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雨江南的茶山上,茶叶的清香飘渺,但在齐鲁大地,茶文化的风采却愈加浓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技术的进步,山东茶产业历经波折、奋斗与创新,走过了从不为人知到举世瞩目的壮丽足迹。《鲁茶的足迹》纪录片便是这样一部深刻记录山东茶产业发展的历史之作,它呈现了山东茶人从初心到传承、从试种到创新的奋进历程,讲述了一个茶叶从“起步”到“崛起”,最终成为中国茶产业重要一员的动人故事。
《鲁茶的足迹》
时长:5集x30分钟
画质:高清
类型:人文纪录片
发行机构:京商传媒
吐翠
在山东的青山绿水间,有着这样一段艰难却令人动容的茶叶探索历程。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东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勇敢尝试将南方茶树引入北方种植。尽管遭遇了多次冻害与自然灾害的重重考验,但凭借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与科学研究,山东人民最终在日照等地成功种植了茶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山东在多个地区建设试点,逐渐推广南茶北饮。在七十年代,山东茶叶的种植逐步取得显著成效,但八十年代的市场波动与冻害再次令茶园面积锐减。幸运的是,在九十年代,茶园的冬暖大棚技术得到了普及,茶叶生产逐步恢复。通过代代相传的努力与奋斗,今天的山东茶已经深深扎根,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
展枝
伴随着山东茶产业不断创新的脚步,山东的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山东开始积极探索南茶北饮,经过多年的试种和衍种,逐步建立了茶树种植的基本框架。进入八十年代,山东各地积极推广茶树种植,扩大规模,提高品质。泰山灵岩寺被誉为北方茶道的发源地,济中华更是扎根其中,致力于茶道文化的传承。随着时间推移,青岛崂山、泰安等地也开始纷纷树立起茶文化的地标,并通过推广茶旅融合,实现了茶叶产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鲁茶的不断创新,促进了茶产业的繁荣,也让山东茶文化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传承
山东茶产业的崛起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茶人们的辛勤耕耘与创新。在这集中,我们跟随制茶大师老杨,领略茶文化传承的无声力量。自十七岁成为制茶技术员的老杨,凭借四十年的炒茶经验,不仅开创了多项手工炒制技术革新,还不断带领年轻一代学习、传授技艺。与此同时,像袁其军、袁崇波等一批新一代茶人,继承了父辈的梦想,在现代化改革与技术创新中,推动了山东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济南茶叶市场的创始人侯国云,带领济南成为北方最大茶叶集散中心,为鲁茶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影响力。
茶人
从日照的荒山到崂山的茶园,再到青岛的科技创新,山东茶人的奋斗与创新几乎贯穿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在这一集中,我们见证了刘波夫妇从承包荒山起步,历经无数艰难,终于种植出优质的日照茶;徐京表通过无性系繁殖技术,成功培育出了抗寒抗旱的茶苗,并在多个地方推广,极大地提升了茶叶品质;毛志阳夫妻通过直播推广,将茶叶与现代科技融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而像刘镇城、徐斌等一批茶人,也在科技与市场的浪潮中,推动了山东茶的质量与品牌提升。
弥香
这一集展示了山东茶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历程。张立的山东茶走进了新疆市场,他将山东茶与新疆消费者的口味需求结合起来,逐步打入了本地市场,金花白茶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与此同时,日照市的茶园通过严格测试获得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机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了日照绿茶的竞争力。诸城抹茶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突破,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走向了国际市场。鲁茶的“弥香”不仅仅是口感的延续,更是山东人勇敢创新、敢于突破的象征。
《鲁茶的足迹》通过这一部作品,我们见证了山东茶产业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就的辉煌历程,也感受到了无数茶人不畏艰难、勇敢追梦的坚定信念。今天,鲁茶已经成为全球茶产业的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香气愈发浓烈,足迹愈加深远。未来的鲁茶,必将继续传承发扬齐鲁文化,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
END
编辑 | 吴雪
审核 | 王梦倩
复审 | 王文峰
策划发行机构 | 京商传媒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