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本关于唐朝历史解读的书籍,便着重了解了下关于太平公主政变到消弭的过程。
总得来说,太平公主差的可能不是实力,而是时机与天和。

刚读完的《大唐300年》一书中对于太平公主、韦后等女性想要效仿武则天的行为评价是:
“武则天能做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运势、积累、智慧、能力、舆论、党羽等因素缺一不可。她们只看到了武则天做皇帝这件事,却没有看到背后的运作逻辑。”
具体的历史细节无处考证,从几件大事中可见一斑。
书里写太平公主的举事时,写了一点:有人提前叛变,把公主的计划提前泄密给了李隆基。于是李隆基先人一步,先行打破了太平公主的布局,抓住她设置下的人马。
太平公主赶到时,只能束手就擒,认命服法。
这是从人和层面上看的,太平公主对于人心的掌控并不如李隆基那样娴熟。还有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太平公主的举事「名不正,言不顺」,并不能给底下人很正确的名声。

所以那些权衡站队的人,在看到大势可能的发展方向时,会优先选择保全,而不是以什么国盛民安为考虑,去支持更有政治头脑的明君。
从一些细节上看,太平公主应该确实也有些治国之才。
电视剧里似乎也是着重笔墨描写太平公主的雄韬伟略。在为人处世上,公主的处理各方都彰显出比新皇更大气、更利民一些,对下属的拉拢,对事件的处理也更人性化一些。
而且为人上,太平公平更显得坦荡大气,没有新皇的阴森。
可惜,女性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属于没有话语权的那一部分。
即使最后终称帝的武则天,也是在60高龄,李氏皇族确实无可担当皇帝的英才人选时,武则天的治世能力又被众臣承认,才辟出了一条女皇路。

而后面的韦后、安乐公主全是对权力的野心欲望,没有任何治世才能;太平公主是有头脑,也有能力,但是所处的李隆基新继皇位时期,没有客观的政治环境供其发挥治国才能。
可能基于,电视剧里对于太平公主的刻画更多是怜惜英才,而不是刻画欲望。太平公主想要成为女皇,确实是想引领江山更为壮阔雄伟。
#唐朝诡事录#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