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道色泽诱人、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端上餐桌,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它是否出自中央厨房的标准化生产线。预制菜,这个曾经隐藏在餐饮业后台的"幕后英雄",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理性接受预制菜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坚决拒绝伴随其发展的欺骗行为与暴利模式,这应当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共识。
一、预制菜标准的底线是无害健康!
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它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社会合理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时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预制菜能够大幅减少餐前准备时间,满足消费者对便捷饮食的需求。从食品安全角度看,标准化生产的预制菜可以通过严格的流程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在餐饮行业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预制菜还能帮助餐厅保持出品稳定性,控制运营成本,维持合理的价格水平。这些客观优势让我们有理由以开放心态接受预制菜的存在。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预制菜的标准最好能有益!无害健康是底线!
二、消费者应有预制菜的知情权!
然而,接受不等于无条件认同。当前预制菜市场最令人诟病的是普遍存在的欺骗行为。许多餐厅在使用预制菜时故意隐瞒这一事实,让消费者以现炒菜的价格购买工业化产品,这实质上是种信息不对称下的消费欺诈。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预制菜成分表不透明,添加剂使用过多,却打着"新鲜现做""家常口味"的旗号进行宣传。这种欺骗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破坏了市场诚信基础,最终将反噬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预制菜的暴利应予严厉处罚!
与欺骗行为相伴而生的是暴利问题。一份成本仅数元的预制菜,经过餐企简单加热后,往往以数十元的价格出售,利润率高达数倍。这种暴利模式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也扭曲了餐饮业的价值创造本质。餐饮的本质应是提供烹饪服务与用餐体验,而不是成为工业产品的简单加热站。当企业过度依赖预制菜获取暴利,必将减少对厨艺创新、食材品质的投入,长期来看会导致行业创新力衰退和整体服务水平下降。
四、构建完善的预制菜管理机制!
要构建健康可持续的预制菜市场生态系统,必须建立严格的标准与透明的规则。首先,强制标识制度不可或缺。任何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必须在菜单上明确标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其次,应建立预制菜质量分级体系。对添加剂使用、营养标准、新鲜度等指标进行规范,让优质产品获得市场溢价,劣质产品被自然淘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价格形成机制应当合理,杜绝暴利。让预制菜的价格真实反映其成本结构和技术含量,而非成为企业获取暴利的工具。
预制菜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其本身并无原罪。我们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技术,而是附着其上的欺骗文化与暴利模式。只有当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企业依靠创新和效率而非信息不对称获取合理利润时,预制菜才能真正融入我们的饮食文化,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合理补充。
在饮食这个关乎健康与情感的领域,诚信比利润更重要,选择权比便利性更珍贵。这是我们面对预制菜大潮时应坚守的底线,也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唯一正道。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