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多次写信关怀,曹渊烈士后代在汉捐出珍贵书信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7日讯(记者张维纳)4月17日,曹渊烈士的孙子曹海星从广州赶来武汉,向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捐出6封珍贵书信(复制件)。这是在曹渊去世后,周恩来同志、叶挺同志等人写给曹渊烈士之子曹云屏的信件。复信内容其言虽简,其情却深,周恩来还随信寄出20元路费,支持曹云屏前往延安学习。

曹海星(右)向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捐出6封珍贵书信(复制件)。记者张维纳 摄

曹渊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1926年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叶挺独立团以第一营作为敢死队攻城,曹渊率战士攀登攻城时不幸牺牲。

周恩来在信中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在信中称他为“模范的革命军人”。

4月17日,曹海星将书信(复制件)转交给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并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曹渊烈士后人的感人故事。

曹渊去世时,他的儿子曹云屏刚满两岁,在安徽老家生活。1938年,曹云屏14岁。因家中困难、没钱读书,追求上进的他找不到出路,心情十分苦闷。他提笔给父亲的两位老上级——周恩来、叶挺各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两位长辈都及时给曹云屏写了回信。

叶挺同志在回信中说:“尔来信已收到,不胜欢慰。尔先父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的最好的同志,不幸殉职于武昌围攻之役。清夜追怀,常为雪涕。十年来我亦流亡异地,每思查考其后裔而未获。今幸读尔来信,恍如见我故友也!尔须我助尔读书费用,我当然应尽力帮助。请尔即将尔读书计划,并每年需款多少,及汇款确实地址告知,我自当照办。”

曹海星向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捐赠的6封书信(复制件)。记者张维纳 摄

周恩来同志也为曹云屏写了回信。回信抬头称曹云屏为“云屏贤弟”,回信中,周恩来高度评价了曹渊的革命事迹,称:“令尊曹渊同志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我全党同志对曹渊同志这种英勇牺牲精神,表示无限的敬意。”信中还说:“知云屏弟在家中以家境贫苦虽无法升学,而求深造之心甚切,足证曹渊同志有其子也。如弟能离开家庭则望来汉口,以便转往陕北延安抗大或陕公受训,并付来洋二十元,藉作来汉路费。”除这封信外,周恩来又曾两次给曹云屏回信。

曹海星回忆,在周恩来、叶挺等老前辈的关心下,他的父亲和堂伯辗转到延安求学、工作。“这些信件,我的堂伯一直带在身上,行军打仗时都像宝贝似的,用棉被把这些信件裹起来。”曹海星说,几十年来,这些信件依然完好地保存着。

2015年,曹云屏去世。2018年,曹海星等后辈将珍藏多年的信函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博物馆为他们制作了复制件。这一次,曹海星又将复制件捐赠给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

“几封信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烈士后代的关心和爱护,哪怕一点小事,他们都会回信。”曹海星说,武汉是爷爷曹渊牺牲的地方,他们希望这些信件能留在这里,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管理处负责人治鲲说,这是烈士后代第一次向陵园捐赠历史资料。他们会将这些信件(复制件)陈列在叶挺独立团武昌纪念馆,供后人学习。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庆刚曾撰文《记周恩来、叶挺给曹渊烈士之子的信》。他在文中提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有一类家书格外特别,这类家书,是专门写给烈士后人的。它冲破和超越了血缘亲缘关系的藩篱,字里行间展现的是革命大家庭的无私大爱,一言一语透露的是革命者对烈士后人浓浓的关爱之情。

【编辑:陈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周恩来   书信   烈士   武昌   延安   独立团   烈士陵园   回信   后代   信件   珍贵   同志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