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敏|生命的节拍,在奔跑中回响

生命的节拍,在奔跑中回响

徐淑敏

  晨光微露,黑河还裹着一层薄雾般的睡意,而甘州府城的大街小巷早已被脚步声唤醒。六千余名跑者如春潮涌动,绿色运动服连成一片流动的林海,在古城墙外静静蓄势。枪声未响,心跳先鸣——我虽隔屏而坐,却仿佛听见了大地的脉搏,正随着万千脚步一同震颤。

  八点半枪声一响,人群如开闸之水,汹涌向前。我也隔着屏幕守在直播间,看那数字中的盛况——人头攒动,脚步纷沓,指尖在屏幕上微微出汗,心随画面起伏,仿佛掌心也渗出热意。然而,我终究是静坐于家中。这份静,与窗外的动,形成奇妙的张力。我深知,自己对运动的热爱,从未熄灭,它只是化作了另一种形式,在这动与静之间,寻找着平衡与回响。

  甘州府城为起点,一路向西,赛道从新区黑河大桥开始延伸。这座现代化的大桥,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黑河之上,与远处祁连山的雪顶遥相呼应。跑者们的身影掠过桥面,他们的脚步敲击着坚实的桥面,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回响,仿佛在为这座古城注入崭新的节奏。桥下,黑河水静静流淌,千百年来,她见证过丝路驼队的艰辛,聆听过边塞诗人的吟唱,如今,她又映照着一张张因运动而容光焕发的面孔。动与静,在此刻达成和解——奔跑的激情与河流的永恒,现代建筑的力量与古老山脉的沉静,共同构成甘州清晨最富张力的画卷。

  看着他们奔跑的身影,我不禁想起自己也曾踏在这条路上。我的思绪飘回到中学时代,冬天的早晨,学校田径队的负责人高老师每天都带领我们训练,从六中校门口跑到乌江岔路口,五公里的往返跑,坚持了两年多。那时的奔跑,单纯是为了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生疼,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冲过终点时那种超越自我的畅快感,至今记忆犹新。后来进入师范校园,我的跑道从田径场延伸到了更大的舞台。我在每一届运动会上都参加女子三千米赛跑。选手从最初的20个,逐渐淘汰,每次终点就剩下六个人。每年运动会我都是那个第六名,没有缺席,也没有进步,但我深知,那份坚持不懈,对得起我自己,对得起班集体,只在班级总分里加一分,但这一分也是对我的意志力的考验。这就是体育锻炼带给我终身难忘的收获——不是奖牌,而是深入骨髓的韧性。也许我从来都不是赛场上的主角,但我从未停止奔跑。

  画面切换到了奥林匹克公园区域的赛道。这里绿树成荫,步道蜿蜒,与外围略显粗犷的戈壁风光形成鲜明对比。公园里的湖泊倒映着蓝天白云,跑道两旁的花草在秋风中摇曳,为激烈的比赛平添了几分诗意。跑者们的身影在如画的美景中穿梭,汗水挥洒在洁净的步道上,他们的奔跑,本身就是对健康生活最美妙的诠释。

  赛场上,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步伐虽缓,但目光坚定,每一步都踏出生命的厚度;有正值壮年的跑者,肌肉贲张,呼吸有力,展现着力量与速度之美;

  有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互相鼓励,携手前行;更有许多家庭组合,父母带着孩子,言传身教着运动的精神。我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小腿已经像灌了铅,却依然咬着牙不肯停下,他的父亲在旁边陪跑,不时递上水,眼神里满是鼓励与骄傲,父亲的一个拥抱让他继续前行。还看到一对老年夫妇,并肩慢跑,默契无声,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皱纹,却无法磨灭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跑得慢。却比谁都接近胜利的本质。这些面孔,无论年龄,无论性别,都因坚持而闪耀着同样的光芒。这种坚持,不是为了征服别人,而是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这正是运动最本质的魅力。

  镜头缓缓扫过补给站。熟悉的本地品牌亮起招牌,在站点的志愿者们,递上的不仅是一杯杯甘甜的酸奶,更是对奔跑者最朴素的关怀与支持;金满园甘甜的杏皮茶为运动员注入活力;在“乌江镇云满仓”的招牌下,工作人员热情地分发着补给品,祁连山矿泉水、苹果、丰秱麒麟西瓜,每一样都是爱心的传递,他们发挥自己企业的优势为跑者加油鼓劲,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本土优秀的创业者,他们扎根于这片土地,如今又以这种无私的方式回馈社会,展现了一种超越商业利益的大爱精神。这份温暖,如同沙漠中的甘泉,滋养着每一位跑者的心田,也让这场体育赛事充满了人情味和社区凝聚力。它让我看到,一座城市的活力,不仅在于经济的腾飞、建筑的林立,更在于这种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共同向善的精神气质。

  望着镜头中那些尽情奔跑的身影,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导播特意捕捉到了一个孩子咬牙前行的画面,看着那张红扑扑的、洋溢着幸福和成就感的小脸,我心中那份因未能亲身参与而产生的遗憾,渐渐被一种更复杂的情绪所取代。是的,我未能与孩子共赴这场家门口的盛宴,少了一段共同的记忆。但此刻,通过屏幕,我同样感受到了全城的脉搏,同样被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所感染。这场马拉松,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甘州古城在时代变迁中的活力与开放,也照见了深植于我内心的、对运动永不磨灭的热爱。这份热爱,源于少年时代越野跑中磨砺出的意志,源于运动场上为了集体一分荣誉而坚持到底的执着。它不曾离开,只是随着年岁增长,或许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存在于我鼓励孩子户外活动的每一次催促中,存在于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里,更存在于此刻,我因这场赛事而澎湃的心潮中。

  动与静,从来不是对立的两极。奔跑是一种动态的修行,是生命力的张扬;而静观,亦是一种深度的参与,是情感的共鸣与思想的沉淀。今日甘州的“动”,是六千跑者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激情;而我的“静”,则是对这份激情的深深凝望与内化。

  对于未来的生活,我充满憧憬。我憧憬着,甘州能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让运动的基因更深地融入城市的血脉,让更多的市民,无论老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动起来,活出健康与精彩。我亦憧憬着,下一次,我不再是隔屏相望的静观者,而是能牵着孩子的手,一起踏上赛道,哪怕只是参与最短距离的家庭跑,去亲身体验汗水与欢笑,去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动态”记忆。我要让他知道,人生就像这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名次,而是沿途的风景、坚持的勇气,以及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温暖。

  画面切换到最后一名跑者跨过终点线,但掌声并未减弱。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马拉松从不只为冠军加冕,它更是一场关于坚持、尊严与热爱的集体见证。这城因奔跑而苏醒,而我也在这份奔腾中,重新听见了自己内心深处那句低语——生命,本该如此热烈地活着。

  (徐淑敏,笔名,追梦人,甘州区朗诵协会理事,甘州区作协会员,喜欢读书和写作,爱好书法与朗诵,有几篇论文发表于《甘肃教育》《中学生作文指导》《甘州教育》等杂志。部分散文发表于《黑河水》等刊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体育   节拍   生命   徐淑敏   黑河   乌江   孩子   赛道   马拉松   身影   画面   桥面   古城   步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