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的葬礼,前脚刚结束,赵本山、李玉刚就摊上事了。
作为相声界的翘楚,老爷子颇有威望,葬礼当天不少人送行,四个亲儿子、一个义子,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也60多了。
不过最让人感到意外的,当属受尽委屈的孟真。
她穿着打扮得体,特地戴了一副墨镜,估计是杨少华去世,伤心之际哭肿了双眼。
但她还是给了杨家体面,尽管大家都知道,她和杨议形同陌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正式离婚。
尤其是去年,两个人家丑外扬,互联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只是不知道,二加一看到这一幕,心中是什么样的滋味?
从整场葬礼来看,杨少华走的体面。
最后是杨议发言,大概是他说话顺溜,是个喜欢露脸的人。
简单的陈述老爷子生平后,几个兄弟哭的泣不成声,特别是大儿子,70多岁的人,举着幡哆嗦,一声爸爸走好,周遭人红了眼眶。
送殡的队伍庞大,清一色豪车,看得出来,虽然事情仓促,杨家人一点都不心疼钱,这个事情办的敞亮。
毕竟杨少华是一辈子的相声演员,除了在杨议的事情上名誉受损,出道至今,从未有过任何的高调行为。
翻看老爷子,早年接受采访的视频。
大家都可以感受到,那个穷困潦倒的年代,想要凭借说话养家糊口,他是多么的不易。
但是杨少华从来没有退缩过,哪怕风吹日晒,将尊严踩在脚下面,也要将最好的一切给与妻儿。
他和朱志英低调相伴,携手走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
但2003年,枕边人就已经去世。
一个男人拉扯4个孩子,日子何等艰辛?杨少华没有抱怨过,为了不让孩子们受委屈,更是没有选择续弦。
儿子们对待这位父亲,也是非常的孝顺。
几个人的轮流接到家中悉心照料,老爷子这才得以寿终正寝。
值得一提的是,四个儿子里面,杨少华最喜欢的、最偏爱的,就是小儿子杨议。
恰恰就是这个自己的骄傲,使得这位相声大师的晚年,一次又一次被送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次孟真的出现,不少人赞叹她的端庄、大度。
也有人费解,明明受到那么大的委屈,为什么还要出现,这样的婚姻,继续坚持下去,还有意义吗?
去年的时候,她和杨议家丑外扬,二加一以及私生子的事情,呈现在众人视野。
原本事情并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只是杨议想要做“和事佬”,化解侯耀华、郭德纲之间的矛盾,结果自家的后院着了火。
随着杨议和二加一、以及孩子的照片曝光后,人们对杨少华这位老爷子,颇有成见。
一行人整整齐齐坐在一起,杨议和二加一、孩子穿着亲子装,作为一家之主,不仅没有阻止,甚至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真的合适吗?
要知道,杨少华早年间接受采访,曾经明确的表达过,杨家自己说了算。
但退一万步来讲,老爷子就算是想管,杨议会听吗?这张合照如何流传出来,孟真早已给出过见解。
面对枕边人的背叛,她第一时间澄清,是有心之人的暗箱操作。
自己之所以站出来,就是不想老爷子被误解,卷入这不必要的风波,由此可见,孟真和公爹的关系不错。
毕竟她和杨议33年的夫妻,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
丈夫不在家的日子里,都是孟真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杨少华怎么会不明白,儿媳妇的付出?
只可惜,杨议吃惯了家常菜,迷恋上了外面的花花世界。
瞒着所有人,他生下了私生子,哪怕声名狼藉,也无怨无悔。
不过,杨少华葬礼之际,这个男人还是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二加一、以及孩子没有到场,很多事情不言而喻。
孟真的地位无人撼动,人群中她特别显眼,虽说大家都知道,这对夫妻早已没有情分,甚至整场都没有说过话。
可二加一、以及孩子没有到场,送老爷子最后一程,足以说明杨家人的态度,不是吗?
毕竟这样的场合,杨议坚持让没有身份的人出现,无异于作茧自缚。
除此之外,赵本山、李玉刚两个人,也因为这场葬礼,摊上了事情。
作为春晚“钉子户”,这位大佬没有到现场,但是让助理送了个花圈,这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挽联上的字,让人觉得没规矩。
杨少华90多岁,是曲艺界的泰斗,赵本山虽说名气大,但是按照辈分,应该尊称老爷子一声前辈。
可挽联上面写着赵本山老师,瞬间粉丝们坐不住了。
都说文艺界,是一个讲规矩的地方,这样的称呼,真的对吗?
不否认,赵本山和杨少华关系不错,尤其是早年间,他曾经给老爷子塞过钱,甚至想着让对方参演自己的影片。
只是杨少华记不住繁琐的台词,只演了三天就不干了。
可无论是从年龄,还是曲艺界的辈分,赵本山这样的称呼都不够格。
除此之外,他的徒弟程野,也是花圈上面写着程野老师,反而是侯耀华的落款,一点毛病挑不出来。
另外一边的李玉刚,被骂的更惨。
他在个人社交平台,写了一篇小作文悼念。
第一句话就让人感到不适,别人尊称一声“杨老”,而李玉刚直接来了一句“再见少华”,就算两个人相识多年,可相差48岁,直呼其名很明显不尊重。
虽然李玉刚的粉丝解释,是两个人私下里关系好,所以才会这么称呼,可围观者并不买单。
不管是什么交情,杨少华身为长辈去世,就应该有一个敬称,这样的节骨眼上,做出这般姿态,着实无法理解。
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情世故上面,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理解。
挽联上的字,应该都是花圈店的人写的,所以出现这样的纰漏。
粉丝们应该理性的看待,没必要小题大做。
都是同客,能来送最后一程,足以彰显杨老爷子的名望。
但现在的粉丝们都较真,俗话说的好“死者为大”,即便是同龄人,也不应该如此托大,写挽联的人,一般都会询问与逝者的关系。
既然选择礼到人不到,那么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更应该重视细节,不是吗?
对此,你们怎么看?
更新时间:2025-07-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