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显示,三星堆文明,很有可能是夏朝遗民

1986年夏天,四川广汉鸭子河畔,考古队员的手铲触碰到了一件沉睡三千年的青铜神树。枝干断裂的九只神鸟,仿佛刚刚结束一场穿越时空的飞行。与此同时,在中原地区的二里头遗址,夏朝王陵的缺失却成为考古学家的难解之谜。

碳十四那个数据一摆,三星堆二期的时间点,正好卡在公元前1600年,跟夏朝灭亡那年对上了,史书里讲商汤灭夏,夏桀不像被扔到南巢,更像是领着人往西边跑了,成都平原那会儿还挺荒,夏人过去直接成了那儿的新面孔。

三星堆那些青铜器,风格跟商朝的完全是两回事,商朝净是饕餮纹,看着就一股压迫感,三星堆这边全是青铜人像、神树、面具,神秘兮兮的,气质完全不同,这事儿不是巧合,里面就是夏朝的宗教习惯跟蜀地本地的信仰混到了一起,夏文化和古蜀文化这么一碰。

考古坑里挖出来的玉璋、铜牌饰,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比,简直一模一样,这些东西就是夏文化的代表,特别是玉璋,夏朝人祭祀用的重要家伙,三星堆这地方能挖出来,肯定不是半路传过来的,更像是人直接带过来的证据。

《山海经》以前都当神话看,三星堆一出来,书里写的扶桑神树,跟那个青铜神树一对照,九根树枝三层九只鸟,就跟书里“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的描述对上了,学者们研究了不少,这种细节就摆在那。

那个青铜纵目面具,眼珠子都凸出来了,形象跟《山海经》里烛龙的“直目”也一致,“蜀”这个字的写法,就是蛇身人首纵目的样子,像是把三星堆那个形象直接画成了字。

金杖上的鱼鸟纹,再看看二里头那块绿松石龙牌的纹路,感觉是一个路子,隔着上千里,文化上的小细节都这么像,说明这两个文明没准真有点关系,三星堆的城墙和房子,都是西北到东南的走向,二里头遗址也是这个朝向,连规划都一样,这看着就不像巧合。

蜀地的传说讲大禹是从石纽出来的,石纽就是四川汶川,夏朝第一个王启的故事也和蜀地有牵连,这些老故事,可能就是夏和蜀同源的记忆,夏人崇拜太阳神鸟,拿龙蛇当图腾,这些元素在三星堆文物里全都找得到。

三星堆那个青铜大立人像,两米六二高,头顶太阳冠,身上穿着五龙纹的衣服,脚底下踩着四象,这个造型跟《山海经》里写的黄帝在泰山聚会时的样子很像,驾着象车,六条蛟龙跟着,毕方鸟也在车上。

夏朝那些人去了四川,跟当地土著一融合,三星堆文明就这么出来了,他们把中原的青铜技术、礼制带过去,又吸收了蜀地的巫文化,两者合一,青铜器那种奇异的风格也就有了。

新一轮的考古,从2022年到2024年,发现了三星堆的高等级建筑基址和玉石器作坊,都是很关键的材料,这些发现,给后面的研究加了好多新证据,三星堆和夏朝的关系,越来越清晰了。

3

商汤在中原起事,局势变了,夏朝人就带着他们的礼器、技术还有信仰,跑到了蜀地,三星堆这个地方,看着跟中原文明没多大关系,实际上可能就是夏朝在长江流域的一个新开始,一个重生的镜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历史   夏朝   遗民   山海经   文明   青铜   中原   商汤   遗址   商朝   青铜器   关系   中原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