经下达,无人敢动。
这封救命信的来头,远不止个人恩情那么简单,而是背后藏着一段交织了革命与背叛、生死与救赎的漫长故事。
1914年春,昭化县王家大院,鞭炮声震耳欲聋。王连山喜得千金,取名王昭,后改名王化琴。童年时期的王化琴,聪慧异常,常在家中私塾一读就是一天。七岁那年,便能为客人即兴赋诗,赢得一片喝彩。
1930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又进入法国教会学校深造,专攻外语。1935年,王化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读早稻田大学语言学专业,后转入东京帝国大学外国文学系。
抗战爆发后,怀揣爱国之心,她回到成都,任教于当地学校,期间与青梅竹马康乃尔重逢,两人共同组织学生运动,宣传抗日、抵制日货。
1937年秋,康乃尔协助王化琴等一批进步青年秘密前往延安。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抗战时期,王化琴在延安接受短期培训后,被派往国民党军第27师,任政治教官。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战后与部队走散,因交通断绝,只能随难民队伍辗转返回西安。
1939年,她在西安街头被军统特务误捕,以为她是延安派来的“奸细”,在严刑逼供下,王化琴无奈签下合作协议,成为军统特工,被派往四川地方邮电检查所任职。
在这段经历中,王化琴表面执行任务,内心却始终未忘初衷。任职期间,她秘密庇护地下党同志,曾多次隐匿敏感信件、掩护进步人士,甚至冒险放走过被通缉的康乃尔与康克明兄弟。
1940年5月,成都抢米事件爆发,国民党当局大肆搜捕地下党骨干。康乃尔在逃亡途中,被王化琴用假身份藏匿,在家中躲避数日,最终辗转脱险。
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扫西南,四川解放,王化琴原本打算向新政权自首,因各种原因未果,最终被列入镇反清理对象。
从富家小姐、留学生,到被误捕转身为特工,命运在她身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荒诞的反转。每一步都埋下了1951年刑场奇迹逆转的伏笔。
1949年后,四川大地硝烟散去。各地开展镇反运动,重点打击隐藏的特务、反革命分子。1951年春,王化琴被群众举报,以军统旧案被拘押。昭化县政府迅速立案调查,锁定证据,依法提请公审。
押解到刑场前夕,康乃尔在成都得知消息。康乃尔,曾是王化琴青梅竹马的玩伴,后来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多次在川康地区从事情报、交通联络工作。1940年抢米事件后,若非王化琴挺身而出,康乃尔早已命丧军统监狱。
眼见故人命悬一线,康乃尔立即动身,连夜赶回成都,请示上级后,亲笔撰写一封公函,请求对王化琴的历史问题重新核查,并派专人快马加鞭送至昭化。
信中详细列明:王化琴在军统任职期间,多次暗中营救中共地下党人,且未参与重大特务活动,属于情节较轻的“历史复杂人员”,应区别对待,依法宽大处理。
胡谦县长接到信件后,立即叫停行刑,并组织复核。经过再度调查,证实王化琴确有隐匿、保护革命同志的事实,同时未直接参与反共暴行。根据镇反政策精神,符合从宽处理标准。
最终,王化琴被改判为管制,随后被送往农村监督劳动。1964年,下放至四川宝轮镇劳动生活。1985年因病去世,葬于宝轮老关山公墓,无墓碑,无墓志铭,唯有雨打苍苔,静诉着一段沉重而复杂的历史。
一封信,翻转了生死;一段友情,穿越了阵营对立与岁月洪流;一份勇气,终究在最关键的时刻,换回了生命。
参考资料:
冒死营救秘密共产党人的军统女特工-人民网-2016年12月12日
被判死刑的军统女特务,为何会说“总算可以堂堂正正做人了”-凤凰历史-2022年04月22日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