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英明神武,李家人有尚武的血统,为何唐末没有宗室出来救国

乾宁四年(897年)八月,华州节度使韩建叫来宦官刘季述:去捕杀延王李戒丕、丹王李允等十一王。

刘季述有点懵:十一王都是皇帝的至亲,您这么做……额……

韩建眼露凶光:死心眼,你就说是皇帝的命令。

刘季述不敢再问第二句,于是发兵包围了“十六王宅”,一场凄惨的屠杀案拉开帷幕,《旧唐书》如是记载:

“诸王惧,披发沿垣而呼曰:“官家救儿命!或登屋沿树。是日,通王、覃王已下十一王并其侍者,皆为建兵所拥,至石堤谷,无长少皆杀之,而建以谋逆闻。”

这十一位王爷有点还未成年,他们披头散发,为了逃避追杀纷纷爬墙、上房、上树,并发出凄厉的呼号“皇帝救命”。怎奈赤手空拳的王爷们如同羔羊一般,最终被屠戮殆尽,韩建却对外宣称:十一王谋反。

韩建仅仅是一个节度使,他为何要屠杀宗室子弟?又哪来这么大权力,连宦官都要听他的?

唐昭宗一声长叹:朕命苦呀!

原来,前一年唐昭宗又遭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威逼,迫不得已第二次踏上流亡之路,准备投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却不料半路上被韩建拦截,并被他的甜言蜜语感动,去了华州,结果羊落虎口了。

那年头,皇帝就是光毛大肥羊,谁逮着都想咬两口。当然,唐昭宗不想扮演“苦情角色”,所以他要抗争。

“皇权”不等于“皇冠”,一身金灿灿的行头是吓不住凶悍的节度使们的,“兵权”才是“皇权”的注脚。

很遗憾,唐昭宗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这位有“中兴之治”的君主上位以来接连跟李克用、杨复恭、李茂贞死磕,结果打一次输一次,将十几万神策军打光了。

没有兵权的皇帝,就像没有打狗棍的乞丐,于是狗们一拥而上……

李戒丕、李允等人呼吁唐昭宗:咱勒紧裤腰带也要重建神策军。唐昭宗醍醐灌顶:对,不光要重建,还要夺回兵权,士大夫靠不住,宦官也靠不住,朕就把兵权交给你们了。

皇帝毕竟是皇帝,钱多,仓库门一开,兵哥哥们云集,于是十万大军旬日而成,神策军又活了。

可惜唐昭宗、李戒丕、李允不是练家子,不懂兵,以为装上保安服就是大唐铁军,结果跟李茂贞一个照面就碎了一地,于是残兵败将们簇拥着唐昭宗踏上熟悉逃亡之路。

韩建为了拦截唐昭宗,那漂亮的话儿把自己都感动哭了。唐昭宗也一时泪眼迷糊,情不自禁地进了狼窝。

羊进狼圈,韩建露出了真面貌,他立刻“授予”唐昭宗一顶新帽子——汉献帝。

唐昭宗不甘,李戒丕、李允等宗室子弟也不甘,仗着手上还有点残兵败将,想跟韩建掰手腕,于是韩建决定让他们见识一下马王爷有几只眼。

第一个回合,唐昭宗败,宗室王爷们被迫交出兵权,回到“天堂般的”十六王宅。第二回合,韩建乘胜追击:

“自陛下即位已来,与近辅交恶,皆因诸王典兵,凶徒乐祸,遂致舆驾不安。比者臣奏罢兵权,实虑有不测之变。今闻延王、覃王尚苞阴计,愿陛下宸断不疑,制于未乱,即社稷之福也。”

意思很清晰,您现在的祸根就一个——宗室王爷,必须干掉他们才能安生。

唐昭宗很清楚韩建的祸心,又不敢得罪韩建,于是打了个哈哈:“岂至是耶!”

韩建眼看软的不行,于是就来硬的,命令枢密使刘季述矫诏行事。那年头,宦官也成了利益场中的主角,刘季述也不满宗室子弟夺了他的兵权,于是跟韩建一拍即合,再于是惨案就发生了。

乾宁四年的这次惨案不是大唐宗室子弟的最后一次,天佑二年(905年),朱温制造了更惨烈的“九曲池惨案”,他将唐昭宗的九个儿子全都勒死并投尸于九曲池。

从那以后,天下不见了李家人的踪迹,于是两年朱温代唐,大唐帝国亡了。

想当初,李唐宗室是何等的英勇,为了反对武则天篡唐,李贞、李冲父子,还有李灵夔、李元嘉兄弟,连女流之辈常乐公主都上了阵,一时天下风云动。

安史之乱时期,永王李璘、建宁王李倓,以及即位前的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都曾经是安邦定国的兵马大元帅。

当李唐江山面临军阀篡夺的时候,怎么就没冒出一个强人来兴复大唐呢?甚至面对刀口,他们竟然软弱得像一群小绵羊呢?

答案其实在前文已经若隐若现了,宗室子弟早就是一群被关进羊圈,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牲口,羊角都被掰断了。

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避免宗室子弟干预朝政、祸乱天下的弊端,严令宗室子弟不得出京,同时下令在长安兴建“十王宅”、“百孙院”,将李家子弟圈养其中。

“圈养”这个词很不好听,但却是事实,因为他们被严格禁止与群臣交结,甚至连自家兄弟也不许走动。唐玄宗还“贴心”地给子孙们安排了一群宦官管理他们的家眷,吃喝玩乐无需走出那个院子,一举一动都在唐玄宗的眼线中。

于是高强大院就成了皇子皇孙们的“天下”,除了纵情声色,他们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能做,门里一片祥和,门外一片步步惊心,于是宗室子弟迅速“动物化”,李家人的血性就这么被磨光了。

如此一来“成果显著”,朝廷安宁了不少,再也见不到宗室子弟为非作歹、勾连豪强、操控朝政。唐玄宗很得意:从此以后“玄武门”不再是李家人的心头病。

唐昭宗即位之初依靠的是朝臣和宦官,只是眼见得这两个群体不贴心,吃了大亏后痛定思痛,于是砸开“十六王宅”的铁索,还给宗室子弟们一片蓝蓝的政治天空。

皇权的基石既然不能给朝臣,也不能相信宦官,那就是宗室呗,自古以来皇帝们都是在这三股力量之间做选择题。

遗憾的是,“力量”绝不是单个个体,而是在复杂环境中,以血泪泡出来的政治势力,显然陡然获得自由的宗室子弟们不具备这个实力。

于是,耗费巨资新建的神策军一朝灰飞烟灭,十一王也被韩建轻轻挥一挥衣袖就碎了。

那么,李贞、李冲当初凭什么能扯下武则天的一缕秀发?光武帝刘秀凭什么能“复兴汉室”?朱家人还以“南明王朝”给了天下人一颗安慰剂呢,李世民的后人咋就这么痿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宗室子弟的威力在于他们的“野性”,朝廷要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发挥出纵横天下的实力,圈养就是磨掉他们的“野性”。

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初,刘邦想到的就是让宗室子弟来对抗功臣派,所以刘氏诸侯王取代了异姓诸侯王。

遗憾的是,宗室子弟“野了”也很可怕,他们“耗子腰里别杆枪”,也想跟皇帝理论,于是就有了“七国之乱”。

文、景、武三代帝王痛定思痛,认为“宗室”是最不可靠的势力,相信他们还不如相信“狼不会吃人”,于是祖孙三代从“众建诸侯少其力”到“削藩令”,再到“推恩令”,逐渐将刘邦遗留的毒根铲除了。

我们很滑稽地看到,当西汉被王莽“篡夺”时,刘家人除了极个别的子弟外,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支持王莽取代刘氏。

所谓的刘秀“复兴汉室”其实是一个极不严谨的说法,甚至是东汉政权为了欺骗天下人编出来的谎言。理由是,刘秀虽然有皇室血统,但从身份上早就不是宗室子弟,他们只是一群与士族集团结合了的“新豪门士族集团”。

刘秀也很清楚这个本质,所以他上位后,依然采取了对宗室子弟压制的政策,所以东汉灭亡时,我们也看不到宗室子弟“拯救刘家天下”。

西晋倒是有点这个迹象,但很可惜,本质上“八王之乱”是司马王爷们为了各自利益的搏杀,从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拯救司马天下”,甚至可以说他们才是灭亡西晋帝国的罪魁祸首。

从汉武帝开始,藩王手上就丧失了权力,沦为地方的一名高级食客,而不是“政治力量”,除非皇帝学习司马家族,给予藩王实权。当然,前提条件是不怕“窝里斗”,不怕“玄武门”天天闹至亲相杀。

唐朝比两汉做得还要绝,其他王朝好歹还允许藩王在封地生活,李家藩王的天地只有巴掌大的“羊圈”,放个屁墙外都听得见,还怎么发展势力?

那么,“南明王朝”是怎么回事?他们不是也被剥夺了权力的“羊羔”吗?

确实如此,不过本质上讲,南明王朝不是朱家人的王朝,而是南方新兴士族阶级的王朝。

明朝是被“蛮夷”灭亡的,所以天下人有一个“家国情怀”,尤其是一直处于政治边缘的南方士族集团,他们看到机会,于是朱家人就成了他们的旗帜。

所以我们也看到,南明王朝就是一个“散装货”,没有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别人的工具而已。

纵观历史,自从商鞅变法,秦帝国消灭“宗法社会”后,宗室势力就沦落了。虽然人们在帝国灭亡的时候通常会怀念“宗室”,但客观讲,这个政治力量本来就是社会乱源,允许他们的存在就是开历史倒车,幻想“宗室救国”就是不懂历史发展脉络的“江湖郎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宗室   士族   大唐   王朝   节度使   兵权   宦官   神武   王爷   英明   血统   子弟   皇帝   历史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