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起芯片产业,为什么美国建不起稀土产业?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讲个冷知识,中国曾经在1999年进行过稀土配额制,引起了美国的强烈抵制。

WTO的官司往往比较漫长,美国一边纠集其“盟友”在WTO起诉中国,另一边制定法案建立稀土产业链。

当然了,在打官司的同时,中国也没闲着,对稀土产业进行全面升级,技术大幅提升,污染降到最低,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2014年,中国在WTO败诉。2015年,中国彻底放开稀土供应。

中国出口的稀土,价格是美国稀土企业的十分之一,美国稀土产业链迅速崩盘。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面熟?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能在短时间内重建稀土产业链,其实如果能能力重建的话,十年前就建好了。

2000多年前,管仲就是这么玩的。所以说,欧美政客还没有达到春秋战国的水平。

中国的稀土技术要感谢一位科学家。

2008年,徐光宪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75年,他经过刻苦攻关,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实现了稀土分离技术的重大突破。也由于技术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中国单一高纯稀土大量出口,使国际市场的稀土价格大幅下降,国外生产商不得不减产、转产甚至停产。

美国从2016年就开始大规模扶持本国的稀土产业,然而十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起色。

一、北方稀土,最大的受益者

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稀土企业,是北方稀土。

北方稀土2025年上半年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51.5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644.93%。

数据来源:iFind

公司的业绩爆表是因为量价齐升,很大程度上和增加稀土配额有关。

2025年上半年,稀土价格呈现显著回升态势。以氧化镨钕为例,均价从年初的39.84万元/吨上涨至45.4万元/吨,涨幅达14.07%;7月9日稀土价格指数达185.7点,较年初的163.8点增加13.37%。

与此同时,北方稀土上半年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8.10%,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同比增长16.65%,均创历史新高。

和石油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国的稀土矿品质好,开采成本相对较低。北方稀土依托白云鄂博矿的资源优势,开采成本比行业平均低30%。同时,公司通过绿色冶炼技术改造,如镁皂化工艺,使吨分离成本进一步降低5%,2026年目标降至40万元/吨。

二、政策影响

本次出台的稀土政策有四大要点。

一是产品管制。对含有、集成或混有原产于中国稀土物项的境外制造产品实施出口许可,原产于中国稀土物项直接管制。

二是技术管制。对境外使用原产于中国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生产的物项实施出口许可。

三是军事用途限制。对向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对可能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目的或军事用途的出口申请严格管控。

四是特殊用途审批:对用于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等特殊用途的出口申请逐案审批。

当然了,第四项是对美国对中国芯片制裁的反击。世界产业链是有分工的,并不是说“高端”产业链是空中楼阁,芯片离了稀土根本无法生产。

对于北方稀土来说,最大的受益点是技术管制。由于全球92.3%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依赖中国技术,北方稀土作为技术主导者将长期受益于技术垄断。

现在美国的“独苗”是MP Materials,该公司获美国国防部4亿美元投资,但其2025年第二季度钕铁硼产量仅597吨,成本比中国高80%,且需依赖日本技术,新工厂需2028年才能投产。

随着美国补贴政策的持续,美国的稀土产业就成长起来了。那么,中国再来一次2015年的全面放开怎么应对呢?

事实上,稀土管制的最终目的并非让美国一直没有稀土,和芯片技术类似,任何技术不可能彻底限制住,而是作为“交易”的砝码。

三、存货压力

业绩飙升的同时,公司的存货也迅速增加。

数据来源:iFind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存货余额高达159.58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是库存商品。考虑到公司年销售额300多亿元左右,公司存货的余额实在太大了。

如果出现价格下降,公司的存货减值准备可能会非常巨大。

在半年报中,公司计提了6亿元的存货跌价减值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半年报是无需审计的,由企业财务人员自行确定。这也意味着,存货跌价减值准备可能计提的不够充分。

等到年报事务所进行审计时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存货跌价减值准备增长,严重影响公司的利润。

当然,如果管控力度加大,公司的产品价格持续飙升,那公司的存货还会升值。

四、经营风险和挑战

对于北方稀土来说,未来并不是躺着数钱那么简单。

首当其冲的,是欧美供应链的重构。尽管星空君并不看好这番操作,认为是徒劳之举。但并不排除最终搞出来勉强可用的稀土产业链(即便是搞成了,星空君认为也可以用倾销的方式打压,但那时候北方稀土业绩可能就不好看了)。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在7月联合宣布成立"四方关键矿产倡议",试图构建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其次是“弯道超车”的风险。以MP Materials为例,公司通过日本技术突破,德州工厂2025年第二季度已生产出首块商业化钕铁硼磁体,二季度财报显示磁体业务首次盈利,实现1990万美元收入,利润率达41%。虽然该技术能否大规模量产还是个未知数,但长远看,都存在着影响北方稀土技术垄断的风险。

最后是缅甸矿供应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公司的产能受影响。数据显示,缅甸矿进口量2025年1-8月同比下降约37%,REO总含量下降23.5%,雨季可能导致供应再次收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科技   产业   稀土   美国   中国   芯片   存货   技术   公司   产业链   管制   可能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